图片说明

人物 | 李想再创业:归来仍是少年

  (文/ 陈洋)

  李想的脸圆润了些,一改早年间的轮廓分明。相比十二年前那个站在自己人生第一辆车前,还会撩起印花T恤拍照的年轻人,如今的他只穿式样简单的纯色Polo衫,眼神柔和而锐利。

  虽然事先做了很多准备,但真正采访起李想并不需要太多的问题,传

统人物采访注重细腻的内心刻画和背景追溯,而他恰不喜做甘苦回忆,也鲜有陈情讲述,那些在当前许多话语体系中似与创业绑定的标签词,诸如“情怀”“焦虑”“迫切”“压力”等等,皆不在李想的词典中,“乐观、简单、看未来”是他给自己的定义。

  “我没那么复杂,那种纠结死了的状态不是我,我就是一个简单至极的人。你对未来看得越清晰,你对当下就越有信心,就不纠结。”

车和家CEO、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

  经历了泡泡网、汽车之家,创业十六年的李想依然恪守着简单的心境,你并不觉得眼前是一个年少成名、历经风雨的创业偶像,那种状态更像是一个少年,谈起创业和挑战兴奋不已,又因为对未来足够确信,而无比从容地享受前路的阳光和风雨。

  回忆痛苦没意义

  李想的智能汽车项目“车和家”的研发基地坐落在东北五环京密路上,从去年成立公司以来,车和家的研发和供应链团队已经在这里扎根近一年,两层小楼是研发中心的办公区,背后汽车修理厂的一间厂房被用作油泥模型工作室,研发中心前边停着十几辆车,供工程师们测试,其中就有李想2014年从马斯克手中接过钥匙的那辆红色特斯拉Model S P85。

  作为一家成立仅一年的新企业,这里仍然风平浪静,但创始人李想的第二个创业项目,他投身十年打造的汽车之家,在一周前则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动荡。

  4月15日,汽车之家大股东澳洲电讯宣布计划以29.55美元/ADS的价格出售汽车之家47.7%的股权,中国平安旗下子公司平安信托将接盘成为汽车之家最大股东。消息发布数小时后,时任汽车之家CEO秦致牵头的买家团提出私有化,准备以31.50美元/ADS的价格进行私有化,但最终竞购失败,不敌平安。有上海家化事情在先,CEO秦致和CFO钟奕祺双双离职。因为事发期间正值万科管理层集体遭“弹劾”,两场资本战争和控制权之争,一时成了圈内最热的话题,一片慨叹唏嘘。

  作为前创始人的李想,依然是汽车之家的董事,他以此身份撰文,从三个段落——股份竞购、换管理层、我的心态——描述了他“眼中的真相”。在雪球、知乎、微博等公开平台,很多网友用“敞亮”、“大气”、“坦荡”等词评价李想。

  但文章中流露出的一些细节还是引起了一些人的好奇,比如他对汽车之家的感情,作为一个创始人,在公司上升期他曾两度(2011年和2013年)想要离开;比如在公司处于风波中心时,他的公开发文又冷静地像个旁观者。

  “说一下我的心态,大家别骂我。我创业的心态类比一下,就和谈恋爱一样,做一个事业的时候就全力以赴的去做,就和爱一个女朋友一样。当我发现我的全力以赴和爱没有结果的时候,没有办法达到我想要的婚姻和家庭的时候,我就会选择放弃,全力以赴去寻找一个可以和我组建家庭的爱人。”李想在文中写道。

  “核心还是我想自己去掌握企业发展的主动权,当澳电成为大股东后,其实主动权就已经被稀释了,所以我得去寻找有主动权的更好的领域。”

汽车之家时期的李想

  从2011年来,他从未停止观察和寻找。4年间,包括电动机、电池、车联网、自动驾驶在内的技术渐趋成熟,智能电动的基本要素一应俱全,创业的时机来临了,李想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奋斗十年的汽车之家,火速开始了车和家的各项筹备。“所以,汽车之家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很难过,但是并不痛苦,因为我已经找到了真爱。”

  李想觉得去回忆、后悔过去没有意义。“汽车之家创业的过程,绝对可以媲美《创世纪》这部电视剧了,剧里所有狗血剧情我们全都遇到过,但是问我有什么痛苦的,有什么过不去的关,有什么大的难题,我觉得没有啊,因为关注过去那些屁事对我一点意义都没有,你回忆那些东西简直在浪费时间。”对他而言,真正重要的是经过那些问题,掌握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去面向未来。

《创世纪》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港剧,以激烈的商战剧情闻名

  因而,在创办对资本依赖更高的车和家的过程中,李想格外小心。

  车和家要造车,需要打造自己的研发、供应链、生产、销售、售后的闭环,环节复杂,如此之重对于资金的依赖程度可见一斑,为了在一开始就搭建起稳固健康的资本结构,李想找到了自己的老友、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和“业界口碑最好的FA”华兴,同时他还邀请了汽车之家前财务副总裁李铁出任车和家的CFO。

  5月3日,在见了三四十家机构后,车和家最终宣布敲定了7.8亿元的A轮融资,由利欧股份领投,源码资本、常州武进产业基金、明势资本等机构跟进。李想和创始团队则投入了4亿元,融资后的车和家只出让了一个董事会席位,创始人牢牢把握公司的控制权,“我可以利益少一点,但是要有控制权,这是不可商量的。”李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

  李想的“套路”

  对于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可以做成,创业十六年的李想有自己的一套逻辑。

  今年六月在经纬中国的一次分享中,李想将自己创业十六年的一些经验做了分享,其中就介绍了他从泡泡网离开创办汽车之家的思维过程,他归纳为“创业一定要找到能成‘NO.1’的领域。”根据他的讲述,当时泡泡网已经失去了市场第一的机会,他和合伙人决定做一个新的项目,筛选了三个领域,旅游、房地产、汽车,最终选择了汽车。主要依据三点判断,一,分析自己擅长什么,能不能干成;二,对手很差,即使是后来者也有机会;三,看准时机,抓住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换的过程。

  简单说来,做出判断有赖三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件事情,为什么我们有机会做,为什么我们能赢。

  正式开启新项目车和家之前,李想套用了同样的思路。

  首先,为什么要做?李想认为这是突破目前互联网发展瓶颈的一条通道。

  他认为,互联网公司最初是做信息交换,借助计算机、手机的普及,以及带宽的增长,信息交换的效率实现了大幅提升,于是一代互联网巨头应运而生,产生了上千亿甚至上万亿规模的互联网平台公司。但是在过去的2-3年里,这一模式遇到了巨大的瓶颈,信息量在不断放大,但信息的质量和准确性却因为技术瓶颈而停滞不前,用户体验越来越差。

  “虽然表面上这些互联网公司收入还在增长,但本身已经不再创造新的价值和效率了。”李想认为,无论是百度、淘宝,还是汽车之家,本质上都是在靠过去形成的市场优势继续吸引商家。当他们清楚看到自身发展的瓶颈时,就会想要离消费者更近,于是大家开始做交易,做B2C和O2O。但进入行业后发现瓶颈依然存在,因为瓶颈实则来自线下,包括仓储、物流、服务人员。

  “互联网公司来做,他的盈利方式、盈利能力以及规模,只会是现实中实体模式的一个映射,并不会有什么更大的突破。如果超市不怎么赚钱,苏宁不怎么赚钱,那京东也不会怎么赚钱,虽然它营业额很大。如果奥特莱斯很赚钱,唯品会就会很赚钱。但是尽管它怎么赚钱,它也没有办法突破实体模式中的规模。”

  那么,什么能解决这个问题?

  观察先进、研究趋势是李想一直以来的习惯。在着手研究所有先进的企业后,他发现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人工智能,而且是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学习的人工智能方式。大数据的发展和GPU技术的进步保证了人工智能的可行性。“人工智能为互联网发展遭遇的瓶颈提供了解决的可能,在逐渐提高信息质量和提升准确性上打开了一个通道。”人工智能的进步足以让机器拥有人类初级的判断力、决策力及学习能力,并且可以不断自我提升,人的技术本身将不再是一个瓶颈。

George Hotz花一个月造出的无人驾驶汽车,其背后运用的机器学习新思路,让李想对智能驾驶的未来更有信心

  李想认为目前互联网平台公司本质上收的都是过路费,商家赚不到钱跟平台没关系;而一旦上述瓶颈被解除,互联网公司的竞争就真正上升到服务层面,谁提供的信息质量更好、更精准,更能帮忙用户节省时间减少损失,用户就会更多地流入。“这是互联网下一步竞争的关键,它能突破整个收入的瓶颈,进而上升一个很高的台阶。”

  而人工智能加上李想最擅长的汽车领域,便产生了“车和家”智能汽车的思路。

  可为什么“车和家”有机会做?

  李想认为智能汽车的竞争其实是三个环节的竞争:汽车、消费电子、互联网,而在这三类人才里,人才储备最多的是汽车,其次是消费电子,人才储备最少的是互联网。而无论是电动化、自动驾驶,还是车联网,PK全都进入了电子、半导体和信息技术领域了,电机、电芯这些部件,奔驰宝马能采购的车和家一样可以采购到,这在过去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时代是根本不可能的,“这是我们进入这个市场一个根本的机会。”

  最后,为什么车和家有机会能赢?

  李想认为,首先,人工智能包括智能汽车,会有极强本地化的需求,中国的路况和美国的不同,甚至在中国不同的城市人们对智能驾驶的要求也不同,中国的市场一定属于本土的企业;其次,要真正实现智能汽车要求必须形成一个闭环,有自己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很重”,所以“没钱的人干不了,太有钱的人不愿意干”,“那我们PK起来,还是有一定的把握。”

  虽然车和家的第一款车年底才会有小批量样车面世,但是李想对于整个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格局看得很远。他认为这一领域的竞争是步步递进的,前提是要生产出像iPhone、Mac这样顶级的产品,“否则所有东西都白搭”;第二个阶段是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汽车服务商,提供自营服务,让用户省心省时间且价格透明,“通过这样的收入,可以在这个领域里比较好的存活下来”;最后才会进入到真正的PK阶段,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智能汽车、智能交通。一旦实现了智能驾驶的场景,随之而来对时间、空间的运用将成为未来决定胜负的关键,车和家对于自身保有量(注:保有量指一个品牌的车的销售量)的愿景是百万级,“我们掌握了百万辆汽车就掌握了百万个卧室、百万个书房,这所带来的想象空间不是现在所谓智能家电能够比拟的。”

  “当然,哪一步做不到,后一步都没有戏,任何一步都没有办法抄近道。

  “确实是最后一次了”

  他很享受这种创业的状态,“每天都累得要死,但也快乐地要死”。他说比起造车,他更爱的是创业本身。

  这种快乐与前两次不同。李想说泡泡网时期,他的乐趣主要来自对CPU、显卡这些硬件本身的喜爱;汽车之家时期,他中意的是运营网站这项业务;而到了车和家,他最大的乐趣变成了“管人”,“你去构建这么一个组织,然后通过战略和组织的方式让他们产出各种各样的结果,这对我而言是最大的乐趣和成就感。”

  “信任是领导力的体现,控制是管理能力的体现。只有既信任又控制,才可以赢。信任的是人,控制的是体系。”李想在朋友圈如是说。

  目前,李想的两个合伙人沈亚楠、马东辉分别负责供应链和研发管理,而李想则主要分管战略、组织和消费者体验三个方向,“跟大家讲明白战略,把组织结构调整成一个可以赢的组织结构。”

  智能汽车领域是汽车、消费电子、互联网三方面的综合PK,这就意味着车和家的团队需要融合三个方面的人才,怎么去驱动团队高效运转,做好“信任”和“控制”,对于一个创业公司非常关键。

  目前车和家团队的组成主要是研发和供应链人员,这两类人才主要来自国企、外企或合资公司,传统汽车企业比较互联网企业,在运行和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很多人刚来时并不适应这种创业公司的环境。他们是抱着梦想来的,希望造出更好的车,希望自己的车满街跑,希望每一个人都是满意的,开始他们会努力发挥自己优秀的一面努力工作,但遇到了压力和问题时,一些不太好的习惯就会出现。”

  李想说自己的管理方法不是去纠正所谓的“坏习惯”,而是“给你一个更好的习惯,让你去受益;让大家愿意更好地去沟通,一起来分享;不聚焦于是非对错,而聚焦于怎么去解决问题。”

  如今,车和家的办公区全部采用敞开式工位,有着互联网初创公司特有的喧嚣,放眼望去,员工常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或站或坐,“除了每周例会,我们不鼓励大家开会,大家有问题及时解决,我们的会议室都是用来和供应商开会的,员工之间有业务讨论主张就地解决。”

  李想介绍,从去年10月份真正组建团队开始研发,到今年6月30号,车和家的第一辆车(SEV)的整个研发数据已经完成,开始进入供应链,到年底就会有小批量的样车面世,第二辆车(SUV)的骡车(注:汽车研发阶段的测试车)届时也会完成设计。

车和家的产品规划

  这样的效率让很多人惊讶,也引发了不少质疑。

  李想并不在乎,“我做什么东西都有人质疑我,我做汽车之家的时候质疑更严重,没有任何人认为我们能做成,但是我们连基本的抗击都没有遇到过就打赢了。”

  “当然很难,”但李想认为自己的特点就是“比较乐观”,“我遇到很多事情,可能搁别人已经自杀了,但是我比较乐观,从来没觉得要死要活啊,我们的存在就是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车和家最初的融资非常辛苦,一些投资人在做出投资决定前,也对车和家的未来提出了一些顾虑。“有顾虑是正常的,过去VC投的都是轻资产的,现在遇到了重资产,又是大家都没涉足过的领域。”

  相反,李想觉得正是这些顾虑的提出帮助车和家趟了不少坑,“比如他们在讨论资质的问题,那我们就把资质的方案明确出来,我们什么时候去拿资质,我们的工厂车间是怎么去准备的,如果拿不到资质我怎么去购买资质,如果购买资质购买不到我怎么去合作资质,所有的预案都做出来。”

车和家常州工厂设计图,工厂将于今年7月底、8月初开建

  李想的态度很直接,“任何顾虑你不能认为他们是不专业的,这些顾虑都是事实存在的,你要做的就是去消除他们的顾虑。”

  从论坛起步,高中生李想用五年打造了IT垂直门户泡泡网,又用十年,缔造了上市公司汽车之家,“车和家会是我的未来二十年,真的是最后一次创业了!十年实现智能汽车,十年实现智能交通。”这个还不满三十五岁、三个孩子的父亲谈起自己的第三次起航,满脸是少年般的兴奋。

  独家声明:搜狐财经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始链接。如需联系作者,可发送邮件至shiniechen@sohu-inc.com。

business.sohu.com true 中国创客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0726/n461039874.shtml report 9046 (文/陈洋)李想的脸圆润了些,一改早年间的轮廓分明。相比十二年前那个站在自己人生第一辆车前,还会撩起印花T恤拍照的年轻人,如今的他只穿式样简单的纯色Polo衫,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