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鼓励社会捐赠,增强高校科研自主性 多数中国高校的社会募捐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手机看新闻
  高校研究的自主空间,与高校财政的来源及丰富程度很有关系。如果一些高校因为财政资源不足而试图主要依靠校办企业“供血”,很可能陷入经营乏力与科研低迷的双重困境。近日,重庆市长黄奇帆在一次报告中提供了两个富有启发性的思路,一是努力增加大师名师、优质教育、创新型人才、技术创新成果的供给,抓好科技孵化基地建设,鼓励创新创业,同时进一步降低高校负债率,严格控制高校盲目兴办企业;二是切实推进高校科研放权,努力推动建立校友基金。

  近二十余年来,高校管理制度经历持续的改革,财政来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从以往政府包办投入,转变为政府拨款为主、多元募资并存的格局,其中企业对高校研究的横向资助与高校的社会募捐都有所增长。二是政府对高校的投入形式也有较大变化,项目制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目前有关高校教师在科研之外分心过多的讨论,基本的背景是项目制日益广泛的运用。近年来国家在科研项目资助方面的投入保持稳定增长,现在研究人员获得项目资助的难度比十年前大幅降低;其他各种形式的项目资助或奖励,也不同程度地改善了科研人员的待遇。目前舆论讨论较多的问题是,由于申请各种项目都需要走一些程序,填一些表格,获得资助之后还有繁琐的财务报销程序,一些教师耗费了大量时间在填表和报销上,对科研影响颇大。

  舆论的持续讨论,已经在推动项目制管理的简化。不过,项目制管理总会有一些程序,项目“投标”也未必人人均中,申请项目和完成项目不可避免比较费事,这是项目制的基本特点。项目制对高校真正深刻的影响并不在这一方面,而在于改变了高校生态。由于能否获得国家或省级研究项目,是多数高校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加上项目资助的确对于科研颇有助益,科研项目很容易成为高校教师工作的中心,并逐渐使得他们将全国范围的专业领域作为自身的主要认同,不再以参与建设高校或院系的共同体为主要追求。

  项目制成为高校研究主要引导者的主要影响,一是高校学术共同体的跨专业研讨越来越难,越来越难以形成整个知识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二是高校教师在项目制下越来越习惯于“单兵作战”,同事之间越来越成为职称评定或者项目申请的竞争者,人们逐渐淡忘以往高校学者的一个重要关怀,即高校及院系能否作为一个有学术思想传统的“家园”,能否形成互相砥砺交流的学术共同体。

  由于项目制在管理上有诸多便利之处,对于促进科研发展的确很有贡献,可以预料,项目制仍然会在改善管理的同时继续发展,例如,项目资助会更多地投向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方向。高校科研自主性的增强,高校学术共同体的建设,需要另外寻找支撑点。

  相对而言,国家各级财政对高校的直接拨款,高校使用的自主空间比较大,这是目前中国高校的科研自主性的主要财政基础。从全球范围来看,高校科研自主性的另一重要财政基础是社会捐赠。社会捐赠不同于各种项目资助的地方在于,它们并不要求具体的项目成果,基本不介入高校的具体运作,高校在使用这些捐赠时有较高的自主性。在十九世纪及此前,欧美私立高校的主要财政来源是社会捐赠;二十世纪之后,政府拨款在私立高校财政收入中占的比重越来越高。虽然高校管理层在募捐时会耗费大量精力,但从维护高校自身自主性的角度来说,这种付出是值得的。

  目前,多数中国高校的社会募捐占其收入的比重很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业有所成的企业家越来越多有意愿向高校捐款。高校募捐的常见形式是校友捐助,但捐献最多者其实往往并非校友。近年来,以湖畔大学(位于杭州)为代表,一些企业家开始尝试用捐赠形式发展非盈利性的高校,便是社会向高校捐赠的潮流开始形成的一个征兆(以往民间资本向高等教育领域投入,习惯于将之视为盈利性的生意,也因为这一原因,民办高校一直发展乏力)。那些并无营商专长的高校,与其花费精力办企业,不如致力开拓募捐渠道。相关管理部门,则不妨因应社会新变化,尝试提供政策,鼓励社会向高校捐赠。(编辑 欧阳觅剑)

  作者:陈思
business.sohu.com false 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s://epaper.21jingji.com/html/2016-07/28/content_44092.htm report 1762 高校研究的自主空间,与高校财政的来源及丰富程度很有关系。如果一些高校因为财政资源不足而试图主要依靠校办企业“供血”,很可能陷入经营乏力与科研低迷的双重困境。近日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