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 综合

专访深圳市市长许勤:打造深圳标准??提早布局未来产业

  中国经济周刊微信号:ChinaEconomicWeekly

  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经济网 www.ceweekly.cn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30期 )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张璐晶|北京、深圳报道

  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充满了挑战和机遇,有人说创新创业

就是这座城市的基因。

  曾几何时,深圳是淘金的代名词,无数人怀揣梦想来到这里。这是一个“快餐盒饭”与“生猛海鲜”共存的地方,这是一个30岁结婚都嫌早的地方,这也是一个不要看不起任何人的地方。

  30多年前,深圳还是广东惠阳地区小县宝安的一个小村庄,1979年深圳开始建市,1980年8月26日,深圳设置经济特区,现在“8月26日”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深圳生日”。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是深圳好像是在一夜之间拔地而起,虽然这其中的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渔村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令人惊艳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如今“深圳速度”正在向“深圳质量”“深圳标准”转型。

  深圳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取得了伟大成就,“特区”的光环给了深圳机会,也给了深圳压力。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就来到广东,首站便来到深圳,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经济特区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

  “十三五”开局,深圳如何落实总书记重要批示,将深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的城市?在这里创业、守业、再创业的企业家们又有怎样精彩的故事?

  >> 深圳的4个“90%”都来自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长期以来,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摆在与改革开放同等重要位置,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08年以来,深圳制定了全国首部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和促进科技创新的地方性法规,先后出台自主创新“33条”、创新驱动发展“1+10”文件、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规划等系列政策,去年又出台了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建设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强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目前正抓紧制定新的吸引人才、鼓励创新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系列政策措施,全面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努力打造更有竞争力的政策环境。

  2015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709.3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4.05%,占比水平相当于世界排名第二的韩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524家,约占广东省的一半;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累计达到1283家,约为2008年的6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56项,获中国专利金奖、优秀奖130项,PCT国际专利申请超5万件,分别是“十一五”的1.8倍、4.5倍和3.2倍;有效发明专利累计近8.4万件,约占全国十分之一。

  2016年4月末,深圳公布了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全市生产总值3887.90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分别比2014年、2015年同期提高1.1个、0.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和广东省增速1.7和1.1个百分点,实现“十三五”开年首季“开门红”。

  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大,广东省经济面临“双重挤压”的大环境下,深圳市第一季度经济数据的优良表现来之不易。

  对于“开门红”的成绩,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表示,这得益于历届深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停步,咬住“转型升级”不放松,坚定不移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

  “深圳非常尊重企业家,他们都很了不起。”马兴瑞说,“在深圳,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

  1991年,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迈瑞”)在深圳成立。迈瑞董事长李西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迈瑞的发展基本上是跟着深圳抓高科技的过程走过来的,我们对深圳很有感情,可以说迈瑞的发展占足了深圳给高科技企业发展创造的环境土壤的优势”。

  和已经成功的迈瑞选择在深圳起步一样,海归博士刘自鸿2012年选择了在深圳和硅谷同时创业。

  “深圳和硅谷都是移民城市,都有开放多元的移民文化及活力四射的环境,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背景、敢闯敢试的人聚集起来,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这是很多城市所不具有的特征,对于创新创业非常有利。”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深圳的电子产业链非常发达,这在美国硅谷是没有的。深圳毗邻香港,地理位置优越,面向世界客户,特别是出台了很多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开明政策,使得我们这些海归能够安定下来,集中精力加速产品和技术研发。”

  2016年6月24日,《人民日报》要闻版刊登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以创新驱动提升供给能力 以质量引领扩大有效供给》的文章。

  文章指出,创新水平决定供给能力。深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要求,着力推动创新从“追跑跟跑”向“并跑领跑”迈进,加快建设国际化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以创新打造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创造新供给、催生新需求,形成以创新引领为鲜明特征的供给侧新优势。

  文章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深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要求,把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作为主攻方向,对标国际一流供给体系,将设计、标准、品牌作为提升供给质量的三大支撑,实施提升工业设计、打造深圳标准、培育自主品牌三大专项行动计划,着力提高供给质量,推动高端消费回流,引领消费潮流。

  马兴瑞表示,“十三五”时期,深圳将不断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以更大力度补齐创新发展短板,以更大力度发展创新型产业,以更大力度壮大人才队伍,以更大力度优化创新生态,进一步增创发展新动能,着力把深圳打造成为产业化能力最强、市场化环境最优、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硅谷”,为加快创新型广东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打造中国硅谷,深圳转型升级的“四路纵队”

  在6月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深圳市长许勤转达了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对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的问候,并表示,深圳愿意进一步加深与世界经济论坛的合作,并期待成为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主办城市,深圳将为论坛的举办提供一流条件、一流服务。

  施瓦布表示,深圳已经成为中国的硅谷,是华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城市,希望未来深圳能深度参与夏季达沃斯论坛在中国的发展,继大连、天津之后,成为第三个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中国城市。“祝福深圳——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领军力量。”在赠书上施瓦布这样题词。

  深圳经济领跑全国,但要一直保持“优等生”的地位也并非易事。如何转型升级?哪些产业将会成为深圳经济的新名片?

  深圳市长许勤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对于深圳下一步重点发展的产业,深圳在2008年遇到金融危机的时候就做了安排和部署。目前,深圳已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优势传统产业“四路纵队”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深圳从2009年开始先后出台实施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政策。“十二五”期间,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近20%,约为同期GDP增速的两倍,产业总规模由8750亿元增加到2.3万亿元,占GDP比重由28.2%提高到40%,成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主引擎。

  在未来产业方面,自2013年开始,深圳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的基础上,前瞻布局了生命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智能装备、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未来产业,打造可持续的产业竞争力。2015年未来产业规模已超过4000亿元,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现代服务业方面,“十二五”期间,深圳服务业占GDP比重由53.7%提高到58.8%,提高5.1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542.8亿元,占GDP比重为14.5%,增速达15.9%,高于GDP增速7个百分点;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 2421万标箱,连续三年居全球第三位;科技服务行业年均增长25%,2015年高新技术服务产业增加值达到 1483亿元。

  在优势传统产业方面,加快推动黄金珠宝、服装、钟表、眼镜等优势传统产业向研发、设计、品牌等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深圳获iF国际设计奖连续4年居全国首位,拥有驰名商标159个,是“十一五”末的2.6倍,累计淘汰转型低端落后企业超过1.7万家。

  对于传统产业如何升级,传统产业的升级如何走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许勤以女装举例,“我们的目标是鼓励企业用全球的设计团队来提高设计水平,让企业走向设计、研发、品牌和市场总部的这个方向,不是鼓励生产,企业在世界任何地方生产都可以。”

  专访深圳市市长许勤:

  打造深圳标准 提早布局未来产业

  

  在深圳工作8年,深圳市市长许勤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老深圳”。许勤市长说,深圳是一个移民的城市、新兴的城市,市民的批判精神一直很强,这也促使政府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做服务型政府。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如何在“十三五”时期继续保持优势?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广东代表团驻地专访深圳市市长许勤详解深圳发展规划。

  >> 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深圳标准”

  《中国经济周刊》:深圳的发展曾得益于特区优势,如今深圳如何发挥优势激发特区的发展活力?

  许勤:深圳经济特区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改革开放是深圳的根和魂,是深圳永恒的使命。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视察第一站就来到广东深圳,要求我们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勉励我们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明确了改革的总目标、时间表、路线图。作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和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年来深圳经济特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破难题、增活力,以全方位开放聚资源、促发展,努力打破制约发展的“天花板”和“玻璃罩”,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新一轮对外开放中,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的引领示范作用。

  《中国经济周刊》:深圳曾创造过“深圳速度”,近年来又提出了“深圳质量”“深圳标准”,请您谈谈这个转变。

  许勤:深圳能迈出很好的一步,实际上很重要的是非常忠实地落实总书记的要求、落实十八大以来的各项工作部署,很好地去按照新常态下的新规律去办事。要以创新来实现动力转换、以转型推动结构优化、以质量引领速度换挡,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深圳经济社会再升级、再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像我们从发展思路上这几年提的就是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转变、打造深圳标准,它主要就是为了采集一流标准。

  2010年,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按照中央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着眼于深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积极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提出了打造“深圳质量”,把质量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坚持质量引领、以质取胜,全面提升经济、社会、文化、城市、生态质量,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2年,我们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结合经济发展形势,在“深圳质量”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的总要求,并将其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2014年,按照总书记关于“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的要求,我们进一步提出了打造“深圳标准”的新要求,着力推进标准、质量、品牌、信誉“四位一体”建设,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城市、生态、文化和政府服务质量,为加快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三个转变”做出新探索。

  回顾过去几年的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深圳较早地遇到了人口、土地、资源、能源等方面的瓶颈制约,通过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较早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有效破解了发展瓶颈,保持了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过去5年打造“深圳质量”的实践,有力地印证了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有力地佐证了“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只要我们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就完全可以在新常态下实现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增长。

  >> 未来深圳的产业发展方向?

  《中国经济周刊》:深圳的经济发展速度长期领跑全国,您认为深圳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是什么?

  许勤:深圳很早以前就提出未来深圳要做什么,深圳应该做的不仅是要输出一流的、高质量的产品,也要输出一流的、高质量的技术,最终产品可以不是实物产品,而是技术,靠专利许可去赚钱、靠技术干股去赚钱,要走到那一步是一个产业升级的过程。

  2012年、2013年当深圳的战略新兴产业已经开始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思考下一步什么产业会形成规模。我们现在定的是生命健康产业,这是个非常大的产业,服务对象包括老人、孩子、残疾人、特殊群体等,从助听器、轮椅,到小孩、特殊群体的专用设备。这些产品的技术附加价值都很高,而且人们以后一定会对自己的健康、对自己的身体更在意,这个产业我们已经早早布局。

  《中国经济周刊》:近年来深圳创新创业氛围很浓,市政府如何布局高新科技产业?

  许勤:深圳可以说是信息技术全球最领先的城市之一,早在几年前深圳就确定了无人机这个重点,当时更多的是看到了未来。

  另外我们非常关注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我们跟航天中心、国家航天科技集团都进行了合作。我们要把相关技术民用化。比如宇航员的生命维持系统,那是一个绝对精密的健康医疗体系,它可以检测到身体里任何一个小的变化,确保宇航员能够在一种非常健康的状况下在太空工作生活。这些检测技术实际上在深圳很快就可以民用化,比如用于老人的心血管检测。

  还有就是我们的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未来深圳要往电子信息产业升级这个方向走。

  《中国经济周刊》:“十三五”时期,深圳如何布局和规划,实现新常态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许勤:“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时期。“十三五”时期,深圳经济特区发展重点概括为:紧扣一个总目标(勇当“四个全面”排头兵),聚焦一个定位(加快建设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落实一条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抢占一个制高点(发展信息经济),打造一大战略平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

  《中国经济周刊》:请您详解一下抢占一个制高点中的发展信息经济。

  许勤:抢占信息经济发展制高点,构建面向未来的经济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面对信息化潮流,只有积极抢占制高点,才能赢得发展先机,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要促进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实现信息经济全面发展。

  谁能在信息经济发展上抢先发力,谁将形成“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形成更强大的外溢发展能力和产业控制能力,甚至实现“弯道超车”,占据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主动权。相反,如果在信息经济发展上把握不准、动作不快,将沦为网络经济的“加工厂”,丧失过去已经形成的比较竞争优势,在下一轮竞争中被淘汰。

  更多内容,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2016年第3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business.sohu.com true 中国经济周刊mp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0801/n462073638.shtml report 10772 中国经济周刊微信号:ChinaEconomicWeekly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经济网www.ceweekly.cn(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30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