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蓝色经济绿色发展 浙江龙泉工业启动生态“引擎”(组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手机看新闻
浙江毅力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打造的全无尘车间 李婷婷 摄
浙江毅力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打造的全无尘车间 李婷婷 摄


  中新网丽水8月1日电  (记者 李婷婷 实习生 陈洁)灰蒙的天空、高耸的烟筒、面带口罩的人群……这是90年代初工业化迅猛发展时期,人们脑海中对工业的固有印象。那时,一面是产业经济高开高走,一面是生态环境急 遽低波。在这样的“现实股市”中,被套的是所有生活在那片天空下的人。
浙江毅力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打造的全无尘车间 李婷婷 摄
浙江毅力汽车空调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操作机器 李婷婷 摄

  对这场生态与工业的博弈,业内外一直没有明确定论。当时光的年轮走到20年后,国内各地又是如何守住生态和产业这座“天平”的平衡?近日,记者走进坐落于浙西南西陲的剑瓷名城龙泉,探寻当地的工业发展路径。

  “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态工业,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龙泉市副市长杨洪斌表示,近年来当地明确发展生态工业,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蓝色经济、绿色发展日渐成为当地工业发展的主旋律。

  2015年,当地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工业增加值36.9亿元。今年1—6月,实现规模工业产值68.39亿元,同比增长15.3%,发展势头强劲。
浙江毅力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打造的全无尘车间 李婷婷 摄
三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操作机器 李婷婷 摄

  汽车空调行业发力当先锋 打造首个百亿产业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的人们上车后就想着赶快开空调,当享受其输送出的无限凉意时,或许你不知道,这些空调及零部件很可能就是地道的“龙泉造”。

  大部分人知道龙泉有青瓷宝剑,也有好山好水好空气,但很多人不知道,龙泉更是中国汽车空调零部件制造基地,生产和出口的汽车空调产品不计其数,是当地工业经济中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支柱产业。

  龙泉市经信局局长夏卫向记者介绍,当地的汽配行业发展已有近40个年头,在2006-2015年,该产业规模从10亿元增加到80亿元,实现了连续十年年均增速超过20%的高速增长,目前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块状经济,现有企业270家。

  然而近年来,不少企业家均不约而同地感觉到,经济增长速度变缓,低、小、散、弱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急需增效、提质、升级。

  “就龙泉而言,汽配产业已有良好的基础,但行业在提升研发能力、系统管理等方面还有很大空间,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进"自主研发+绿色制造"一体化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在受访时称,随着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对企业而言,要不断突破现有的核心技术,使先进的研发能力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

  就叶盛基所言,三田集团有限公司早已先行一步。该公司执行总裁陈庆华告诉记者,从2012年起,他们组建了自己的研发团队,每年将销售额的3%—5%用于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并积极和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现对公司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初转型时,陈庆华心里满是疑虑:“投入这么大会不会划不来?”而当产品性能开始变得稳定、效率越来越高,备受厂商青睐时,陈庆华才如释重负,觉得“这条路走对了”。

  同时,通过机器换人,三田的产品回收利用率已从之前的90%上升到99%,并提高了产品生产率。陈庆华举例,原来一套滤清器壳体拉伸成形的工序需要7个人,产量1万只,现在机器换人之后仅需2个人,产量却达到1万5千只,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节省了30%的电耗。

  和陈庆华一样,浙江毅力汽车空调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忠毅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探索者。

  黄忠毅是90年代第一批“下海”的企业主。在产业辉煌期时,黄忠毅心里却隐隐觉得不安。也许是沉浮商海多年带来的危机感,促使他不断思考如何才能实现持续发展。2008年,毅力开始从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向精高端路线转变。

  “新能源汽车是新趋势,汽车产业的高度集成对部件制造高模块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产业不去转型就不能适应。”黄忠毅说,企业在这条适应之路上一直砥砺前行。2015年开始,公司先后投入400万元对车间进行技术改造,以“机器换人”的方式“上马”了新生产线,生产高端集成产品。今年,毅力公司还准备投入600多万元,打造一个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全无尘车间,为大批量生产和产品升级做准备。

  汽配行业的表现,关系到龙泉工业经济的起色。随着各项政策举措显现效应,该产业划出一条逆市上扬的弧线,将被打造为该市首个百亿产业。2015年,汽配行业规上企业总产值62.9亿元,占龙泉市规模工业产值的42%。
浙江毅力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打造的全无尘车间 李婷婷 摄
浙江国镜药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陈洁 摄

  竹木加工产业后来居上 做大做强草根经济

  如果说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是龙泉工业中的“头牌”,那么竹木加工产业则是带动当地就业人数的另一位功臣。龙泉市现拥有竹木加工企业538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占该市农业总人口的15%左右。2015年,规上企业总产值24.7亿元,占该市规模工业产值的16.5%。今年1—5月,规上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2.8%。

  在八都工业园区浙江千束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的烘干车间里,记者看到一捆捆竹条在传送带上缓缓地运送着,数座高达10多米的烘干炉冒着蒸汽,“贪婪”地吞吐着竹条,一切都进行得井井有条。在这个车间中,仅只有一名工人在来回巡视,整个过程都由机器完成。

  该公司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套节能烘干设备为他们企业自己所研制,共有20个烘干炉,每个炉直径1.36米,高15米,能一次性装2万根竹条。其全部采用微电脑控制,是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竹条烘干设备。

  记者了解到,千束公司2013年被龙泉市政府引进,落户的第二年,该企业便投入2000万元专项经费加快科技创新,为公司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红利”。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还凭借当地丰富的竹木资源、自身过硬的产品技术等优势,与宜家家居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在千束家居欣欣向荣的同时,同位于龙泉的浙江龙声工艺玩具有限公司因搭上电商翅膀,业绩也是节节攀高。

  据龙声公司负责人叶少青介绍,2014年11月,公司联合龙泉各竹木加工企业,成立了竹木休闲用品行业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不到一年间,淘宝网上的销售总额已突破560万元,去年“双11”一天的成交额就有50多万元。在办好网络销售的同时,电商平台也为销售商提供了便捷的供货渠道。据统计,2015年,龙泉以木制玩具为主题的淘宝店铺新增了上百家。

  随着竹木玩具渠道的打开,许多年轻人也参与到创业队伍中。22岁的周广威经营淘宝网店多年,前两年他回到龙泉成为木制玩具销售大军中的一员。“二胎时代到来,比较看好木制玩具发展前景。”周广威说,借助平台搭建的良好供货渠道,他每个月进货额就达到20万元。

  “竹木加工产业是龙泉市典型的本土经济和草根经济,主要产品为"一伞一席两具四板",包含10多个品种,200多个系列。”据夏卫介绍,该产业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且范围大,涉及面广,劳动就业多,农民增收关联度强。

  不过在杨洪斌看来,竹木加工产业的最大掣肘是产品单一且大多数产品仍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关键要提高竹木加工产品附加值和资源利用率。

  因此近年来,龙泉市政府鼓励竹木产业不断向“精、深、细”方向发展,并在竹木企业技改、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补助,以做大做强草根经济。杨洪斌表示,今后一个时期,将重点推进竹木加工产业转型发展,逐步形成以竹木家居、厨具系列、户外休闲系列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浙闽赣三省边际竹木制品生产中心。

  新型生态工业日渐壮大 绿色转型促发展

  走进位于龙泉的浙江国镜药业有限公司厂区,不闻吵闹的机器轰鸣声,转而代之的是树木林立、鸟儿齐鸣的赏心悦目之景。该公司前身是创建于1969年的龙泉制药厂,2010年成为国内最大的输液生产企业——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不过令人惊奇的是,在上市公司四川科伦药业的全国87个分公司中,国镜药业在短短3年间,业绩从末位一跃到了前列,成为一颗“闪耀明星”。

  “以最少的环境代价、最低的资源消耗,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切实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采访伊始,该公司总经理牟春雷便向记者解密。他说,国镜主打的是生态牌。

  龙泉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生态之城,森林覆盖率高达84.2%,出境水质稳定在II类以上。牟春雷说,这些隐形财富,让企业拥有了强大竞争力。

  比如水质上,生产大输液对源水要求非常高,而判断水纯不纯,通常通过电导率。“我们对注射用水的电导率在2之下,而龙泉地下水和河水的电导率,通常不会超过100。”牟春雷说,由于龙泉溪和龙泉地下水,水好、杂质少。和其他分公司相比,国镜每年仅水纯化处理就可以节约137万元。

  此外,龙泉优良的空气质量,降低了过滤器的更换周期,较其他城市系统的维护费用下降近60%,极大地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

  与2011年相比,2014年国镜药业销售额从1亿多元增长到5亿元。在企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国镜还反哺生态,从2010年起累计投入1100万元用于全厂的环保改造,并形成热能循环系统,让部分水经过处理后实现再利用。

  “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也将直接决定能耗水平的高低。”牟春雷口中的国镜升级只是龙泉工业绿色化的一个缩影。在生态产业的布局上,当地将力争形成上联一产(种植)、下接三产(旅游休闲)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据杨洪斌介绍,接下来当地将在培育“一优三特一新”的工业产业体系基础上,重点做强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做大竹木加工产业,做精剑瓷文化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水制品、新能源、生物医药、保健品、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杨洪斌表示,守住生态和产业这座“天平”平衡的关键,就是让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交相辉映,生态文明根植在工业灵魂之中,以此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升级版“好龙泉”。

  作者:李婷婷 陈洁
business.sohu.com false 中国新闻网 https://www.chinanews.com/cj/2016/08-01/7958539.shtml report 6211 浙江毅力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打造的全无尘车间李婷婷摄中新网丽水8月1日电(记者李婷婷实习生陈洁)灰蒙的天空、高耸的烟筒、面带口罩的人群……这是90年代初工业化迅猛发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