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 综合

庄永志to传媒学子的一封信:今天,来聊聊时代的新闻标准?|?媒专栏

全媒派mp 阅读(0) 评论()

  

  从业界转型学界的庄永志,告别央视已有两年。这两年,他致力于带领莘莘学子掌握新闻实务的要义,在象牙塔培养新闻业的“接班人”。也在这两年,互联网已转战移动端,指尖方寸成必争之地,新闻业受到的冲击和启发一样应接不暇。今天,他要对求学心切的学生们说,

时代前行,新闻的标准已经变了。

  

  作者庄永志,原央视《焦点访谈》主编,现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广电系主任

  早在放暑假之前,已经有保研或考研成功的学生发邮件或加我微信;这几天,又有笃定上南大新闻传播学院的大一新生或家长跟我联系——他们关心的都是同样的内容:进校之后怎么学新闻?借腾讯全媒派的平台,敬复如下:

  要以学术为业的,我不敢多口,如果你将来要做新闻传播实务,我倒可以结合平时上课,本科生自主招生面试、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面谈和研究生考试阅卷、复试面谈的观感以及指导本科生、研究生做毕业设计的经历,聊两个问题:一、新闻的标准变了;二、要进阶训练,自我提升。

  “今天,来聊聊时代的新闻标准”

  曾经听到不止一位高中生或大学生在面谈、面试中反复说,当下互联网时代舆论太乱、要好好引导。当时照规则我不能表态,只能暗暗叹服这些同学的使命感与自信力;在这想说:新闻业是信息服务行业,记者是信息服务员,我们不是布道者、不是洗脑者,更不是谁的政治奶爸或人生导师;称人家“受众”已经显得我们太自恋,称“群众”更显得滑稽,我们习惯称呼的“读者”、“观者”(未必”众”)、“阅听者”是新闻信息的消费者,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作为未来记者,角色认知可要清醒;以当今面临克里斯坦森所称的颠覆式创新的新闻生态而言,人们可听可看的新闻堪称海量,谁想要通过新闻来训人育人愚人,入错行了!

  有了这个共识,你才理解我后面所说的十一条标准并不是新瓶旧酒、新鞋老路。

  

  到南京大学以后,如果咱们在课堂相遇,请你交的作业,不是论文、不是评论,只是报道的文本(文字+图片+音视频)和传播设想;打分的标准除了事实准确、政治正确、合乎伦理之外,还有11条量化和质化的标准,分数有90+,也有不及格。

1、服务对象阅听心态和需求的满足度

  至少,以全球通用的社会质量测量指标体系、由中国人做的调查我们应该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已经连续几年在全国测量了中国社会的四个方面: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和社会赋权;

2、题材的热点切合度

  如果是为本校同学做的报道,一定要围绕他们关心的内容去做包打听;即便是全社会的公众,他们的注意力也是有聚焦点的,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每周、每月、每年公布的热点事件中也可见其大概;

3、反应的迅捷度

  尤其是突发事件,速度关乎救命,像日本的311大地震报道,NHK抢的是地震波第一波(P波)和第二波(S波)之间那十几秒和几十秒的时间差,力争在第一波发出后就向公众报告信息,而这十几秒和几十秒的时间里我们可以钻桌子、躲到房间坚实的犄角处,可以关煤气、出电梯、停下生产线……

  #视频: NHK关于311地震的报道,时长10:33

4、信息的增量

  最好有独家信息;

5、信息消费场景的针对性

  你的报道是否具体考虑到了人们看新闻时的种种差异——生活作息(加班休假)、人生阶段(婚孕丧葬)、心境心态(孤独焦虑)、四季晨昏乃至枕上厕上的不同?

6、报道范式的转换度和分类新闻的区分度

  有的概念,领导作指示派活儿的时候用惯了,只能一仍其旧,但你做报道时要作专业化的转换:”政策宣传”你要转换为”公共政策报道”,”成就宣传和典型宣传”要转换为”记录社会变化与倡导现代人格”,”舆论监督”要转换为”调查性报道”。

  为什么?

  其一,“政策宣传”可以看作政令传达,执政党和政府发布的权威信息,公众一般想知道也应该详细知道,但如果是做宣传,恐怕就会像现在很多媒体那样只是文告宣读、条文搬家,而不是像公共政策报道那样——突出问题意识,解析文本内容,探究政策出台的背景如何、涉及哪些人的什么利益、有什么可以完善的地方,从协商民主的角度体现各方利益表达,可以探讨、可以评价;

  “成就宣传和典型宣传”可以看作政绩宣传和典型塑造,任何政党和政府都需要寻求合法性,都想让民众从执政能力到道德境界两个方面承认、接受乃至拥护它,但很多政绩宣传仿佛喊口号、不少典型塑造仿佛在造神;可否转换成——记录社会变化、反映国民人格完善,在真实报道的前提下,增进民族自信、倡导现代人格?

  我虽然在《焦点访谈》供职多年,还是一直对”舆论监督”这个词心有怵惕,政党媒体的舆论监督可以看作是具有标杆意义的行为喝止,但很多所谓的舆论监督,不是把侵害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的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作为监督对象,而是对准了一些有所谓不良言行的普通民众;是不是可以转换成调查性报道(Investigative Reporting),关注公权力对公民和合法组织宪法权利的侵害,解剖社会病理样本而不是做“政策打手”?

  

  其二,不同类别的新闻,其信息选择、加工方式也是各有特点的,这些分类标准有交叉,但作为专业学生,你一定要写出差别、拍出差别:时政新闻、灾害报道、财经新闻、文化新闻、科技新闻、健康报道、体育新闻、人物报道;

7、新技术的融合采用率

  这些新技术,能用尽量用,用就加分,像软件(机器人)辅助写作、数据化、视觉化、VR、航拍……对已经身在业界的老记者,当然可以继续强调专精,不强求人家十八般武艺全会耍,但对未来传播者的你,奉上一句老话:艺多不压身!何况你毕业时很多新技术已然变旧,而你对新技术的好奇心和控制欲,要在校园就开始强化;

  

  两会期间《新京报》记者多种装备齐上阵,堪称融合报道典范

8、个人化或个性化表达程度

  看过papi酱吗?倒不是一定让你学她的自我调侃、针砭时弊,只是提醒你我都不要端着说话,有的同学一边调侃XX体,可手上的作业从题材到标题神似XX体,连拍段视频也要模仿XX台的播音腔!不让人反感的传播,应该是一种准人际传播,我们可以学学《北京日报》的和冠欣(和小欣)对天津大爆炸和盐城龙卷风的报道,采访的过程、个人的观感,都可以搁进《走多远?作多久?》和《盐城时间:灾区见闻录》;

  

  《盐城时间:灾区见闻录》文章截图

9、跨专业协同程度

  防止搭便车或抱大腿,一般主张独立完成,但复杂的、大体量的报道还是鼓励同学精诚协作,最好是”新闻+计算机+历史+……”这样的跨作业、跨院系合作,诸如全球上千记者联手核查的事例,已经宣示了新闻协作生产方式的巨变;

10、传播途径的扩展度和到达程度

  再专业的报道,写完、拍完、编完只算完成了一半的活儿,还要传出去,尤其要在移动平台上做多渠道的传播;

11、舆论引发、促动力度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影响力指标。你的作业或毕业设计,哪怕只是推动学校延长公共浴室开放时间半小时,也可以说是在努力促动公共政策的废止、完善或出台,是在争取引发公共话题的讨论和公众参与的行动。

  别害怕,对于新生来说这11项标准不是要求你一下就达到,对于毕业生而言也不是要求你的毕业设计全都达到;要实现全面提升或某几项指标特别突出,还需要按部就班地进阶训练。怎么练?下次聊。

  

  

  

business.sohu.com true 搜狐媒体平台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0805/n462722879.shtml report 7664 从业界转型学界的庄永志,告别央视已有两年。这两年,他致力于带领莘莘学子掌握新闻实务的要义,在象牙塔培养新闻业的“接班人”。也在这两年,互联网已转战移动端,指尖方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