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 综合

从光大、滴滴到恒大?“习惯性否认”的套路深似海

和讯股票mp 阅读(0) 评论()

  一

  导语:多家知名企业面对市场上突然流传的公司消息习惯性地一口否认。往往几个小时之后,剧情就出现反转。这种“打脸”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大损害了企业和整个市场的公信力,以后让公众如何面对企业的“澄清”?

  

  近期以来,多家知名企业面对市场上

突然流传的公司消息,不是仔细核查并审慎回应,而是习惯性地一口否认。不料往往几个小时之后,剧情就出现反转。这种“打脸”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大损害了企业和整个市场的公信力,以后让公众如何面对企业的“澄清”?

  8月4日下午13:10左右,媒体报道称恒大买入了万科2%的股份,消息一出,万科股价应声大涨。14:10左右,恒大回应称,并未购买万科股票,前述系假消息。收盘后,恒大撤回了早前否认买入股票的说法,并称公司正在拟写正式回应公告。当日晚间,恒大通过万科发布公告称,截至2016年8月4日,中国恒大通过其附属公司在市场上收购51687万股万科A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4.68%,总代价为人民币91.1亿元。

  

  针对媒体询问,恒大本可用更为审慎的方式应答。但是它最初选择做出否定性回应,则涉嫌违反了信息披露的要求——真实、准确、全面,也可能给投资者形成误导,导致其作出原本不应该的投资决策。

  坊间分析认为,恒大几次变换口径有其苦衷。因为消息突然传出,万科股价异动,打乱了恒大的操盘计划,成本骤然拉高,先行否认则能为自己赢得一丝喘息时机。这一推测有待证实。不过不管怎样,规则就是规则,不能因一己之力而违反。更何况自身安了,其他投资者的权益却受到了损害。也因此,4日晚深交所要求万科说明是否存在私下披露恒大持股信息的情况,并要求万科向恒大核实,恒大相关人员是否直接或间接向市场发布“否认买万科”的不实言论。

  

  2013年,证监会就曾作出明文规定,信息披露义务人在公司网站及其他媒体发布信息的时间不得先于指定媒体,不得以新闻发布或者答记者问等任何形式替代应当履行的报告、公告义务。

  事实上,这种动辄否认的现象,对于企业来说并不鲜见。在2013年著名的“光大乌龙指事件”中,光大证券董秘梅键在对事件情况和原因并不了解的情况下,向媒体否认市场上“光大证券自营盘70亿元乌龙指”的传闻,误导信息在12时47分发布并被各大门户网站转载。当日14时22分,光大证券公告“当天上午公司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期间数次信息的波折反复,给全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事后,证监会对梅键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20万元,也有一些因信息误导受损的投资者对光大证券提起了诉讼索赔。

  近日发生的滴滴出行与优步的并购交易也是如此。8月1日下午,滴滴出行正式对外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交易达成后,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

  虽然这场合并的信息一直在流传,并于8月1日上午已有颇为确凿的证据(Uber CEO在博客中证实此事),但滴滴方面却一直在否认。请注意,不是保持沉默,或者说“不予置评”,而是否认。

  诚然,企业“习惯性否认”的这种做法可以理解:提前流传的信息往往是企业不希望发生的,如果承认,可能给接下来的工作造成被动局面,那就不如先行否认,毕竟口碑受损可以修复,利益受损却难以挽回。

  然而,在信息流动越来越快的今天,企业在进行重大事项时,有必要多做沙盘推演,多准备几套应急预案,而不是在面对整个市场的问询时,简单否认了之。这既有损企业形象,也会使人们对整个市场的诚信度产生怀疑。(经济观察报)

business.sohu.com true 和讯股票mp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0806/n462928520.shtml report 2979 一导语:多家知名企业面对市场上突然流传的公司消息习惯性地一口否认。往往几个小时之后,剧情就出现反转。这种“打脸”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大损害了企业和整个市场的公信力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