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 综合

高考:录取率越“平衡”越失衡

新财迷 阅读(0) 评论()

  高考:录取率越“平衡”越失衡

  万喆

  高考之际,录取率引发教育公平的热议。事实上,这不止是个教育问题,而是社会和经济问题。去年提出扶贫,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以及建立长期和深度的人才资源扶持,这都和教育相关。这是经济改革

的深度问题。

  

  教育公平不公平?美国的例子

  1978年,有个著名的“巴克案”(Bakke case),巴克是一名白人男性,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院连续两年拒绝他,而录取了不如他的黑人学生,巴克因此上告。最后,最高法院勉强支持了学校。

  他不是个案。2003年,密歇根大学法学院案,最高法院以几乎对等的票数裁决,民族可作为录取考虑因素。与此同时,多州群众自发反对在公共教育中的这种不平等待遇。

  美国的背景当然和中国不同,但由于绝对“公平”是不太存在的,如何从局部区别对待手段中获取总体的公平,成为经济社会一大难题。在中国,此议题也变得越来越成为焦点和引发焦灼。

  美国教育的族裔之辩正是极好的例证。美国区域经济差距甚小,但其族裔差距也许正和我国当今的地区间差距一样,成为资源分配中是否能够得到公平对待的焦点。

  美国各界认为应该将此种背景条件纳入教育录取考虑因素,有三个原因:纠正标准化考试中的偏见、补偿过往之错和促进多样性。

  促进多样性

  希望能够增加受高校教育目标的多样性是值得尊重的理由。多背景的学生团体中,大家可以通过对不同背景的了解和学习获得更多。

  哈佛学院对于教育多元化的意见表示,一个来自爱达荷州的农场小伙子可以给哈佛学院带来一个波士顿人所不能提供的东西。哈佛学院中所有学生的教育背景的品质,部分的取决于这些学生带来的背景和观点上的差异。

  也就是说,认识一个来自云南的骑着孔雀上学的小伙子和一个来自海南晚上只有在椰子树上才能入睡的姑娘,这种体验是一个在北京皇城根之下和上海东方明珠之巅的同学获取人生丰富体验的重要源泉,比和在大学里听迪顿讲康德不差分毫。

  但事实是,互联网时代,世界变得如此扁平,云南同学已经脱离了大象代步、海南同学也不但吃鱼还吃鸡的事实,已经随着人手一个QQ、微信号变得真相大白,已经随着人人都在lol和Dota的走南闯北中变得去异趋同。

  

  单单是地域性所造成多样化差异,尤其在城市中,恐怕不断缩小甚至几乎没有代沟。因此,此时,单纯以多样性为由来进行地域性的教育录取制度分化,就缺乏理论基础了。

  补偿过往

  补偿性的理由将反歧视看作对过往错误的一种纠正。在美国对于黑人的态度上,表现得十分明显。中国的情况显然不同,但有相似。这个逻辑应该是,某些历史或者综合原因造成区域发展不平衡,因而造成教育资源不平衡,造成这些地区教育水平较低,所以要额外补偿,将他们的录取率升高。

  这也没错。那看看,哪些地方的大学资源多。

  根据2015全国普通高校名单,其中江苏162所,山东143所,广东142所,河南129所,湖南124所,湖北123所,若据此将资源输出,江苏首当其冲,接下来应是山东和广东。

  有人说,重点大学才表明资源聚集度。一份39所985院校的名单中,前三甲依次是北京8所,上海4所,陕西3所,湖南3所。而且,大学多不一定录取多啊!看看重点大学录取率。参照搜狐高考栏目的计算,2015年211高校的录取率是上海13.9%,北京12.5%,天津12%,青海8.9%,吉林8.8%,新疆8.2%,宁夏7.8%,西藏6.7%,黑龙江6.5%,海南6.4%。那不看高校,看省份经济资源?2015年全国GDP总量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

  补偿也不是不行,可是谁补偿谁?总得有个合理的论据吧。

  纠正标准化考试中的偏见

  事实上,和中国一样,美国的SAT、GRE和其它类似的标准化考试,长期以来都遭到非议。一个经常被提到的例子是,1951年,某人GRE很差,语言表达能力测试的分数低于平均分,所幸被波士顿大学神学院博士项目录取,后来他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演说家之一,他叫马丁路德金。

  特例总是格外激动人心。中国的教育改革也在这条路上激昂奋进的走着。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我们作出了很多努力。教材的改革,学制的改革,考试的改革,录取的改革。学生都在“减负”,没有家庭作业的时候,他们都在补课;没有统一考试的时候,他们都在补课;没有补习班的时候,他们都在补课。因为缺少了更为统一的标准,只能靠不清不楚甚至不言而喻的标准进入下一个阶次,他们只好在全方位都付出更多的努力。

  如果说素质教育实在包罗万象,也许我们也能把这叫做素质教育。

  然而,这种教育方式的成本非常高。家庭的富裕程度、知识储备、人缘关系几乎就决定了“素质”的结果。当这种教育方式和其带来的教育考核结果成为教育主导,经济落后地区和家庭怎么还可能获得相应的公平?

  我们号称要纠正标准化考试中的偏见,却不去想非标准化考试中的偏见更大。

  现在我们在这里讨论要给他们补偿,然而我们根本不给他们机会!

  教育公平的症结或不在录取率

  经济社会发展非均衡和教育资源配置非均衡常常相互作用互为因果。教育作为提高人们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层次关系的关键因素。因此,教育资源配置非均衡是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分离、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是社会不公平的加速器。

  什么是公平? 如果说公平,就是人格上意义的绝对权利公平。那只好抽签。概率相同,童叟无欺。但是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本身就有选择性,有竞争性。

  因此,录取率持平了又怎样?

  1990年,西部八省文盲率26.5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9%。经过多年高考录取指标“平衡”,西部录取率基本与全国持平,但教育实质是否真的提升?2014年全国文盲率最高的前六名都是西部受援省份,西藏39.93%,远高于全国的4.92%。

  可见,录取数据上的不断“平衡”,是因为基础实质上的持续“失衡”。而把一个很努力的人的机会让给其他人,如果这种现象大面积存在,并不解决而且会加剧社会不公平。

  竞争也是一种公平,需要保证的,是过程公平。在数据上做文章,不如想想这些问题是怎么造成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育资源均衡化很重要,是教育经济学的研究主题,也是难题。

  中国教育从极其落后起步,取得了历史性的成绩,不必妄自菲薄。但切记,资源越稀缺,公平越重要。

  公平应该是让所有有资格的人都能参赛,都能有足够机会,都能为自己的付出负责。高校录取的症结,或者社会普惠平等,都应该体现在基础教育上。

  首先是思路,需正本清源,不舍本逐末。基本公共服务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最基本的内容,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其均等化日益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在教育领域,就是提供义务教育。

  其次,需确定公平的基本原则,科学规划。教育财政资源配置应运用科学模型,把公平和效率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资助,体现差异原则和反向补偿思想,贯彻纵向公平原则。

  此外,资源配置,往往是人的配置。美日法英等各国都将教师资源配置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教师定期额流动制度,保证偏僻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拥有充足和高质量的教师,缩小学校教育质量差异。

  后记

  我们谈高等的时候,往往忘记了基础;然而,我们谈高等的时候,其实也在谈基础;因为,我们谈的是高等,永远绕不过去的是基础。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可以起到缩小社会阶层差距、缩小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作用;相反,教育资源配置非均衡会恶化阶层差距,加剧不平等。教育问题如此重要,我们需要找到真正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我们需要问的是,什么造成了不均衡?是招生制度?是教育基础?还是招生制度与教育基础的脱节?我们应当锐意改革,但改革前,要问自己,最终目标是什么?用什么方式达成这个目标?而在改革进程中,我们一直要不断诘问自己,是否因短期利益偏离了目标?

  我们实在不能短视,因为不管我们能活多久,我们的子孙还要活很久,我们的社会还要活更久,我们都需要教育。

business.sohu.com true 新财迷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0807/n462948033.shtml report 4916 高考:录取率越“平衡”越失衡万喆高考之际,录取率引发教育公平的热议。事实上,这不止是个教育问题,而是社会和经济问题。去年提出扶贫,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区域间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