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三个“剪刀差”之民间投资、M1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兼论所谓流动性陷阱

  

  上半年,如果只考虑最终调控目标的完成情况,经济完全可以称得上稳中向好、底部回升。二季度单季经济增长6.7%,与一季度持平;物价方面,6月末CPI同比增长1.9%,比上年末提高0.3个百分点,PPI同比增长-2.6%,比上年末提高3.3个百分点。但结构上,三个“剪刀差”愈演愈烈,体现在民间和国有投资差、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增速差、大中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差三个方面。这些现象的根源在于我国转型面临的困境,经济的内生增长与调控层大包大揽的父爱主义相矛盾。我国经济内生动力是存在的,并没有进入所谓的流动性陷阱当中,以小微企业所代表的草根需求还是有的,但在小微企业加快转型的时候需要更高层进行顶层设计,切实实现市场化导向,消除各种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天花板”、“玻璃门”等歧视性政策。

  作者:朱微亮、博士、供职于邮储银行、央行观察专栏作家

  一、三个剪刀差与不成立的流动性陷阱

一是民间投资和国有及控股企业投资增速剪刀差扩大。上半年,民间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8%,比上年下降7.3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3.5%,比上年提高12.6个百分点。两者增速由2015年的基本相当,到2016年上半年扩大至20.7个百分点。二是M1和M2增速剪刀差迅速扩大。6月末,M1同比增长24.6%,比同期M2增速高12.8个百分点,而上年底差距仅为1.9个百分点;三是大中企业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走势不一,大中企业融资成本下降较多,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则仍有所上升。目前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快速发展,有条件的大中企业一般将发债作为融资的主要手段之一,8月份3年期超AAA和AA中票平均发行利率为2.93%和3.61%,分别比上年末下行31个基点和64个基点,与同期限的国开债相比,风险溢价分别由上年末30个基点缩小至17个基点,由130个基点缩小至85个基点。但小微企业还只能从金融机构获得间接融资。广州小额贷款数据表明,8月份1年以上的小额贷款利率为14.81%,比今年低点(3月份)高75个基点,整体呈震荡上升趋势。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当利率降低到无可再降低的地步时,任何货币量的增加,都会被单位以“闲资”的方式吸收,因而对总体需求及物价均不产生任何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般是从利率下调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来认识流动性陷阱的。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改变利率。想货币供应量增加(假定货币需求不变),那么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就必然会下降,而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国内投资和消费,由此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如果利率已经降到极低水平,那么单靠货币政策就达不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国民总支出水平和利率都不会发生变动。经济学家把上述状况称为“流动性陷阱”。

表面上看,20年来我国第一次出现了所谓的流动性陷阱,体现在M1增速的飙涨。即中国企业手头从来没有过如此多的现金,却又有如此少的投资目标。史无前例的持有规模还是令决策者和投资者感到不安。最能反映流动性的指标M1,6月末飙涨24.6%至44.4万亿元,其中的38.1万亿元属于单位活期存款。

如果包括官方都进行如此解读,那就大错特错了,可能会误导经济主体,乃至开错了药方。实质上,这些现象表明了代表三个事实,一是国进民退,在过剩产业国有企业有钱没处花、民营企业想花没有钱,转型投资却又收到宏观调控当局的种种限制,因此说存在流动性陷阱还不如说是存在某种形式的玻璃门,导致民营企业投资无力、M1高涨;二是政策鼓励企业去而家庭加杠杆,家庭投资房地产持续高涨,房地产市场泡沫增加下,房地产企业现金流持续好转,导致准货币中的家庭储蓄存款转化为房地产企业的货币资金,从而M2与M1增速剪刀差扩大;三是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间经济陷入融资困境,投资乏力融资成本高涨

  二、三个剪刀差与经济转型之困

房地产是周期之母,房地产行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已经到了可以形容为绑架的地步。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火爆,房地产现金流乃至与房地产相关过剩行业的现金流大幅好转。

一是受政府引导,家庭大量投资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火爆引发家庭存款分流至房地产企业,导致M2与M1增速剪刀差持续扩大。

6月23日,国新办在新闻通稿中称,因公司债务风险,中国的不良贷款率上升,快速去杠杆会带来新的风险。商业银行融资状况良好,可消纳潜在不良贷款损失。互保联保加重不良贷款比例攀升趋势。中国政府和家庭领域可适当提高杠杆率,帮助企业降低杠杆率。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但居民房贷却迎来爆发式增长,从11年月均693亿元,飙升至15年月均2217亿元,而16年上半年月均更是激增至3933亿元,占上半年月均新增贷款总额比重超过30%。从房贷余额看,金融危机后美、日均开始回落,只有中国持续上升,并于14年超过日本;从房贷余额/GDP看,美国和日本在各自地产泡沫破灭后均见顶回落,而中国则持续上升,目前约25%,已达到日本90年地产泡沫顶峰时的水平。居民购房贷款新增额/新增商品房销售额从11年的17.3%,一路上行至15年的36.7%,今年上半年再次创新高至56.5%,居民购房杠杆率呈加速上升。

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的货币资金程度大幅增加。2015年6月份以前,上市房企的货币资金徘徊在3000亿元左右,到2016年1季度末则上升至6255.2亿元,增长了1倍多。

从货币统计口径上,家庭购房和房企售房的资产负债表表示为,家庭储蓄存款减少、购房贷款增加(意味着准货币部分减少),房企的活期存款增加(意味着M1增加),也就是M2体内的结构转化导致M1增速上扬。

二是国进民退,由于国企领导层没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资金运营效率低于民营企业,导致整体企业货币资金比例提高。笔者因为工作关系,与各类企业交流较多,发现民营企业资金面均非常紧,很难有资金闲置,但国企的资金闲置规模大且期限较长。其次,在去杠杆、去产能大背景下,过剩行业国企投资意愿减弱,但融资意愿仍然高涨。从发债融资市场看,今年过剩行业国企发债金额并不低于去年同期,目的基本为偿还银行贷款或者补充流动资金。以煤炭钢铁两大过剩产业为例,按照“十三五”规划,我国将压减钢铁产能1亿-1.5亿吨,煤炭化解过剩产能5亿吨,减量重组5亿吨,其中,今年须完成粗钢4500万吨、煤炭2.5亿吨的化解过剩产能年度总体目标。民营经济大量参与其中的小煤矿、小钢厂基本处于关停状态,大型国企则强强联合,加上房地产市场好转带动煤炭和钢铁行业的复苏,整体企业的现金资金有所好转。1-6月,全国原煤、粗钢产量同比分别下降9.7%和1.1%,这是在上年同期原煤下降5.8%、粗钢下降1.3%的基础上的再次下降;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速放缓,较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钢铁、煤炭、有色等主要能源原材料行业,利润呈明显恢复性增长。

三是部分调控政策求大,而没有考虑效率提升,民营经济受制于规模较小,即使有高效的项目,也因为不是大项目而得不到调控当局的批准。民营经济只能退而求其次,投资于一些低资本密集的行业,甚至于投资境外。以发电项目为例,目前发改委基本不批60万千瓦以下机组的发电项目,而1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的投资额在20个亿左右,远高于30万千瓦发电机组和10万千瓦机组的成本。但民营经济完全可以采用小规模机组,以提高效率而得到收益。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发电项目为例,自发电成本低至0.17元/千瓦时,远低于上网电价0.3元/千瓦时。除了自供电外,魏桥集团还售电给非合并范围内的关联企业、周边村镇和企业。在境外投资方面,戴德梁行近期发布的《中国对外投资市场报告》显示,2016年前1-5月,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跨境房地产投资的来源,有170亿美元的投资金额投入跨境房地产市场,仅次于美国的190亿美元,相较2015年底上升三位。今年前1-5月的境外投资数额已是2015年境外投资总数额的65.6%,表现出强劲增长能力。戴德梁行预测2016年全年境外投资交易额将会增长50%。其中高净值人群、私募基金,以及各类地产商和工业企业,已开始在海外投资中展露头角。

  三、三个剪刀差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普遍现象,世界各国都存在这一问题,而且也不是今天才有的。监管层也的确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说有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考核指标,对三农、中小贷款在风险资本比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6月末,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31万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比上季末高1个百分点,比同期大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4.6个和8.2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30.7%,占比比去年同期占比水平高1.2个百分点。上半年小微企业贷款新增1.48万亿元,同比多增4954亿元,增量占同期企业新增贷款的36.3%,比去年同期占比水平高11个百分点。

但在直接融资发展大势所趋背景下,单纯考虑银行信贷不能全面衡量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

一是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增加较多,体现为银行不愿意做小微贷款,小微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普遍加大。笔者掌握的数据显示,多数中小企业今年以来贷款利率较基准利率普遍上浮,上浮幅度从10%到60%不等,有些甚至更高。而多数大企业可以获得基准利率贷款下浮最多20%待遇。部分大企业虽然贷款利率有所上浮,但上浮幅度普遍低于中小企业。

二是直接融资市场对中小企业封闭,中小企业民间借贷利率更高。以AA企业3年期中票发行利率衡量大型企业的融资成本,以广州1年以上的小贷利率衡量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8月份3年期AA中票平均发行利率为3.61%,比上年末下行64个基点,但1年以上的小额贷款利率为14.81%,比今年低点(3月份)高75个基点,整体呈震荡上升趋势。

三是经济下行期,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转型升级更为迫切,这些都加大了资金需求,加剧了资金紧张。中小企业往往集中在进入门槛、附加值和利润较低的行业,基本作为大中型企业配套服务企业而存在。据笔者掌握的数据,大企业对小企业基本不会采用现金结算且存在提前预收,延长应付款项,往往通过商业汇票或者好一点采用银行承兑汇票来结算,而将票据贴现的成本由小企业承担,从而转嫁经济风险。这些小微企业在经济下行期生存压力更大,转型升级更迫切,这些也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我们的典型调查也揭示了类似现象,比如山东一家网具生产企业反映,往年销售旺季货款回笼一般在40天左右,今年由于承兑汇票使用量增加,回笼期要3个月,滞后了一倍多时间。

  四、化解三个剪刀差的建议

三个剪刀差的表象是民营经济的发展乏力,深层次根源是我国转型之困,只有鼓励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才能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奠定较好的路子。

一是完善私有产权保护制度。民营经济投资乏力一部分原因在于私有产权保护。必须完善“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这一法律保护,修定各类相关法律、法规,消除私人投资者的后顾之忧。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要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

二是管住政府闲不住的手,放开经营领域,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目前政府人员流失严重,“死海”现象突出,调控能力有可能下降,无形中会在政策上导致保守倾向,该管的管不好,不该管的却闲不住。因此,政府应该学会守住规则底线,把权利关进笼子里,把手插进袋子里。通过放开经营领域,给予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平等地创业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取消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限制性、歧视性规定,把发展民营经济与搞活国有经济结合起来,支持民营经济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优化,把发展民营经济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鼓励民营企业扩大再生产,加速技术改造,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笔者认为,欧美连军工、国防都可以向民营企业开放,我国任何限制民营经济进入的领域部门都要放开。各部门要打破行业垄断,打破所有制界限,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保障本部门、本系统、本地区之外的各类投资主体,平等参与投资经营,不得人为设置障碍。

三是财税、货币和其他调控当局应形成合力,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甚至可以私人开办银行,加大对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细化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措施,提高小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加大税收支持力度,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可以考虑设立专门为民营企业股票发行和上市的市场,为民营企业的股票发行和上市提供必需的市场条件等等。

朱微亮往期文章

点击就可阅读

利率走廊提法或已过时,央行最关心的利率基准为7天回购利率和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

理解央行货币政策的五个维度

对当前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的思考

基因异质与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的三座大山

双支柱的货币政策与过度使用

2016上半年经济观察

货币派和库存派为什么会失败?—从货币数量方程谈起

央行操作由流动性投放转为风险管控,债市狂欢聚沙成塔

观察国家牛市的维度: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说起

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关键变量

经济学的阶级与阶级经济学:大牛市的阶级经济学分析

父爱主义与不可承受汇率之重—也谈周行长讲话

重视人民币币值稳定这个单一锚

增长并不乐观:一季度经济金融结构分析

数据悖论与“供给侧管理”政策基调—10月经济金融数据几个矛盾之处的解读

经济脱钩,货币政策框架需要脱钩吗?

萨缪尔森-巴拉萨效应的逆反及资产配置

十张图看懂金融业变化趋势

平均法核算准备金率真正想做什么?

经济脱钩,货币政策框架需要脱钩吗?

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理解货币政策能动性

境外人民币业务缴存准备金冲击需要提前应对

解释10年期国债破三的八张图表

全球货币供给、价值重估和积极调控

央行基准利率确定的几个问题

周期性复苏或货币传导梗阻?— M1增速上行透视

去杠杆背景下中央银行应该稳汇率还是保利率?

刚性兑付、点杀与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可能引爆点

  

  赞赏

  人赞赏

business.sohu.com true 搜狐媒体平台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0808/n463084565.shtml report 13781 “上半年,如果只考虑最终调控目标的完成情况,经济完全可以称得上稳中向好、底部回升。二季度单季经济增长6.7%,与一季度持平;物价方面,6月末CPI同比增长1.9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