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上汽、广汽保持沉默: 放开股比预期两极分化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手机看新闻
  本报记者 俞凌琳 上海报道“上汽已经前后研究了好几轮,认为放开是必然的,而对中国汽车企业而言,关键是如何应对"开放后时代"。”近日,上汽内部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7月2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在北京召开会议,包括一汽 集团、东风集团、长安集团、北汽集团在内的四大汽车集团,联合表态反对放开股比。中汽协秘书长董扬建议为了国内汽车企业的发展,将开放期延缓8年左右。

  不过,此次会议,上汽集团广汽集团这两家合资占了主要业务的企业,却并未出现。

  从理论上看,放开股比以后,合资企业很可能会要求增加股比,如果中方不同意,则自行成立独资公司,从而不用再与合资方分享利润,在中国市场获得更高的利润,或者将这部分更高的利润补贴消费终端,增加竞争力,提升规模。如果是这样,前者将使现行合资公司产生危机,沦为加工厂;后者则将打乱中国目前市场的竞争局面,特别对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不利。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亲临业务第一线的企业高管,对“放开股比”预期并不悲观,特别是合资企业高层,大多认为中方对跨国公司的贡献不可小觑,外方如果脱离中方,轻而易举驰骋中国市场并不容易。

  上汽评估放开影响不大“上汽并不担心放开股比后,会减少在合资公司中的股比。”上汽高层表示。实际上,上汽早就在研究这个话题,认为放开的脚步是挡不住的,关键在于自己有能力与外方去争取。

  “外方要增加股比,要投入,我们也有能力去投入。”上汽知情人士透露。这也意味着,在现有的合资公司中,上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股份。

  针对另一种说法,一旦放开股比,如果外方在原有合资公司中增持股比不成,有可能会“撕破脸皮”,以不再引进产品和技术为借口,弱化合资企业功能为要挟,要求中方让步,或者自己另立门户,单独经营。

  上述上汽高层认为,这种情况在上汽集团发生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上汽集团主要有上汽通用、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五菱三家乘用车整车合资企业,及上汽南京依维柯、上汽依维柯红岩、上汽申沃三家商用车合资企业。六家合资公司共四个合资对象,通用汽车、大众汽车、依维柯和沃尔沃商用车。

  上汽大众是国内最早的合资公司,大众高层在第一时间就明确了态度。大众集团董事、大众中国总裁海兹曼表示,没有中方合作伙伴,大众不会像今天这样成功,任何股比上的变动都要由合资双方一起讨论。通用汽车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总裁钱惠康也在第一时间表示:“不会。”

  上汽通用五菱本来即以五菱和宝骏两个自主品牌为主,且目前由上汽集团控股,通用在上汽通用五菱相对话语权较弱。在两个依维柯中,其中南京依维柯主要的盈利产品是自主品牌跃进,依维柯红岩尚在亏损中。申沃的发展,则主要依赖中国市场政府采购和新能源补贴。

  合资已超出了资本纽带“合资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走到一起,分手当然也要考虑各自的利益。”广汽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丰田虽然全球化做得好,不过,也并不意味着丰田可以抛弃其在中国的合资伙伴。”

  “一是外资回收股份不是没有成本的,时间成本上看,增加股比的谈判,并非短期能谈妥的。而这期间很可能会使企业人心动荡,继而影响业绩;其次,合资企业经过十几二十年的演变,资产大幅增值,外方要收回,所付出的成本也相当高;第三,提高股权或独资,虽然话语权增强了,从理论上看,似乎收益也可以独享了,但是,潜在风险也加大了。中国市场增速放缓、产能过剩、竞争剧烈,汽车企业躺在利润的温床上的日子越来越短暂,大家都在往后市场拓展,寻找更大利润空间,而后市场的潜力挖掘,岂是不够了解中国市场的外方所能掌控的?”一家车企高管接受采访时说。

  “中国市场已经进入到完全竞争的市场,要破坏现有的平衡也是有风险的。”上海大众内部人士表示。合资在分享利益的同时,也能分担风险。

  丰田虽然在美国市场做得很好,但丰田在美国市场的第一家企业,也是与通用合资的。1984年,丰田与通用在美国合资成立双方各持股50%的NUMMI工厂,虽然之后丰田又在日本建立了13家合资厂,但NUMMI工厂并未因此关闭,直到2009年通用遭遇破产危机,通用才主动从合资公司撤资。

  丰田当初进入美国市场,是想找到登陆美国市场的跳板,而通用则希望从丰田引进小型车技术。同样,股比放开后,合资企业何去何从,也要看增资、独资抑或维持原装,外方也会考虑。

  大众在中国能打开中国市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进入政府采购市场,这依赖于中方支持。通用在破产重组之即,得到中国合资伙伴的支持,上汽集团在关键的时候购买通用1%股权,并与通用携手开发印度市场,联合开发小型发动机。

  而从全球范围看,通用和大众除了本土市场,并没有在其他市场取得如中国市场般成功,这与中国合资方也是分不开的。

  实际上,国际巨头间为了共同的利益,合资合作越来越多。去年7月,丰田宣布与标致雪铁龙建合资工厂,丰田将中国经验引入欧洲。

  放开股比谁受伤?

  “只要合资对双方有利,谁也不会去强行打破目前的平衡。”一家车企高管表示。企业凝聚力也是竞争力,而在本来已经竞争激烈的市场,投资风险在加大。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投资成本的增加,加上汽车产业审批制,外方控股或独资,不一定能"占便宜"。”实际上,零部件企业股比放开以后,国内零部件企业并未大规模出现外资控股或独资现象。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合资外方会要求增持股比,甚至出现如果中方不同意,就以不再引进产品、技术为要挟。“可能会有,但应该不多,这种一定是外方在产品和市场上特别强势的。”上述企业高管对记者说。如上汽零部件旗下某制动公司的外方,就因为增资不成,成立自己的独资企业。

  国内一些合资企业,本来就存在中外方理念不一致,加上一旦外方要求增资扩股,中方又没有能力继续投入,也不排除这些企业会被外方控股或独资。

  但这些企业也并不见得会在独享利润后,将原来与合资公司分享部分利润拿出来,回馈消费者提升抢占市场能力。“股比增加了,投入的资本金也增加了,当然股东方要求的收益也更高了。”上述车企高管不认为外方独资后,外资产品价格就会下探,继而对中国车市特别是自主品牌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同时,股比放开以后,外方在中国市场的投资行为不再受到限制。有观点认为,股比放开本质是增加了外方谈判的筹码,外方可以要求增加股比以获取更多经济利益,外方也可以不增加股比,但通过提高技术转让和产品引进费获取更多经济利益,导致合资企业直接沦为代工厂。

  “一定的政策壁垒还是需要的。”上述车企高层表示,这并不违背国际惯例,因为我国汽车进入国际市场,同样会面临其他国家的政策壁垒。(编辑 何芳)

  作者:俞凌琳
business.sohu.com false 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s://epaper.21jingji.com/html/2016-08/09/content_44787.htm report 3726 本报记者俞凌琳上海报道“上汽已经前后研究了好几轮,认为放开是必然的,而对中国汽车企业而言,关键是如何应对"开放后时代"。”近日,上汽内部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