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银行买入返售业务陷入票据风险事件,涉及金额约9.28亿元,成为年内爆发票据风险事件的第六家商业银行,而票据风险的暴露环节却都惊人相似。
继农行、中信银行、天津银行、龙江银行以及宁波银行等商业银行相继出现票据风险事件后,广发银行也于8月7日被曝陷入
票据风险事件,涉及金额约9.28亿元,其中多起票据诈骗手法都惊人相似。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15年8月18日,广发银行佛山分行与中原银行信阳分行起息了一笔期限为两个月的买入返售业务,金额约9.28亿元,涉及票据98张。但是至2015年10月19日,返售到期,广发银行在发出票据后未能如期回收资金。在这起票据交易中,包括晋商银行、廊坊银行、库车国民村镇银行、通化农商行等多家银行充当“过桥银行”。
交易的流程为,广发银行佛山分行在起息日从光大银行取得票据,并将资金经中间几家“过桥行”至光大银行。返售到期,该笔票据由晋商银行买断托收,广发银行佛山分行将票据送给晋商银行,晋商银行再通过其他几家“过桥行”将资金拨给中原银行信阳分行。
问题出现在返售环节。广发银行佛山分行于到期日发出票据后,未能如期回收资金,原因是资金已经在“过桥行”之间的划转过程中被挪用。知情人士称,挪用资金的正是撮合广发佛山分行和中原信阳分行这笔交易的票据中介,而资金已经投到了股市。
对此,广发银行称,本次事件是由于外部同业在票据交易中的不规范行为所导致。广发发现风险情况后第一时间启动紧急追收机制,全方位抓紧清收,目前已回收大部分款项,并在持续做好回收工作,剩余款项在进一步回款中。
票据套利交易常年存在于灰色地带。就银行承兑汇票来说,银行开具承兑汇票一般要求企业拥有真实贸易背景,而依据则是企业的增值税发票。根据此前多位业内人士介绍,以往,一些企业凭借企业增值税发票开具银行承兑汇票之后,再向银行转帖现,用贴现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赚取其中差价。甚至有的企业没有真实贸易背景,通过虚假贸易或伪造贸易凭据来“空手套白狼”。
从近期各地银监局处罚公开信息来看,绝大多数票据业务违规被罚的原因都包含为“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企业”开具承兑汇票的内容,可见这一风险的多发。
票据中介则主要利用信息不对称,从企业或者银行手中收取票据后,再转帖现给别的银行,赚取其中差价。2015年,利率市场化和央行多次降息使得息差收窄,票据套利变得更难,一部分资金铤而走险,借票据进入股市。但是后期遭遇股市暴跌,银行承兑汇票期限最长都不超过6个月,一部分资金链断裂的暴露是迟早的。
至于银行自身,由于票据贴现占用银行信贷额度,为了腾挪信用额度或者虚增利润,一些银行会把所持的一部分“票据”质押给别家银行,并约定到一定期限后回购;以及村镇银行为获得大行资金也可以通过城商行、股份制银行的层层背书,在这过程中,城商行或股份制银行作为“桥”,拿到一定的通道费等等。
今年以来,票据风险大案频发,加上本次广发银行事件,年内已有六起重大票据风险事件爆发,涉及风险金额逾百亿。背后折射出的是监管漏洞、银行内控不严、票据交易不规范、票据中介违规操作等多重问题。此外,纸质票据的使用为票据交易增添了更多人为操纵和造假的风险。
针对票据风险的集中爆发,监管层已经从多方面入手,强化对票据业务的监管和引导。银监会自2015年12月31日下发《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后,又于今年4月底和央行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票据业务监管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银行于2016年6月30日前,全系统开展票据业务风险排查。对存在的风险银行,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堵塞漏洞,并于7月15日前将风险自查情况同时报送央行和银监会。
同时,拟对票据中介的情况进行全面摸底,研究确定其功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出台行业规范制度,并对非法票据中介活动进行治理。并强调,要坚持贸易背景真实性要求,严禁资金空转,严格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加强客户授信调查和统一授信管理;加强承兑保证金管理;不得掩盖信用风险。
7月6日,银监会城市银行部下发《关于对城商行票据业务进行风险排查的通知》,要求各城商行排查全部票据业务及票据从业人员。
此外,央行正在推动构建电子票据交易体系,一个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所有望在11月正式上线运行。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7月初,票据交易所相关负责人召集农行、招行、平安、民生、中信银行在内的八九家主要商业银行在上海召开有关交易中心上线运行的通气会。会上交易所要求各家银行系统接口要尽快实现同步,确保票据交易所在11月正式上线运行。
受监管趋严和多起风险事件影响,上半年,银行票据业务普遍收紧。央行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上半年,未贴现承兑汇票减少约1.28万亿,截至6月末,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4.58万亿,同比下降34.1%。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