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上海职教实践探索(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手机看新闻
本报记者 许阳 实习生 吴佳妮 上海报道
本报记者 许阳 实习生 吴佳妮 上海报道

  导读:从中低端产业逐步迈向中高端产业的过程中,我国亟需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为此,上海市正在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手持焊枪,头戴安全帽,一排身着工装的选手们正在紧张地进行车身修理项目的比赛。

  这是8月13日-14日,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的2016年中国技能大赛——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比赛现场上的一幕。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此次比赛还吸引了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前来“观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不少上海本地的职业学校还会组团来参加。

  职业教育历来是作为中高考“失利”的学生和家长们的“备选项”,但在不少上海本地生源的学生看来,他们并不排斥职业教育,有些学生甚至认为职业教育的就业前景更好。“我读的是空乘专业,觉得这个职业比较体面,了解下来薪酬待遇也不错。”一位高职学生表示。

  中华职业学校的王校长分析认为,这与上海发达的产业体系有关。“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很市场化的,一定是与地方的经济、业态相匹配,并会自动调节。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的相关专业,在上海来说发展比较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为了适应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上海市正在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职业教育更重品牌、重技能、重特色

  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过程中,多个参赛选手表示,熟练掌握劳动技能是他们选择职业教育的初衷。

  “由于薄板的连续焊接很容易造成板件烧穿或是板件严重变形等,平时会进行大量的系统练习,甚至还会绑上两公斤重的沙袋进行焊接训练。”一位车身修理项目的参赛选手表示。

  “选择职业教育之前,确实还是有些犹豫,但是后来看到自己的孩子的技能进步,我还是觉得选择职业教育是比较正确的。”一位选择职业学校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

  对此,上海一所高职学校校长表示,社会的观念确实需要一些正面的舆论导向。“我认为行业协会能在薪酬方面、职业门槛方面,制订一些标准。保证有一定技能等级的人能有一个比较高薪的待遇,体现自身的价值,社会地位和拥有的技能能够得到匹配。目前来看,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太匹配的现象。”

  除了重视技能的获得之外,学生和学生家长特别看重职业学校的口碑和专业特色。“现在我们学校就读的很多学生,都是经过朋友或者亲戚推荐过来的。”王校长表示。

  而在专业的设置上,职业学校在突出自己特色专业的基础上,也会在招生之前进行一些数据分析,并与企业进行紧密合作,研判未来的市场需求。以中华职业学校为例,他们每年会进行招生咨询会,了解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想法。但他们更多的是保留自己的特色专业和有优势专业,靠一个个专业的品牌和特色来吸引学生。

  “不能一直换专业,不然新的专业没人知道。打品牌很难,一个专业品牌的树立,至少需要2-3届毕业生、经过近10年的时间。此外,职业教育必定是需要校企合作的,这个亲密关系也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需要企业对你的认同。”王校长表示。

  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时获悉,考虑到职业办学成本相对较高,为了确保专业设置的合理性,上海市也做过专业布局的相关调整,对招不到学生的专业进行关停并转。

  职业教育要与产业需求互动

  技能人才培养、“工匠精神”得到重视的一个大背景,是我国正在经历的深层次的产业结构调整。事实上,在从中低端产业逐步迈向中高端产业的过程中,我国亟需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

  从上海的情况来看,上海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89所,其中职业高中28所、中等专业学校54所、技工学校7所,共有在校生13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5.2%;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共30所,全日制本科院校二级学院(高职学院)22所,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14.2万人,占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28.2%。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上海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属产业的一、二、三产流向比例为1:18:81。

  其中,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对应吸纳毕业生的比例近年来持续下降,化工类中职毕业生已经很难满足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需求,土建类行业对信息化复合型人才需求比较旺盛;第三产业中,旅游、文化、体育、娱乐业、住宿和餐饮业对应吸纳毕业生的比例近年来持续增加。

  也就是说,这与上海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特别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方向相一致。

  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曾表示,上海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互联网+、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应用型人才、特别是中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缺口特别巨大。

  为此,上海制订了《上海职业教育体系规划(2015-2030年)》,提出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占本市技能劳动者的比重达到35%左右,到2030年,基本形成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

  其中,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就是规划实施的一个重要抓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上海市目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有76家,其中国家级培养基地10家,覆盖的行业不仅有先进制造业,还有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农业等产业领域。

  以养老护理领域为例,为了应对上海的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的形势,上海制订实施了“养老护理人员技能提升专项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组织开展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其中等级工和专项能力培训3.5万人。

  构建现代职教体系

  然而,对比发达国家,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存在领军人才匮乏、培养投入总体不足、培养培训机构能力建设滞后、保障激励机制不完善、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社会氛围有待改善等问题。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职业学校办学者表示,总体上来说,我国的职业教育办学时间较短,体系还不够完善。现在政府也开始重视这一问题,着手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包括中高贯通等,都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也要解决一些体制内的问题。

  事实上,教育内部的贯通衔接,正是上海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的重要一环。比如,上海正在开展“中职-高职(3+2)”、“中职-应用技术本科(3+4)”贯通培养试点,探索“高职-应用技术本科”衔接培养以及专业硕士培养。

  具体来说,在中职-高职(3+2)贯通的培养模式中,为了达到贯通后的教学目标,高职将派出教师,为中职阶段的学生授课,学生也将在高职的实训中心开展实践。学生经过5年学习后,可以获得高职学历证书和相关技能证书;而中职-应用技术本科(3+4)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完成3年中职学习后,参加转段考试合格后升入本科院校就读。也就是说,职业教育也将呈现高学历的特征。

  同时,横向上,上海还积极打造职业教育与就业的“旋转门”,建立“学习-就业-再学习”的培训通道和多种学习成果互认转换通道。例如,教育部门、人社部门联合推动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

  此外,上海还在探索举办“职业体验日”活动,这将成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依托职业教育集团、开放实训中心,上海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培训等。

  作者:许阳 吴佳妮
business.sohu.com false 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s://epaper.21jingji.com/html/2016-08/19/content_45368.htm report 3614 本报记者许阳实习生吴佳妮上海报道导读:从中低端产业逐步迈向中高端产业的过程中,我国亟需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为此,上海市正在加快构建“纵向贯
(责任编辑:Newshoo)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