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 综合

兴业银行行长谈“寓义于利”的绿色金融实践

央行观察mp 阅读(0) 评论()

  “

  绿色金融,是将环境影响的潜在回报、风险和成本作为重要因素,纳入投资决策中,从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性的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的区别,在于其关注环境和社会效益,努力将具有“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性质的环境成本或收益“内部化”,追求金融活动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协调。本文为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在首届“天津绿色金融论坛”上的讲话。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兴业银行走出了一条“寓义于利”的发展道路,在绿色金融在中国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陶以平,作者为兴业银行行长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兴业银行的绿色金融实践。

  绿色金融是我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一项战略性、重要内容。根据2016年6月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截至2015年末各大银行绿色信贷余额约8.1万亿,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68%。兴业银行2015年绿色信贷余额4千亿元,在国内银行绿色信贷业务中列首位,占贷款余额的18%;从相对贷款余额的占比来看,兴业银行是国内同业平均水平的近2倍。回顾我行十年绿色金融实践,我想用四句话概括:一是起步早。从2006年开始,我们就以节能减排融资业务为切入点,率先开辟国内绿色金融市场。2008年,我行正式宣布采纳赤道原则,成为国内首家也是目前大陆地区唯一一家“赤道银行”。2009年,在总行设立了绿色金融专营机构,2012年将其升格为一级部门,即现在的环境金融部,这在同业中也是比较少见的。二是创新多。比如,全国首笔排污权抵押贷款、首笔碳资产质押贷款、首张以低碳为主题的信用卡、首笔绿色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首只绿色金融债等等,都是我行率先做成的。三是规模大。截至今年上半年,我行已累计为6000多个节能环保企业和项目投放绿色金融融资超过9000亿元,融资余额超过4300亿元。四是效果好。通过大力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我行成功走出了一条“寓义于利”的特色发展道路,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比如,我行绿色金融融资的不良率仅为0.47%,大大优于银行业平均资产质量。再比如,我行绿色金融支持的项目可实现每年节约标准煤2629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7383万吨。也因此,近几年我行先后获得“全国减排先进集体”、“最佳绿色银行”、“亚洲可持续银行奖冠军”等诸多荣誉。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关注到我国绿色金融几个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第一,绿色金融的市场我们认为会越来越大。当前我国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这在客观上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对此,大家应该已经深有共识。我想说另外两个比较明显的推动因素:一个是公民环保意识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成长,它既表现在人们对于关系切身利益的环境事件的诉求表达,也表现在人们对于那些看似与自己不太相关的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发声。可以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凝聚全社会共识的重要领域。另一个是改革的推动,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环保标准的提高、环保执法力度的加大,也包括市场化改革中,以排放权为代表的各种环境污染、环境破坏行为得到更加准确的定价。这是支撑绿色金融发展的一个大的、起决定作用的背景。

  第二,绿色金融的参与者会越来越多。十年前,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屈指可数。说实话,兴业银行刚开始做绿色金融的时候,内部也有争议,有人指出,我们开展绿色金融,以及采纳“赤道原则”,要担负不少额外的成本,包括接受很多的外部约束,而别的银行都没有这么做,我们的市场竞争力会不会因此而下降?十年后,我们看到众多金融机构都在涌入绿色金融市场。今天参加论坛的,除了监管部门的领导、众多专家学者和银行、保险、投行、基金等金融机构,还有一些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大家相互学习、交流以及合作,将促进绿色金融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我也相信,正如兴业银行所经历的,未来会有更多参与者加入到绿色金融事业中来,共同推进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实现“美丽中国”梦。

  

  第三,绿色金融的产品体系会越来越健全。近几年,我国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不断健全,目前主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碳金融,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多种衍生产品和服务,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产品还要进一步创新,像绿色证券、绿色股票指数、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绿色消费信贷、绿色基金、碳资产管理等方面还基本处于空白;产品结构还要进一步优化,目前的绿色金融主要是绿色信贷,而其他产品,包括最近两年快速发展的绿色债券,现有规模与之相比都很小;客户覆盖范围还要进一步扩大,目前绿色金融的对象主要还是大企业、大项目,对小微企业、小微项目、个人的关注和支持还不够。我想这些都是绿色金融未来的着力点、爆发点。

  第四,我国在绿色金融国际规则中的话语权会越来越大。一方面,要承认目前国际上的绿色金融制度和准则绝大部分都是可取的、对我们长远发展是有利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有些规则并不符合我国国情甚至是不公平的,类似排放权分配问题等。同时,随着我国绿色金融的大规模发展,会有更多更合理、更能解决我国和发展中国家问题的制度安排、机制设计、典型案例出现,它们必定会走出国门,对全球的绿色事业做出贡献。2016年上半年,国内市场发行绿色债券549亿元,占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的29.3%,遥遥领先于其他经济体,其中兴业银行与浦发银行于2016年首批获批500亿绿色金融债券,在绿色债券市场拔得头筹。截至6月末,中资机构在境内和境外市场的绿色债券余额合计占全球8.6%,仅次于欧盟和美国。我们看到,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先生最近还担任了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共同主席,我相信他的研究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一定会通过G20这个平台对全球绿色金融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五,绿色金融的促进作用会越来越强。一方面,要清醒认识到,绿色发展最终要靠整个社会绿色意识、绿色生活的形成,金融作为一个中介、一个工具,能够在绿色大潮中起到促进作用,但也不能过于苛求,绿色金融还要遵循客观规律。另一方面,金融是不可或缺的血液、是有力的杠杆,绿色金融更快更好地发展,能够带动、撬动整个社会的绿色事业取得超常发展。相信金融行业的同仁会共同将责任扛在肩上,为发展绿色事业、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多的努力。

  就兴业银行而言,未来几年我们的中期目标已经确立是实现“两个不低于”、“两个一万”,即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整个银行集团绿色金融业务的增长速度不低于全集团业务平均增速,增长量不低于上年增长量;2020年,集团的绿色金融融资余额要突破一万亿元,绿色金融客户要突破一万户。

  最后,借此难得机会,我代表兴业银行提几条更好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建议,抛砖引玉。

  一是加大对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激励力度。“绿化中国金融体系”研究组2015年发布研究报告称,2015年后我国绿色投资需求将达到年均近3万亿元人民币,而财政公共资金仅能够提供10~15%的资金,绿色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需要金融部门更多的支持。具体来看,从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角度,建议向商业银行提供绿色再贷款,鼓励银行扩大绿色信贷规模;对绿色金融产品项下的资产,建议能够实行比较优惠的风险权重和资本监管要求;鼓励开展绿色资产流转特别是证券化,扩大绿色金融市场参与面和规模;鼓励商业银行直接发起设立绿色产业基金,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推动绿色金融项目落地。从政府部门的角度,建议对于发行绿色金融产品的银行,鼓励安排专项资金给予部分或全额贷款贴息,或对绿色金融产品对应的绿色项目提供担保等增信措施;对于绿色金融产品,可以提高其在对应企业受偿序列中的地位,在发生违约事件时优先受偿。

  二是建立和完善绿色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包括:加强环保、工信、发改委等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建立上市公司环保信息强制性披露机制;加快绿色评级体系建设,提高金融机构对企业和项目环境成本及风险的评估能力。

  三是呼吁尽快推动建立全国统一排放权市场。目前我国碳市场试点进入第三个年头,在7个省市分别开展的试点合计纳入企事业单位2000余家,年覆盖碳排放配额12亿吨。随着试点的深入,我国碳市场总体日趋成熟,交易规模显著增长。2016年上半年七个试点市场合计成交3000万吨,比2015年同期增长245.0%,比2015年下半年环比增长89.8%,增长速度很快。但相比于欧盟碳交易机制(EU-ETS)等成熟碳市场,市场活跃度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且衍生品交易和碳资产管理服务等碳金融创新不足。建议在目前七个地区碳排放权试点的基础上,尽快推进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权市场,并鼓励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交易和做市,提高市场流动性,强化价格发现功能。在此基础上,从碳排放权市场向其他排放权市场扩展,形成全序列的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

  

  

business.sohu.com true 搜狐媒体平台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0829/n466467532.shtml report 4820 “绿色金融,是将环境影响的潜在回报、风险和成本作为重要因素,纳入投资决策中,从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性的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的区别,在于其关注环境和社会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