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卢锋:日本曾争办G20 最后中国胜出

  摘要:中国能够胜出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国际社会希望中国作为新兴大国来支持一次G20峰会,把中国对全球经济问题的一些理解注入到G20的议程讨论中。真正证明G20在常态环境下对治理结构的改进有作用,而不是被一些学者认为的那样,慢慢变成了一个外交活动。

  G20峰会本周末在杭州举行,中国是主席国。

  8月29日晚上,北大教授卢锋在朗润园开展了G20专题讲座。卢锋是财政部多年的G20顾问,是中国首屈一指的G20专家。

  据卢锋介绍,日本曾经也想在2016年召开G20峰会,但是大部分国家认为中国召开更好,大家经过协商,最后看谁得票多,最终中国成功胜出。

  中国能够胜出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国际社会希望中国作为新兴大国来支持一次G20峰会,把中国对全球经济问题的一些理解注入到G20的议程讨论中。真正证明G20在常态环境下对治理结构的改进有作用,而不是被一些学者认为的那样,慢慢变成了一个外交活动。

  美国2008年的金融危机催生了G20峰会。中国加入到G20中,则是西方首领中唯一一个能流利使用中文的人——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大力促使的。当时,陆克文强烈劝说小布什,再也不能仅仅依靠G7来掌控形势,“中国一定包括进去,新兴国家包括进去”。而陆克文当时这么做的原因是,当时加拿大在G7组成国里,而澳大利亚不在,澳大利亚与加拿大一样在西方国家中的地位是类似的,实力相当,澳大利亚对此心里很不平衡。

  可见,G20是全球格局变化的产物,一国能否参与,包括此次中国战胜日本能够当上主席国都是历史力量对比的结果。

  以下为卢锋专题讲座的节选,有删节,标题为小编所加。

  陆克文力劝小布什从G7升级到G20

  G20峰会是2008年11月15号首次召开,但是G20概念的提出至少可以追溯到1999年。

  1999年时叫财长和央行行长会,一个重要的背景是东南亚经济危机以后发达国家认识到要想维持全球经济的稳定,光有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还不够,还需要发展中国家,就形成财长和央行行长对话会。

  G20的概念基本是由G7作为一个母体派生出来的。如果要再追问G7怎么来的?则要回溯到二战后。战后是美国说了算,形成黄金、美元跟其他货币的货币体系格局,所有国家货币围绕美元运转。到了五十年代由于欧洲和日本的追赶,1971年8月15号尼克松发表了著名的关闭黄金窗口的演讲。原来那一套的政策协调机制就丧失了它的功能,得有新的协调机制。在1973年年初美国财政部长邀请法国、德国和英国的财政部长到白宫一楼图书馆开了一个私密性的非正式的协调会。那个会没发表什么内容,但是后来引导出了G7的前身。最初是4个国家的会,日本用了很策略性的办法也挤进去了,变成G5。到了1975年,当年参加四国财相会议的法国财长德斯坦变成法国总统,因为石油危机和宏观经济的多方面问题,倡导召开了第一次的峰会,就是五国集团峰会。在这个过程中又把意大利拉进来,变成六国峰会,1976年拉进了加拿大,变成G7。到了1997年又把叶利钦拉进来,变成G8。然后到了1999年才变成G20财长和部长级会议。

  所以,G20国际治理的架构演变某种意义上就是整个二战以后全球格局逐步变化,在治理结构层面要求改变的具体展现。简单来说,历史的力量的对比是变化的,全球经济的格局变化了,所以治理方式就要发生变化。

  美国金融危机催生了G20峰会,具体是怎么催生的?想法谁提出的?我们通过梳理资料,有以下这么几件事。

  2008年9月下旬召开第63届联合国大会,联大上每一个领导人发言都会讲金融危机。联合国的秘书长潘基文认为需要集体行动,萨科齐总统觉得应该召开领导人峰会决定怎么进行金融监管,很多国家纷纷响应。澳大利亚的一个媒体文章上说陆克文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陆克文主动打电话给小布什总统,力主要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建立机制,用他的话说“中国一定包括进去,新兴国家包括进去”,并提到了后面G20的框架。陆克文强烈劝说小布什,再也不能仅仅依靠G7来掌控形势。澳大利亚与加拿大一样在西方国家中的地位是类似的,实力相当,但是加拿大在G7里面,澳大利亚不在,澳大利亚心里肯定很不平衡。澳大利亚对东亚地区、亚洲新兴国家,在地缘上比较了解。澳大利亚学者很多对亚洲了解很深,陆克文是中国通,他也是西方国家领导人唯一一个能说流利的中文的。

  2009年10月18号小布什邀请萨科齐和欧盟执委会主席巴罗佐到戴维营会见,在那儿基本确定要在适当的时候召开G20峰会,实际上10月15号G8也有这个意思。18号他们会见以后就基本确定了,10月21号小布什跟胡锦涛主席通话,讲要召开国际金融峰会,10月22号宣布11月15号在华盛顿召开国际金融峰会。

  第一次峰会的名称是叫“二十国集团金融市场与世界经济华盛顿峰会”,分析危机根源的基础上就四个问题采取什么行动、怎么改革金融市场、怎么运作G20部长和专家的任务。包括要致力于维护开放全球经济议题达成一致,这里面有一系列的成果我们都知道了——要集体救市、要改革,峰会在2009年4月30号之前还要开一次会检查落实情况。可见当时美国对这件事情很重视,因为它当时处于非常严重的危机中。

  G20真的有用吗?

  要比较一下G20峰会跟G7的话,这里面就有一些很明显的特点,比如说它的人口、经济总量、贸易份额都占绝大多数,至少2/3以上。也就是说基本上G20代表了全球经济最基本的部分。这里面在设计的时候既包含发达国家,也包含发展中国家,也考虑了不同的区域的大体平衡。另外采取的决策方式是协商式,相对比较平等,但是平等是相对的,大国小国在影响力方面、在决策的推动能力方面难免还是有一些区别。布什一开始是针对实际问题危机矛盾提出的,所以务实没有问题。它也明显的具有某种演进性,最初就是针对危机,怎么刺激经济,怎么止住大出血,怎么把急救室的病人从危急中抢劫过来。还有针对当时导致危机的金融体制管理方面的问题和漏洞要采取一些措施,这就是应对危机的机制。

  尽管我们现在全球经济中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但是我们毕竟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了七八年的大环境中,所以慢慢的,学界、决策层都意识到G20的重点需要转向长效机制,在常态背景下怎么应对全球经济发生的非危机状态下的一些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这一次峰会讲的要创新增长方式。它体现了某种变化性。

  G20为何选择中国而放弃日本?

  从去年11月,习近平宣布中国承担G20峰会主席国的职责开始,中国在准备G20的问题上就做了大量工作。应该说这件事情的谋划工作更早,你可以想想如果中国愿意承担这件事情肯定在前面做了大量的考虑,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我们做这件事情大概能做出什么样的创新来。从我个人参与的事情来说,去年上半年就开始讨论了,我个人就参加了好几轮不同部门召开的头脑风暴会议,讨论怎么开好G20峰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最后形成开会的方针。可见国内酝酿或者有这个意愿做这个事,很早就考虑了,国际社会也一样。也有一种担心说G20应对危机很有效,但是在后危机时代,慢慢的G20怎么找到新的议程,真正证明G20在常态环境下对治理结构的改进有作用,而不是被一些学者认为的那样,慢慢变成了一个外交活动?所以国际社会也有需求或者愿望,希望中国作为新兴大国来支持一次G20峰会,把中国对全球经济问题的一些理解注入到G20的议程讨论中。

  据媒体报道,当时日本也想在2016年召开G20峰会,但是大家经过协商,最后肯定看谁得票多,大部分国家还是认为中国召开更好,所以,中国就承担了这样一个工作。

business.sohu.com true 盾财经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0831/n466859434.shtml report 3550 摘要:中国能够胜出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国际社会希望中国作为新兴大国来支持一次G20峰会,把中国对全球经济问题的一些理解注入到G20的议程讨论中。真正证明G20在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