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国资智库】中冶转型启示录|从新中国“钢筋铁骨”奠基者到新兴产业领跑者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集团)是新中国最早的一支钢铁工业建设力量,先后承担了鞍钢、武钢、包钢、太钢、攀钢、宝钢等国内几乎所有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要生产设施的规划、勘察、设计和建设工程,是新中国“钢筋铁骨”的奠基者,占国内冶金市场90%以上份额,全球60%以上份额。

今天的中冶集团,则可谓是旧貌换新颜——凭借60多年的技术积淀,中冶集团把在冶金等工业领域对“水电气”技术的优势,延展到了民用市政领域,率先设立了管廊、海绵城市、美丽乡村与智慧城市、主题公园、康养产业、水环境等六大技术研究院。在当前中央部署央企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的大背景下,中冶集团正全力抢抓新兴产业市场机遇,占领制高点,争做新兴产业领跑者。

  中冶求变

大企业的转身绝非易事。纵观以往的商业案例,既有IBM公司“大象跳舞”,从硬件制造成功转向软件与服务,也有柯达公司转型迟缓,最终走向破产。

在央企阵营中,中冶集团的转型无疑值得研究和借鉴。2015年,面对经济新常态,中冶集团原有四大板块的业务定位已远远不能反映企业现状,同时,钢铁行业正面临变革调整,中冶集团审时度势,提出了打造“四梁八柱”业务体系升级版。

在落实过程中,中冶集团按照钢铁冶金的8大部位、19个业务单元,明确了设计类子企业第一、第二梯队,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施工类子企业,形成了冶金建设国家队的基本阵型与核心团队,确保了中冶集团既有充分的力量做好主业,又有足够的力量转型发展。

进入2016年,站在组建国际一流企业集团、承担更大国家责任和使命的新高度,中冶集团又适时提出“做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新兴产业领跑者,长期走高技术建设之路”的战略新定位,并紧紧围绕战略新定位谋篇布局,持续推动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在上述战略定位引导下,中冶集团依托钢铁冶金的核心竞争优势,在合理的“作战半径”内,大举向民建、市政交通、体育场馆、节能环保、特色文化产业等非冶金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高新综大”项目、非冶金工程项目不断增多,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资报告》记者在走访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时看到了一个细节——公司的展示廊里有一半以上都是非冶金和新兴产业项目,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跃飞告诉《国资报告》记者,随着公司新业务的拓展,这些展板还在不断更新中。

近年来,中冶集团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知名企业的深层对接,在市政交通、基础设施、高端房建及房地产开发、地下综合管廊、生态环保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推动了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重大项目的快速落地。

  项目多点开花

如今,中冶集团的非冶金业务占比已经从2012年的49.3%上升至2015年的83%,企业的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并正在加速形成新的增长极和竞争优势。

比如,在地下综合管廊方面,中冶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2015年10月29日率先成立国内首个专业化综合管廊技术研究院——中国中冶管廊技术研究院,并以此为契机全力抢占国内综合管廊市场。

其中,中国二十冶集团承建的珠海横琴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是国内首个成系统的区域性综合管廊系统,为国内综合管廊的建设树立了了标杆。此外,中冶集团还成功建设了湖南常德大道、石家庄正定新区、南京河西新城等多个综合管廊。在地下综合管廊成为国家城市发展战略之前,中冶集团的综合管廊施工长度就已经累计达119公里,单项最长里程为33.4公里,被住建部及业内评价为:总里程第一,单项成绩第一。

  

2015年12月28日,中冶集团举行了中国中冶海绵城市技术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 该研究院依托中冶南方设立,代表了中冶集团的专业技术实力,并将中冶集团新兴产业的领跑者作为自己的定位。

令中冶集团感到兴奋的是,距武汉市被确定为海绵城市第一批试点建设城市不久,中冶集团便承接了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科研专项,为示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由中冶集团进行综合设计的光谷中心城,项目用地36.15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中冶集团在这片规模相当于一座新建城市的区域,创新运用“综合设计”的理念,统筹规划“路网、水网、绿网、管网、智慧网”以及地下综合管廊,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运用到从规划咨询、顶层设计、可行性研究,到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的全过程之中。

在武汉市首条“海绵示范路”上记者看到,人行道上铺设了透水砖,可渗透30%的雨水。这里的路面向花坛微倾,绿化带最低处比路面低45厘米左右,雨水可渗透到花坛内,被喜水植物的根系吸收,达到储存雨水的作用。如果超过一定的雨量,花坛内积蓄的水会通过花坛中央的溢流口排入城市泵站。

在美丽的南海之滨,与澳门一河之隔的珠江河畔,一群造型奇特、现代时尚的建筑群矗立在群山怀抱之中,形成了一道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风景线。这就是珠海长隆海洋王国项目,占地面积达55公顷,包括8个区、100余个单体,全面整合了珍稀的海洋动物、顶级的游乐设备和新奇的大型演艺。

  

  珠海长隆海洋王国项目

这座乐园是中国京冶的“代表作”,得益于中国京冶的严谨、创新和努力,该工程成功问鼎了全球主题娱乐协会TEA颁发的2014年度唯一的“主题公园杰出成就奖”,也成为国内首个获得该奖项的主题公园品牌。

2016年6月16日,上海迪士尼乐园盛大开园,这相当于是中国京冶的又一次“汇报演出”——2012年9月,中国京冶获得迪士尼SP2工程项目合同,成为较早进入上海迪士尼建设的承包商之一。此后,凭借在主题乐园领域的口碑和业绩,中国京冶先后承担了SPC、SP-3d、3f工程,并最终获得核心园区探险岛总包工程及AV-音频/视频等工程的承包权。中国京冶方面表示,未来将在全民践行“中国梦”的浪潮中再接再厉、勇创佳绩,在主题乐园建设领域续写新的传奇。

  转型秘诀

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是当前经济形势下央企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使命。而无论是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的速度,还是取得的成效,中冶集团的表现都可圈可点。那么,中冶集团转型的秘诀是什么呢?

首先是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积累和投入。近年来,按照全产业链和创新链部署要求,中冶集团在完善现有的“国家级-集团与省部级-子公司级”两层三级科技研发平台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国家级研发中心建设。截至目前,中冶集团国家级研发平台增至17个,位居央企前列;拥有省部级与集团级科技创新平台108个、子公司级科技创新平台50个。

2013-2015年,中冶集团有效专利数连续三年位居央企第四名,仅次于国家电网、中石油和中石化。截至今年6月底,中冶集团有效专利数已突破17000件。在2013-2015年任期经营业绩考核中,中冶集团荣获科技创新优秀企业称号,位居冶金类与建筑类央企前列,且较上一任期跃升了15位。

“这些科技创新的投入和专利成果,为中冶集团的转型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和支撑作用。”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振智对《国资报告》记者说。

其次是中冶集团注重发挥以往的经验,将过去的优势和新兴产业进行了较好的对接。比如,在地下综合管廊方面,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冶集团在上海宝钢的建设过程中,便借鉴与引用了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日本新日铁合作,在全国率先引进并兴建了大型地下综合管廊,以供工业生产使用。

上世纪末,中冶集团在企业转型发展中不断探索,将自己在冶金等工业领域中对水、电、气的工业建设技术优势延展到民用市政领域,加大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从而积极将工业成果转化为民用产品,并造福社会民生。

海绵城市也是类似的情况。中冶集团作为上世纪80-90年代较早进驻深圳特区的建设企业之一,规划、设计并建设了深圳特区大量的市政工程。其中著名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大梅沙国际旅游区,就是由中冶集团进行市政规划和设计的。

其间,中冶集团采用了雨水下渗及综合利用等多项海绵城市技术,例如将山体排洪系统接入人工湖,使用透水路面砖,通过雨水渗透等手段,降低片区开发后外排雨水径流量,减缓市政雨水管网的压力,在技术方面已经成为了“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设计的先行者。

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有了技术和经验还不够,思想上的转变尤为关键。在这方面,中冶集团从顶层设计和集团公司的层面就做好了相应的准备,从而使得基层执行者的思想转变顺理成章。

王振智向记者举了一个实际的例子,在开拓新兴产业时,二十冶集团会采用模拟的办法,来训练和敦促公司人员进行思想转变。比如,模拟一个机场建设的项目,让大家考虑关键的技术是哪些方面,投标应该注意什么。或是模拟一个桥梁的项目,然后分成几个研究小组,分析不同的行业有哪些不同的技术,如何和别人竞争,有什么优势,等等。“要转型,必须要把这些问题吃透才行。所以,中冶的转型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多年的筹备和积淀。”王振智说。

  来源:国资报告

  作者:原诗萌

  在这里,读懂国资。

business.sohu.com true 国资智库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0903/n467526443.shtml report 5325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集团)是新中国最早的一支钢铁工业建设力量,先后承担了鞍钢、武钢、包钢、太钢、攀钢、宝钢等国内几乎所有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要生产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