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宋清辉:河南商丘“枢纽经济”待发力

宋清辉 阅读(0) 评论()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所说,商丘应该利用优势,积极主动地承接先进发达地区的高端产业转移,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合作,全面融入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实现人才、资本等资源在河南乃至全国范围的重新配置,形成服务全省、面向全国,甚至辐射东南亚的现代化枢纽中心。

商丘交通枢纽示意图。

陇海铁路开通时修建的火车站票房,一直使用到上世纪80年代初。 (本报资料图片)

1997年的火车站广场。 商丘日报记者 崔申义 摄

  商丘日报记者 侯国胜

  9月10日,郑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商丘成为继郑州之后的河南省第二个高铁枢纽城市。

  商丘作为全国六大路网性枢纽之一、全国特大型铁路枢纽城市,之前一直存在没有高铁的缺憾。如今,通过郑徐高铁这条大动脉,把郑州、商丘和徐州,甚至整个中国东中部地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郑徐高铁和正在建设的商合杭高铁携手京九、陇海铁路,310、105国道,连霍、商登高速共同组成了商丘的四个黄金“十字”交通枢纽,为商丘枢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每小时350公里的新时速,如风飞驰的52对动车,不仅代表着商丘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步伐,更为我们描绘出一片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蓝图。

  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商代商丘为商丘邑,明永乐年间方称朱集。1913年,陇海铁路始建,1916年,陇海铁路修通,设立朱集车站。一条陇海铁路的修建改变了商丘的历史,从此有了道南、道北的称谓。曾几何时,道北代表着富庶和繁荣,仅行店一度发展到200多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仅老朱集这一带的税收每年就达300多万元。

  从1916年到2016年,约前70年,商丘道北是商贾云集,道南是农村,荒无人烟;后30多年,道北是颓垣断壁,道南是城市,繁华富庶。一条铁路、一个站口的改变,就轻而易举地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

  确切地说,从繁华到凋敝的分水岭发生在1984年。当年,重建后的商丘站南站房投入使用,火车站口也由道北改到道南,原来面对火车站广场的繁华商业街,逐渐凋敝,变为背街小巷,人流不再,商业没落。

  商丘道南、道北平衡发展本来还应该有一个京九机遇。1997年,京九铁路全线通车,作为国家两条重点干线——陇海线和京九线交会处的商丘是铁道部设置京九编组站的首选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机遇痛失。虽说如此,但京九铁路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20年来,京九铁路雄踞于京沪、京广两大铁路干线之间,形成了一条纵贯南北的经济发展带,推动了商丘和沿海、世界的接轨进程。

  但如此接轨,对商丘的拉动力毕竟太有限。作为四省通衢,八方要道,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独特区位优势的商丘,在大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建设辐射范围更广、现代化程度更高、服务人口更多的快速通道。

  在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上通过的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中提出,“改造提升洛阳、安阳、南阳、商丘、信阳等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在商丘市“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商丘要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铁路枢纽站建设,完善公路网络,加快河运、航运和管道运输工程建设,建设成为集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为一体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

  这些谋划,确立了商丘作为中原经济区“主体区”的地位,凸显了商丘作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寄予了商丘提升区域发展位次的厚望。

  2013年,盼望已久的郑徐高铁,终于从北京传来“靴子落地”的声音。商丘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做好顶层设计,梁园区把握陇海铁路商丘站、郑徐高铁商丘站、商合杭客运专线商丘站在商丘“三站合一”的重大发展机遇,于当年为郑徐高铁建设全面启动征迁。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高速铁路发展以“四纵四横”为重点,构建成快速客运网的主骨架。郑徐高铁是“四横”之一——徐兰高铁重要组成部分。郑徐高铁机遇就是商丘铁路史上继陇海、京九之后的第三次铁路机遇。作为一座有百年铁路史的城市,乘势发展,是商丘谋取枢纽经济大发展的关键。

  逡巡百年,朱集已老,但不老的是朱集之后的明天。不难想见,无论商丘交通枢纽和枢纽经济如何发展与建设,作为“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朱集必将以一种地标记忆、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精神启示而坚韧地存活。

  洪荒之力托起高铁梦

  百余年间,梦想不断变为现实 ,而现实不断接续着梦想。

  而让郑徐高铁通车的梦想照进现实,就需要千锤百炼的力量。

  作为高铁项目建设的主战场,作为一座曾经因铁路而繁荣的城市,梁园区对高铁价值有着更深的考量。立足城市长远发展,把高铁建设和道北复兴规划有机结合,在商丘开放发展大局中充分利用铁路枢纽的辐射功能,这是梁园区上下的共识。

  号角吹,战鼓响。在梁园区这片热土上,郑徐高铁展开了史诗般的弘大篇章——

  征迁、安置1.5万余户7万余人,征收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其中商业房屋征收23万平方米,这是商丘历史上一次征收数量最多、安置群众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城建项目、民生工程,其征迁、安置、建设的体量创全国地市之最,更重要的是,在这场梁园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征收战中,实现了无赴京、赴省上访和人员“零伤亡”。

  商丘站在全国铁路发展史上实现了新突破。作为全国首个集普通铁路、多条客运专线、高速铁路为一体的铁路客运站,实现不同铁路客运的零换乘。

  还有“上进下出”的“双翼构想”: 站在正对站房的新胜利路东西打量,“腾飞商丘”的两翼从高铁站这个“母体”展翅欲翔。

  为实现商丘的“高铁梦”,成百上千的党员干部,成千上万的劳动者,共同扛起这百年重任,饱含豪情铿锵前行。

  历经1000多个夜以继日的奋战,历经严寒酷暑的反复考验,商丘,终于昂首步入“高铁时代”。

  “枢纽经济”待发力

  每一条高铁的通行,都会形成一条疾速发展的经济带。高铁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深深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脉搏和人们的生活品质。高铁来临,对于商丘城市结构的转型和产业升级,推动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促进产业聚集都有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其优势,在时空转换中凸显。

  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高铁通车对商丘承接产业转移会是重大利好。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所说,商丘应该利用优势,积极主动地承接先进发达地区的高端产业转移,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合作,全面融入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实现人才、资本等资源在河南乃至全国范围的重新配置,形成服务全省、面向全国,甚至辐射东南亚的现代化枢纽中心。

  借助枢纽城市带来的后发优势,规划和改造老城区,使之蜕变成高铁新城区,并朝着现代化城市典型示范区方向发展;利用交通枢纽区位优势,不断加强与长三角经济区以及东部经济区的经济联系,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同时积聚高端人才,为城市转型寻找突破口。这,是枢纽经济的发展方向,无疑也是发展的着力点。

  旅游在受益高铁的“第一方阵”,将因高铁由边沿走向前沿。商丘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三商之源”“中国火文化之乡”。如今,着力打造的商文化、火文化、汉梁文化、孔祖文化、庄子文化、木兰文化等六大商丘地域文化名片,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还有依托绵延百里“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打造的“生态游”品牌正在叫响。特别是 “归德古城”、“木兰祠”、“阏伯台”等名胜古迹将会随着高铁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物流是“高铁时代”的直接受益者。依托大交通,发展大物流是把交通枢纽转化为经济枢纽的核心与关键。《商丘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了物流产业“一核十园多节点”的布局,重点发挥物流区的特定作用,带动发展10个产业集聚区。到2020年,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00亿元。

  当前,我市全面打造豫鲁苏皖四省交界最大的商贸物流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豫东综合物流产业集聚区等物流建设,全市已形成有635家物流企业的“产业群”,物流枢纽城市建设扎实推进,经济枢纽日趋形成。

  与此同步,我市着力发展与物流枢纽优势相关联、相匹配、偏好型的产业,持续打造民权县制冷产业、宁陵县农资化工、睢县鞋业、夏邑县纺织、柘城县金刚石、虞城县钢卷尺、梁园区生物制药等特色产业基地。

  “十三五”时期,商丘将大力推进“东引西融”战略,全面融入“一带一路”。 向东,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并与海上丝绸之路链接,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向西,就是要融入中原城市群经济圈,融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努力形成连贯东西、沟通八方的局面,大力推进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一切将来,等待开创。站在“高铁时代”的崭新起点,踩在四通八达新的地平线上,让我们同心同德,实干奋战,共同去谱写“通达商丘”的新辉煌。

  原标题:商丘交通枢纽开启“高铁模式”——写在郑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之际

business.sohu.com true 宋清辉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0913/n468298965.shtml report 4735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所说,商丘应该利用优势,积极主动地承接先进发达地区的高端产业转移,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合作,全面融入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实现人才、资本等资源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