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迅速崛起成了传统企业的分水岭,先是没觉察,随后就感觉原来经营的套路已不太管用,于是纷纷转型。
面对电商汹汹,面对转型的阵痛,早在7年前,苏宁就已经确定了要互联网转型的战略决策,如何指挥18万员工实现顺利转型?就在7年后,苏宁已经断腕换血,成为苏宁董事长张近东眼中的另一个苏宁,长江商学院战略学教授滕斌圣也认为:中国传统企业转型,还得看苏宁!
2015年初两会期间,苏宁董事长张近东接受记者采访,对外正式宣布,苏宁转型初步成功,转型第一阶段已经完成,开始进入第二阶段。
苏宁云商2016年中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线上平台实体商品交易总规模同比增长80.31%,领跑行业。与此同时,苏宁云商围绕零售、物流和金融三大业务单元打造的核心竞争力,也进一步彰显,社会化物流收入同比增长153.98%,金融业务总体交易规模同比增长130%。
那么,苏宁的转型战略究竟是怎么做的呢?
1、电商汹汹,那就成为电商
这些年里,竞争对手从国营商场到民企同行,再到今天的互联网巨头,苏宁的进阶之路挑战重重。在转型的道路上,掌门人的决策更是备受争议,压力重重。
尤其是在互联网电商的冲击之下,苏宁受到来自京东、淘宝等巨头的夹击。它选择的路子就是变成电商,转型线上。
探索更多互联网转型的最佳实践,关注微信公众号:sanwenyu2016
挑战与机遇从来并存。2015年,苏宁零售板块迎来转型后增速最快的一年,线上销售增速连续多个季度超越竞争对手;商品方面增长迅猛,尤其是手机109%、超市300%的高速增长以黑马姿态逆袭行业。
苏宁创始人张近东看来,苏宁O2O模式已经成型,进入快速发展的通道,并迎来收获的季节。这是苏宁在最好的时候转型,以时间换空间,这是在前后台能力超前建设方面的巨大投入带来的回报。
转型线上的苏宁易购,不只卖电器,提供全方面的生活场景▲
互联网零售业给苏宁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户,以前受限于实体店面积,苏宁主要专注于家电3C,给消费者留下了“苏宁电器”的金字招牌印象,而互联网平台却给予苏宁拓展商品种类的丰富空间。
虽然O2O在2016年遇冷,但苏宁在转型过程中的心得是,向O2O零售迭代不只是做个网站或者做个APP那么简单。O2O一定是要围绕用户、商品和场景,通过数据服务实现线上线下的融会贯通。
想要打造全方位的O2O模式,需要将线上线下最有优势的要素资源在各个环节进行深度融合,这也是苏宁的转型哲学。比如,用大数据推动C2B定制来改变研发路径、用精准营销提升运营效率、用众筹模式改变创业生态等,都是“上下求索”O2O的新方式,也用“互联网+”提升实体经济的信息化水平、运营效率和资源配置,并最终创造增量价值。
2、执行互联网+,要深入骨髓
早在2015年,苏宁表示,转型第一阶段已经完成,开始进入第二阶段。
作为传统企业,在互联网转型中,不是被动的适应互联网,而是主动拥抱互联网,用互联网的思维与技术去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互联网的转型。
使用超一线的明星代言▲
进入到全新的时代,传统企业就不再是简单的被互联网+,而是要转向去+互联网,不是简单的用互联网的概念,而是要用互联网真正的思维、技术去改造传统企业,去改造经营逻辑、商业模式、公司管理与组织体系,去重构整个产业的价值体系。
苏宁已经开始布局的线下百货店▲
在这一方面,苏宁又是怎么做的呢?
过去,在传统的架构体系下,苏宁仅仅是线下连锁,只需要强制度、重标准、高复制性,每新开一家店按此前标准快速复制,对员工更多考核是按章执行。这是典型的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组织架构,常被人比作高速列车,动力源于火车车头,几十节车厢跟着一起跑。
而苏宁新的架构组织则以目标导向,小公司或者小团队以“个人成就驱动”,这种自下而上的理念,将企业变成平台,支持小团队探索式的创新,企业重奖英雄外,还要给他们犯错甚至是失败空间,为小团队提供有营养的土壤。
如今的苏宁已经形成了全品类、全渠道的服务体系,拥有100个大团队,4000个小团队,苏宁变革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一种所谓的战略方向转型,而是真正采用互联网的思维与互联网的技术去改造传统企业,去改造组织,提高整个组织的系统的运营的效率,所以这种变革来讲,它是深层次的,是全面系统的,而且是企业家的一种主动所为。
我们不难看出,苏宁在文化重塑过程中,苏宁不是在原有基础上+互联网,而是在互联网+的思维的深层次逻辑上改造、优化模式,组织结构。
对于苏宁来讲,这一次企业的重塑,是顺势而为。未来的经济发展,一定要从数量向质量上去进行转型,然后最终上升到品质消费的时代。
编辑:小丸子
有互联网转型的独到经验,请来“三闻渔”分享,不仅能赚钱还有股权拿!
用一个系统的工具,发现企业互联网转型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和不足。
互联网时代,企业随时需要一个强大的“参谋部”出谋划策,才可以战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