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 行业

对话元璟资本刘毅然:三个关键词让共享单车成为资本抢夺对象

寻找中国创客 阅读(0) 评论()

  

  元璟资本合伙人刘毅然

每日一篇深度报道,重新定义中国创客

记者 / 王鹏 实习生 陈莎

编辑 / 张慧敏

  毫无疑问,网约车大战后,共享单车成为资本的下一个“宠儿”,橘色和黄色的单车谁才是未来的霸主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8月2日到10月13日,70天内,单车共享领域就发生8次融资。腾讯、滴滴、小米、红杉、经纬中国等巨头纷纷下注,两个月内,ofo和摩拜两家共享单车公司似乎展开了一轮资本的军备竞赛,门槛都快被风投踏破……

  为何单车共享领域受到资本的如此重视?橘黄之战背后比拼的到底是什么?校园先行和占领城市的逻辑又有何异同?后入局者还有没有机会?

  混战背后的奥秘,还需要站在炮火旁人来解读,元璟资本合伙人刘毅然奉行“袖手于前,急出于后”的投资逻辑,在出行领域曾投了滴滴和ofo,近日,刘毅然接受了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的专访,解读单车之战背后的投资逻辑。

  刘毅然表示,在资本小年,各路资本都非常谨慎,但单车具备了跟打车市场具有的支付属性、地图属性、高频属性,具备了这三个战略属性使得单车成为了资本争抢的对象。

  作为元璟资本的合伙人,刘毅然是剑桥大学电子工程博士,曾任淡马锡中国TMT投资总监,也曾在美林伦敦TMT投资银行工作,参与了滴滴、小米、大众点评、VIPABC、 一起作业、爱屋吉屋、菜鸟、ofo等明星项目的投资。

  元璟资本,由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吴泳铭和资深投资人王琦于2015年创立,团队成员多是来自于互联网公司核心岗位的专家和国内一线VC基金的资深投资人,重点关注新消费、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社区社交、医疗健康、企业服务及数据服务、传统产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变革性机会。

  以下是对话实录,各位enjoy~

  谈区别:校园市场可攻可守

  寻找中国创客:摩拜和ofo你们都有接触,为什么最终选择了ofo?

  刘毅然:投资有上升潜力和下行风险,两家公司的切入点不一样,校园是一个更稳健、低成本的投入方式。ofo的优势在于投放成本低、回收成本周期短,能有自己造血的能力,对资本的依赖程度小一点。ofo一辆车的成本在200-300元之间,而摩拜是2000-3000元,前者目前收回成本在2-3个月,后者则需要2-3年,成本相差了10倍,如果要达到相同程度的市场密度,摩拜的投入还是很大的。

  寻找中国创客:摩拜选择了先占领城市,而ofo选择了先切入校园再占领城市,这两种逻辑,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刘毅然:校园市场比城市市场更独立,校园是一个可攻可守的市场,假如城市市场不存在,校园这个基本的模型还存在,校园里的使用场景密度和频次已经显示了它的需求和价值,下行风险上,校园回报不会是零,上行潜力上城市有巨大需求市场。

  寻找中国创客:还有一个区别,ofo接入了个人单车共享,这个因素重要吗?

  刘毅然:ofo接入个人共享车辆比例很小,不到五分之一,所以是否接入个人车辆并不影响投资判断。

  寻找中国创客:两个项目都接触过,你觉得ofo和摩拜基因上有什么不同?

  刘毅然:两个团队在产品理念和业务模式方面区别还是很明显的,摩拜单车更多设计的是一个高单价无人值守的高科技产品,它的理念是产品4年都不用维护。ofo更接地气,打法更为现实,重视运营,产品有人员的维护、归类、维修。

  寻找中国创客:单车共享平台也是一个很好的流量入口,占领入口之后能干什么?

  刘毅然:互联网投资喜欢高频,单车的使用频率应该会在前十。ofo的每辆车在校园使用的频率是每天5-6次,即使到了城市,每天也有2-3次。有了高频使用,它的单车共享价值发挥好就已经足够了,至于如何使用这个打开高频次价值,还有待讨论,但不可否认,潜力很大。

  谈竞争:单车共享不会上演 “补贴大战”

  寻找中国创客:前几天,摩拜单车的投资人李论说摩拜的竞争对手其实是滴滴,单车共享和滴滴、Uber们真的构成竞争关系吗?

  刘毅然:出行模式重叠是存在的,ofo是局部密度投放模式,单车出行不支持长途,在现在的模式中,ofo的长途出行收费明显很高,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单车是不鼓励长途出行的。滴滴选择投ofo,也代表了它的思路,滴滴未来会提供很大的支持,包括资本、运营、流量入口等。

  寻找中国创客:单车市场,最终的格局是一家独大还是多家并存?

  刘毅然:单车市场最后还是会有一个规模效应,这应该是一个规模和密度的双优市场。目前ofo和摩拜占得了先机,两者能否长期共存还需要时间检验,如果一方占领了市场密度,另一方还是会很难受,这最终会是一个赢家占大头的市场。

  寻找中国创客:可是后面还有小鸣单车和优拜单车,后来者还有没有机会?

  刘毅然:它们在特色市场可能还有机会,但是很难与领跑者竞争了。在很多特殊场景上,他们有供应链的优势,但是单车出行的模式,最根本的是资本和规模的因素,一个队伍能率先跑出密度和市场优势,它后续的供应链成本会小很多。

  寻找中国创客:那单车共享会挤压700Bike等智能自行车的生存空间吗?

  刘毅然:这两种创业形态,从长远来看肯定是平台级、运营商级别的业务模式更有潜力和持久力。场景式、产品级别的智能自行车更像是一种消费升级的概念,会有一些人群喜欢他的产品、概念,会优先使用,所以这本来就不是一个维度的竞争。

  寻找中国创客:单车之战,会不会重新上演补贴大战?

  刘毅然:应该不会,单价已经很低了,还能补贴到哪里呢。我们觉得更有可能是动态定价,不同地段、不同时间,定价不一样,如果今天地铁站很多人想用,大家都想骑车,可以一定程度显示出价格的优先级来。在补贴之前,应该先是增量市场的争夺,而补贴是对存量市场的维系,这个模式和滴滴不一样,补贴的潜力有限。

  谈投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局”

  寻找中国创客:70天内,单车共享领域就发生8次融资,为什么融资会这么密集?

  刘毅然:短途出行市场潜力大。以国内三十个地铁城市的潜在用户的短途出行市场推算,它的订单量都在千万级别,使用频率高,需求大;从创新性来讲,之前都是有桩自行车,使用起来不方便,而且以市政单位为首的运营方缺乏运营活力,缺少维护,而单车共享模式利用移动互联网,利用定位和移动支付方式,是一种潜在的大创新模式。

  寻找中国创客:会不会因为今年好项目较少,出现了一个,大家都疯抢?

  刘毅然:对,今年算是资本小年,资本市场在移动互联网上不会像往年一样有大补贴,投资方相对比较谨慎,既然大现象是缺乏优质的投资机会,有好的项目会引发更大程度的资本的竞争,从出行业来看,最后1-3公里,滴滴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解决,不管是出行密度还是环保,单车都是最好的方式。特别是当这个业务具有战略属性时,表现更为明显,比如打车和单车都具备了支付属性、地图属性、高频属性,这一定是资本争抢的对象。

  寻找中国创客:但是我们也没想到会这么快,朱啸虎甚至说单车大战会在90天内结束,为什么这么快?

  刘毅然:一方面,打车出行和单车出行的模式很像,之前滴滴和优步的出行之战为单车出行提供了成功模型铺垫,让投资人看到了出行市场的潜力;另一个是中国创业和投资圈生态在慢慢成熟,用户的互联网思维习惯,比如对于移动定位和移动支付的使用习惯等都非常成熟了,不用做过多的教育;最后,单车领域内密度上升速度比当年滴滴要快很多,投资人参与进去,它们对市场的理解也更加成熟。

  寻找中国创客:在单车共享上,资本这么积极,这是不是资本寒冬即将结束的前兆?

  刘毅然:资本市场都有自己的周期性。单车市场不会让整个投资界变热,因为整个大的心态还没有调整过来,好项目出现一个,大家疯抢,但这不是整体趋势,整个经济市场还没有普遍复苏。

  寻找中国创客:这么多不同阶段的资本方代表进入董事会,创始人会不会面临丧失控制权的风险?

  刘毅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局,有早期VC、后期PE代表,还有业务相近的大型的战略投资人,整个融资过程的发生不超过一个月,这对于创始人的考验非常巨大,目前来看,他们对于格局的把握、事情的判断还是很合格的。

  点击“阅读原文”,查阅《我们逛了机器人大会:你不会真以为这玩意儿能取代人类吧?

business.sohu.com true 寻找中国创客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1022/n471029035.shtml report 6463 元璟资本合伙人刘毅然每日一篇深度报道,重新定义中国创客记者/王鹏实习生陈莎编辑/张慧敏毫无疑问,网约车大战后,共享单车成为资本的下一个“宠儿”,橘色和黄色的单车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