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从工人到收藏家,马未都靠的是这四大人生信条 | 冰川人物

冰川思想库 阅读(0) 评论()

  

  马未都说,不懂的东西不要急着走开,耐下心把它搞懂,你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一开始称之为马老师,渐渐地改口为马先生,私底下想“马老”更合适。他老成持重,不苟言笑,迈步张掖丹霞景区台阶,身板笔直,不怒自威。杵身一立,颇有一股久远年代老物件的气息,似不可亲不可近不可逾越一二。也是,古董自有其身家,捣腾古董的专家也不能例外。

  便默默地把他升级为李辉老师的“前辈”。明显两代人嘛,一老一少,一静一动。

  张掖识得马未都

  话说马未都张掖此行,是李辉牵线至河西学院“贾植芳讲堂”为全校师生开讲。一早二人自北京出发,转机兰州,再直奔张掖,夜色下抵达。一脸风霜,啃着当地的大白土豆,马未都手指着,这红薯咋不甜呢。

  第二天,再拿起同根同源的土豆兄弟,马先生高呼,香。这回是以吃土豆的心态端正口感。庞德曾说他这辈子是从望远镜的错端望了出去,人生便有了种种遗憾。可惜生活不可假设和重来,吃的心态便是一个端口,错认了分分钟土豆变身红薯。

  

  ▲李辉和马未都

  马未都的哲理笑话一个接一个。他并不把自己当收藏家或是鉴定专家,撇清那只是业余。好吧,这个“业余”谁信呵。故事当然少不了,某次集市上,一主妇手持一器物上前咨询,马先生好心言之“新货”,话音刚落,只见主妇猛地侧身甩手出去,旁边一男人当即挨了个响脆的大耳光。原来,人家是两口子,刚收了这个被他判刑的“古董”。马未都登时赧然不已,告诫自己以后再也不能干此等“傻事”。

  可是,他不干,普罗大众坚决不答应。在张掖下榻宾馆,有人不曾通报便着抱着“玩意儿”撞门闯入;讲座前后,也有“爱好者”追随不止,愣想分出个青红皂白。

  没办法,谁让收藏界水那么深呢。如何才能从一介白丁变得有钱有闲有资历有地位有名望,这类励志教材学校的同学们最愿意听了。那晚,据说河西学院的讲堂门票一扫而光,张掖市民托关系走后门纷纷想跻身礼堂一睹马未都风采。额滴神啊,什么叫追星,总算在张掖见识了。难怪端坐身旁的校长刘仁义先生,一晚上颔首微笑,常胜将军似的,时不时有更宏才大略的点子从脑子里冒出。

  嗯,毕竟这是他开疆拓土的主场。

  不懂的东西耐心搞懂

  可马未都沉稳得很,台上妥妥地讲了两个小时,脸部表情纹丝不动,任底下笑声大作。幸亏包里带了纸和笔,我笼统记录了一下,有的放矢的“马氏哲言”大概有这么几条。

  他说,不懂的东西不要急着走开,耐下心把它搞懂,你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哎哟,早说嘛,要不俺的人生也与现在不同了。

  这可是马氏座右铭,有现身说法为证。当年,进工厂当了机床铣工,每天根据不同的图纸加工不同的零件,在当时是“吃香”的职业,别人还进不去,可马未都不,“身在曹营心在汉”做起了文学梦,写起了小说。尝试到第三篇时,小说《今夜月儿圆》一投即中,被《中国青年报》登了足足一个整版,这是1981年。

  小说发表后,他的人生拐点一下子来了,26岁的他被调到中国青年出版社第三编辑室,当起了文学编辑。记住,“耐下心把它搞懂,你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此后,编辑室人来人往,莫言、余华、刘震云、苏童、王朔等写作者,成了他打交道的群体。

  这个经历,跟很多人相似,学者扬之水当年进到《读书》杂志编辑部,整天打交道的,都是现在大名鼎鼎的老先生,徐梵澄、张中行、邓云乡、王世襄、孙机……现在扬之水自成一家,是国内文物考古的专家。台湾“创意之父”詹宏志青年时期进到《幼狮文艺》,每天被派到作家家里拿稿子,一年之后台北文坛所有响亮的名字如段彩华、司马中原、朱西宁、余光中、杨牧……都认得。他说,“就这样糊里糊涂进到台北文坛最核心”。

  

  ▲马未都和王世襄

  如此一静下心来,马未都在出版社整整呆了十年。从打开水干起,每天一早八壶水,挨个灌满,学徒工的姿态,低到尘埃里。又发愿给寄信来的读者回信,第一天就收到整整两大麻袋。苏童当年只是北师大大二的学生,推门进去,马未都一瞧,哈,来了个靓仔。就这么糊里糊涂,他也走进了当年北京文坛的核心。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他又与王朔、刘震云等一干同好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就是这么捣腾出来的。这在当年,快乐开心确实是摆在第一位的事情。

  也就是那个时候,文物还不是个值钱的物件,他却开始有了兴趣。“当时只有两本书可以看,一本是《中国陶瓷》,一本是《中国陶瓷史》。”马未都翻遍了书页,把中国陶瓷的来龙去脉愣是理出个七七八八,坚信着,了解了中国的陶瓷,就可以了解中国。于是,人生拐点又出现了——收藏。

  此处,必须进一步记住,“耐下心把它搞懂,你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1992年他出版了《马说陶瓷》,这本书至今被业界及读者视为启蒙读物。

  凡事多想一步

  “马氏哲言”另一条,凡事多想一步,就比别人走得更稳一些。当然,这又是他的人生信条。

  前不久,一条新闻刷爆了朋友圈。其实是个旧闻,早在六年前他就对外发布了,只是人们时不时将它重新拾起。2010年6月,马未都宣布把他30多年收藏的文物全部捐给观复博物馆,创建观复文化基金会,由基金会统一管理。观复基金会接受社会捐赠,借鉴国外同类艺术基金会的管理模式,探索适合中国博物馆的运营模式。

  

  ▲观复博物馆

  现在旧闻重炒的“梗(哏)”,在于“藏品一件也不给儿子留下,悉数捐出”。起因是,某天带着儿子逛古玩城,在一楼花了2400元买了一件文玩,坐电梯上楼,半道上被一位朋友截住,以30000元求转让。无意间他瞄到儿子的表情惊喜参半,于是警觉,“我不希望儿子形成对财富的不良心态,特别是误以为收藏活动是一种轻易获利的行当,并由此轻薄诚实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马未都的姿态高得令众声喧哗,有人质疑他是自己捐给自己的“秀”场做法;也有人叫骂当爹的不家传血脉行为冷血;作为吃瓜群众,我等闻之当即有鼓掌的冲动。马未都却坦白,“我早早地放出这话,其实也是为了给自己一个许诺,也是为了让公众舆论监督我,看我马未都到底能不能兑现自己的承诺。”

  嘿,故事里和文章里的马未都,其实蛮率真可爱,就像站在河西的讲堂上,并不那么“高冷”。确实,“观复之路”走到今天,与“凡事多想一步,比别人走得更稳一些”无不相关。

  到一座城先看博物馆

  当晚,“马氏哲言”还有第三条:到一座城市,学会看当地的博物馆,哪怕少买一个包包。学会一生中拿出一部分时间在博物馆度过。

  默默对照了一下,庆幸自己西北行第一站兰州,先看了甘肃省博物馆,又参观了敦煌研究院兰州分院的数码中心;第二站到敦煌,足足参观一天的莫高窟,先后看了十四个洞窟,又到西千佛洞看了其他开放的壁画;第三站嘉峪关,感受了关城之壮观;第四站的张掖,有幸一头扎进贾植芳研究中心,在各架捐赠的藏书中翻捡旧时月色。

  最近有本书很火,是新近引进出版的《拿破仑大帝》,据说作者英国历史学家安德鲁?罗伯茨为写作该书,先后在15个国家走访了69个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和研究机构,从而使这一部上下册的大部头获奖无数,成了研究拿破仑的重磅著作。马未都为收藏,几乎看遍了所有的博物馆和考古杂志。

  他甚至说很多文物不能以常理去解读,文字出现之前只能靠经验去揣测。西周到两汉,这个时期的文化比任何时期都要辉煌,从诗经、汉赋、骈文、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至电影、游戏……传统文化确实一路弱了下去……他收藏中国家俱,研究中国人起居变化,单一部《金瓶梅》,便看出里头每一张床都有价格。如西门庆娶潘金莲,先花17两银子买一张床,潘金莲不满意,后换成45两银子的床……他甚至想写一本《中国床》。细节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在张掖大佛寺,从重檐歇山顶到单檐歇山顶,他一直琢磨着建筑物的确切年代。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回到“博物馆”,马未都脑子里攒着一大把数字,举例美国博物馆有8000多家,私人与国家的比例为6∶4,而目前中国的博物馆才2000多家,私人博物馆占的比例极少,为此强调民间收藏是国家收藏的重要补充,是另一种更有活力、更有草根形态的文化表达。

  目前,到“观复博物馆”参观的人数已达1000万人次,每年超过100万人次。跟随数字的递增,20年来,黑发的小马已成两鬓斑白的老马。识途的马未都直言目前唯一的压力便是岁数大了,至于今后的目标,嘿嘿,把博物馆留给社会,由基金会负责观复博物馆的运营和发展,自己逐渐隐退。晚年时,想起博物馆好久没去了,花50元买张门票进去一瞧,咦,比自己当年办的还好。如此,心愿就达成了。

  自信、坚强、认真、宽容

  那晚,“自信,坚强,认真,宽容”八个字成了关键词,大家玩笑中互相传诵。这是马未都课堂上最后为自己总结的人生信条,也是第四条“马氏哲言”,放之四海而皆准。把它拿进洁净井然一派生机的河西学院当校训,刘仁义校长该不会反对吧?

  从张掖告别,马未都直奔酒泉,再折回北京,他的时间以分秒计,正如“观复博物馆”的古董价值以毫厘计一样。

  

  ▲马未都

  到马未都博客,页面一头傲娇老马领着几只小萌猫,大标语“马霸霸,邀请你关注观复猫”。咦,这是那个绷着脸端着劲儿的马未都吗?他可不喜形于色。文章上写着,“张掖的蓝天与北京的雾霾在告诉你人生有多种选择,不论你面对什么,张开臂掖,就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可惜我辈常常抱臂踯躅,那就来一趟张掖吧!”没错,分明是他。

  马未都生于1955年,今年61岁,哈哈,只比李辉大一岁。其实,咧开嘴笑时蛮憨厚年轻的,只是,他总愿意这么深藏不露着。

  

  姚峥华

  深圳晚报阅读周刊主编

  公众号ID:bingchuansxk

  冰川思想库是一群传统媒体人打理的新媒体,每天带给你关于资讯和思想的精选内容。

business.sohu.com true 冰川思想库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1029/n471712444.shtml report 5383 马未都说,不懂的东西不要急着走开,耐下心把它搞懂,你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一开始称之为马老师,渐渐地改口为马先生,私底下想“马老”更合适。他老成持重,不苟言笑,迈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