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说概要
前段时间,首富王健林告诉大家,想要变成富翁,先“制定一个小目标挣它一个亿”。
正当大家纷纷感慨,这人跟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王健林又一句话让众多民企愤怒了。
本文转自企业说微信公众号。想要了解更多企业资讯?请关注企业说微信公众号(qiyeshow)吧,或者直接搜“企业说”,我们将会为您辛辣解读当下热门企业。
近日,王健林在万达商学院上课讲诚信,津津有味得说起当年太原街万达广场经营问题。
当年,为了保障业主们的利益,他下了很大的“决心和勇气”将商铺全部回购,砸了10个亿!
王建林说,万达曾经即使赔了10亿多,依然坚持诚信经营,这比海尔家砸几个冰箱,不知伟大到哪里去了!
海尔官微表示不服!
微博怼王健林!并有理有据,不卑不亢!最后还反讽了万达的“高房价”!
结果!这条海尔微博君“回复”的微博激起了千层浪!
海尔砸冰箱才几个钱?王健林你错了
吃瓜群众一如你我,要搞清楚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先来看看海尔的“砸冰箱”事件。
1984年,35岁的张瑞敏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正式开始接手海尔。张瑞敏初到任时,工厂的经营暗淡。
为提高工厂的生产力,张瑞敏把目标锁定在刚进入中国的德国项目――“利勃海尔”身上。
他费尽心力筹集资金90万元,终于成功采用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出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
不久,从德国引进的世界一流冰箱生产线就出现了问题。有用户向海尔反映,公司生产的冰箱存在质量问题。
海尔公司在给用户换货后,对全厂冰箱进行了检查,发现库存的76台冰箱虽然不影响冰箱的制冷功能,但外观有划痕。
当时,张瑞敏做了一个令众人瞠目结舌的决定:将这些冰箱当众砸毁,相关领导责任人包括他自己扣除当月工资。
他认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不合格产品,是一个企业所不能够允许的。
于是张瑞敏抡起大锤亲手砸了一台冰箱。
要知道在当时,一台冰箱相当于很多普通中国人两年的收入,砸烂76台冰箱意味着20多万元人民币付诸东流。
很多职工砸冰箱时流下了眼泪。砸烂质量有问题的冰箱,轰然砸醒了员工: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一场砸冰箱的事件,不仅使海尔成为了当时注重质量的代名词,同时也震服了海尔所有的人,从而确立了张瑞敏在海尔绝对的领导地位。
海尔从上至下整个企业的面貌环境焕然一新,“员工爱厂以厂为家,众志成城全心全意建设海尔”精神蔚然成风。
如今,海尔产品已全线进入美、德、日、法、澳等经济发达国家。
电冰箱在德、美是亚洲出口第一;洗衣机出口日本第一,空调器出口欧盟第一。在大规模出口发达国家的影响下,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迎刃而解,经销商纷纷上门争夺海尔产品的经销权。
回到民企官博怼王健林这件事上来。企业说(ID:qiyeshow)认为呢,也不怪海尔官博君怼王健林。这个话题火起来还有有原因的。毕竟房子一直是咱们老百姓绕不开的话题。
王思聪这种投胎小能手毕竟是少数,如果出生在普通家庭,大多数人可能打一辈子的工也买不起一套房子。
现今中国,三四线城市普遍库存充足,人口流入少,价格想高也起不来。
而一线城市,因为集结了太多的医疗、教育、就业等优质资源,导致人口蜂拥而入,楼市自然供不应求。房价高,基本问题是供需不平衡,根本上是资源配置不平衡。
房价这个问题,说起来是个长期的、高难度的问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