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狐财经思想库 > 思想库观点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朱高峰:技术和经济长期“两张皮”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盾财经
  • 手机看新闻

  由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于2016年11月4日-5日在深圳举行,主题为“创新与‘十三五’”。

  大梅沙论坛由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创立并主办,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总方向,秉持理性、开放、创新的理念,聚焦十八大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新进程,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力争成为国内外有重第三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设有中国金融改革论坛、中国科技创新论坛、社会转型与制度创新、国企改革与发展论坛、中国教育改革论坛等八场专题论坛和媒体领袖对话等交流环节。 厉以宁、吴敬琏、许小年、陈志武等学者,以及南非共和国前总统德克勒克等百余位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政商学界精英出席。

  在11月4日下午的专题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邮电部副部长、院士朱高峰发表了题为“让创新真正推动经济发展”的演讲。

  朱高峰表示,科技界整天讲创新,对经济界的情况并不了解,长期是两张皮的问题。企业长期依赖政策环境和引进现成技术,缺乏自主创新动和能力,缺乏创新主体意识。两张皮之后是两个体系,在计划经济时代基本上没有研发团队,所以缺乏研发能力,另外一方面也缺乏动力。朱高峰曾经问过一位创新领域的专家,说我们成天讲创新,谁来驱动创新、怎么驱动创新?他也回答不出来。为什么要创新?企业有没有动力创新?这就是很大的问题。

  以下为朱高峰演讲实录:

  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来讲一讲关于创新问题的个人认识。关于创新问题,咱们国家谈了至少二十多年了,我本人第一次参加创新的研讨会是很多年以前,到现在为止口号提了很多,国家要创新驱动等等,但是到现在为止效果都不怎么样。现在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从媒体上看,大家说中国创新很好了,产出很多、内容很多、专利很多,各方面都已经做得相当好了。另外也有一种意见,我们创新跟国外先进水平差距非常大。不管怎么说,有一个数字可以说明,我们如果按照全要素生产来算,当然全要素生产的算法各位专家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全要素生产我们国家并没有像经济发展那么上升,所以创新的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衡量现在并没有取得很明显的成绩。因此,我这个题目是怎么让创新真正推动经济发展。

  “创新”概念要厘清概念

  现在“创新”的概念讲的太泛,我也讲创新,你也讲创新,我们讨论问题,可能讲的不是一回事,有的是鸡同鸭讲。我们这个论坛的名字就叫“创新论坛”,但是我们的科技创新在科技界来讲最关心的问题,到今天才是刚开始。

  从泛的角度来讲,什么叫创新?我想应该这么来说:提出并实现一种新的想法并取得成效的举动都可以叫创新,我想是最泛的说法。当然要实现,不能说一个想法就是创新,不能这么说。这样来讲,它的范围应该很宽了。但是这句话里面有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想法的范围是什么;第二个问题,什么叫新;第三是如何衡量成效?

  范围应该是非常宽的,比如说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都可以,现在各方面也都在谈创新。这里要说明一下,这个“新”是相对性的,并不是绝对的新。就像我们的专利、发明,上午也提到了,发明跟创新不是一回事,发明必须是首创,全世界都是你所创的,或者在国家里面你是首创的。我们这里讲的创新并不是这个,而是相对范围里面、你要做的范围里面它是新的,过去没有做的。第二方面是成效,对不同的范围有不同的衡量方式,实际上也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在这里我想讲一下,在2006年,也就是十多年以前,1月份的全国科技技术大会长,时任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提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同时提出来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前面三者是讲创新的理论问题,后面是讲方法问题,后面是着重从科技创新角度讲的。应该说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这里面的理论不是几个字而已;制度创新主要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科技创新是自然科学技术的范畴。

  我们过去科技界也在讲科技创新,讲到现在,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内的问题,还是世界范围的,这应该是在经济范围里面讲科技创新,当然科技创新可能各个方面都有,我们着重讲的是经济里面的创新。

  经济里面的创新,主要是讲科技创新,跟制度创新有紧密的联系,当然这里面不涉及到经济理论方面的创新,经济理论方面有很多的问题,也有专门的奖项,每年也产生获奖人等等。

  这里说一下,自然科学技术领域里面,我们要区分科学、技术和工程三个领域。我们讲科学,它的结果主要是新的发现;讲技术主要是发明;讲工程主要是成果。一般是技术创新,大家注意到外国人名字里面没有“科技”这个词,所以我们讲的科技主要是讲科技。

  今天上午听了会议内容有所创新,但是我们这里的创新还是一百多年前奥地利的学者提出来的,他提出来创新有五个内容:新产品,新工艺、新市场、新市场、新的原料供应、新组织方式,通过这五种方式,不是说五种都要具备,任何一种或者几种组合,来实现经济增长,也就是创造经济学概念上的价值。这里面包含了技术、运营和制度,面向的是经济,这个要明确,它的定义就是这样。这个范围机关有人提出来有变化,说中国统筹方式等等有变化,但是这个问题在现在的创新领域的研究里面还是按照提出来的这么一个定义和范围来考虑和分析问题的。

  以“新产品”为例,有这么一个创新链。开始是需求调查,然后到研究开发,研究开发以后做出来模型,然后到设计,设计做出来样品,然后到生产做出来产品,到营销的时候是商品,生产出来没有营销还不是商品,只是产品,但是到营销就是商品,然后到销售,到销售就实现价值了,最后到使用,使用的时候就出现使用价值了。

  这里面的思想,第一步是从思想到技术,有一个想法还要到技术,这是第一层。第二是从技术到产品、到商品、到实现价值,这是第二层面。应该说过程是这么两层。

  相应的来讲,从技术到设计、到生产、到营销、到销售、到使用,我们作为科学往往注重第一方面,实际上创新难点在第二方面,我们现在碰到的问题主要是在第二方面。技术能不能够转变为产品,涉及到材料、工艺等各方面的条件,产品方面要看市场是否有需求,售价能否补偿成本这来看出是否有经济意义上的价值,投资能不能保值增值就需要长期效果来检验。这个环节多,投入也大,前期也要投入,研发也要投入,相对后面的投入,研发投入还是比较小的,后面的投入很大,组织又复杂,因此风险更大,发达国家有一个“死亡谷”的概念,到后面的阶段往往出现大风险,最后导致死亡。关键是,这两个阶段之间怎么组合,怎么样弄到一块去?主要是通过市场创新来实现。科研单位或者高校如果做了一个研发,做出来一个东西以后,什么企业有兴趣来做,我可以选择到这个企业。另外,从企业来说需要新产品、新技术,自己如果没有力量做,可以选择高校,可以到有技术的地方去合作,没有的话我可以提供开发。市场方式结合了以后,统一来把它实现,实现这个价值。为什么企业要去做?因为后面这个阶段是更复杂的。

  技术和经济长期“两张皮”

  我们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呢?技术和经济长期是“两张皮”。

  我刚才也说了,就这个论坛来讲,前两天我大概翻了一下,没有仔细看,看了前两天主要的报告,里面真正涉及到技术创新领域的文章基本上没有。所以说,互相之间并不了解。包括科技界整天讲创新,对经济界的情况也并不了解,所以长期是两张皮的问题,这是最主要的一个问题。

  技术和经济承担的单位、管理主体、体制和评价标准都不同,利益也不同。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引进技术,使得两者的分离更为明显。因为我们引进了技术,主要不是从外部的原始技术,不是从外部研发单位引进技术,主要是从企业、工厂引进的现成的生产技术。最早引进的是生产技术,然后慢慢再向上游扩张,现在的上游还很差,包括工厂、企业里面的技术我们还没有得到转化,所以这跟科研单位就是两张皮。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企业长期依赖政策环境和引进现成技术,缺乏自主创新动和能力,缺乏创新主体意识。我们两张皮之后是两个体系,在计划经济时代基本上没有研发团队,所以缺乏这个能力。另外一方面也缺乏动力。我曾经问过一位创新领域的专家,我说我们成天讲创新,谁来驱动创新、怎么驱动创新?他也回答不出来。为什么要创新?企业有没有动力创新?这就是很大的问题。

  科研单位的研发结果体现为论文和奖项,并不追求通过创新实现价值,或者自己小打小闹,我们科技体制改革了以后,研究所变企业以后小打小闹,根本体现不出价值。

  政府也挺着急,以行政直接管理方式抓各种项目,单纯加大投入,表面很风光,包括论文、专利大幅度增长,现在我们数量上已经到世界高层了,但是实效并不彰显。

  最后,简单说一些建议。

  第一,还是要明确概念。我们既然要研究,就要把概念明确。首先谈的范围不要那么宽,文化也好、社会理论也好,那些都有人管的,我们讲的创新主要定义在“经济领域”,我们也不要只强调科技,强调科技后面实现价值就很难,关键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二是内涵要是技术和制度创新协同,很多问题,有一些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包括企业内部也有制度问题,怎么来管理也有很多制度问题,在社会上面问题更大。三是目标要明确创造价值,没有创造价值的东西不能叫创新。大家都知道,发明专利在全世界都是这个情况,发明专利70%、80%以上不实现,不会变成实际的东西。你申请一个专利,专利就是它会有一定技术上的价值,一方面是公益的,但是能不能变成公益的价值,能不能成为市场上销售的产品,能不能通过这个东西挣到钱,这个里面风险还是挺大的,所以我们要实现价值,实现价值才叫创新。

  第二,方式。首先要产学研结合、企业为主体。企业发挥什么作用呢?企业的作用,一个是需求决策,因为企业是最接近市场的,市场情况调研就需要企业。第二是资金投入,企业搞创新完全靠政府作为资金支持就没有积极性,我们搞一个专题,比如说把重大专项里面的,比如说移动通信原来搞4G,现在给5G,政府给了钱,分给一家大型企业的钱企业都不用,因为企业自己已经有钱,另外一方面,最主要的原因是每年政府检查说企业毛病很大,为什么钱不用,他说这个钱不那么好用,各方面的限制都有,所以宁可不用。对其他企业来讲,本身如果没有经济上的投入,就没有这份责任心,就没有这个使命要去完成这个东西。第三是组织实施,这里面包括他自己,也包括外部的,可能更多的是外部决策,产学研结合以后需要企业组织这个东西,而不是什么东西都是科研单位说了算。第四是效果评价,最后做出来符不符合要求。最后是价值实现。

  大学和研究所的作用,一个是根据需求来研发关键技术,做出来跟企业共同让它在生产线上实现出来。当然也有一些少数的前瞻性技术开展预研,比如说大学和研究所来研发,有了研发结果再寻求市场需求,有的可能长时间没有市场需求,这也很正常,前端的研究不一定都有市场需求。

  第三,政府作用。创造环境,监管重点在于规范市场、营造良币驱逐劣币氛围,货币政策要支持实体经济,到现在为止政府这方面的还相当薄弱,政府出面的东西,像环保什么的也有。税收政策要有针对性,贸易政策要配套支撑。另外,还要提供公共服务,鼓励行业协会提供平台服务,组织关键性技术研发。三是直接支持,有重点、有针对性的主要培养企业自主能力创新动力。当然,大学和研究所要给一定财政支持,但是支持的方式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第四,技术来源。相当长时间里面,引进国外的技术仍占重要地位,我们现在跟国外总体上还是有相当明显的差距,所以要真正组织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现在大量并购国外的企业,这里面要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另外,大企业要组织自主研发、引入技术时要消化吸收。大学和研究单位要根据自己优势把技术研究深入搞透。不只是技术搞透,技术能不能实现,在研发的时候也要看,有的材料很贵,有的要从国外,不能在国内采购,这就有问题,所以研发的时候要注意这些问题。

  第五,重视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注意和科学研究的区别,我们希望能够原始创新开展的更快一些,但是它跟科学研究的区别要进行区别。

  最后花一两分钟时间简单说一下关于创新驱动、实现制造强国的问题,这个不展开了。

  首先是现在我们制造业大而不强,跟国外总的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第二点是大而不强,弱的地方主要是在效益方面。第三是改善这种局面主要靠创新驱动。第四是创新领域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制造业,西方国家统计,80%以上的创新体现在制造业,我们国家创新也在这里面,当然还有一些技术的问题需要创新来解决,还要注意培养企业,德国很多企业不追求规模,中国人追求规模,德国人有的企业做几代了也不追求规模,数量不大,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的规模,但是做的是一流的、最好的,他并不需要追求规模有多大。德国人有一个说法叫隐性冠军,中国缺乏这个。中国很多产品可以生产了,但是里面关键零件没有,这个关键零件可能占利润的很大一部分。我们的创新有点像美国的创新,产学研结合,但是美国人做这个事情从来是不太成功的,他们用产学研的方法融到一块,他们不太擅长做这个事情。我们担心什么呢?我们看了这种新方式,事实上还是由科研单位牵头,他来看市场需求,最后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要注意避免这个问题。当然前面要靠大学和研究单位去做,但是这里面企业要有决策权,做什么也要有决策权,除了目前实现不了价值,实现了价值企业要有决策权。

  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根据现场实录整理,未经嘉宾校验)

business.sohu.com true 搜狐财经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1104/n472301900.shtml report 5785 由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于2016年11月4日-5日在深圳举行,主题为“创新与‘十三五’”。大梅沙论坛由深
(责任编辑:陈君)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