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北方药都石家庄铁腕治污 药企停产一刀切被指治标不治本

来源:中国经营报
  • 手机看新闻

  为了摘下"霾都"帽子、应对上级政府的环保压力,石家庄不惜付出巨大代价,对多个重工业痛下杀手,过去几年里颇有成效。但是今年9月中旬以来连续出现多个重污染天气,让石家庄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排位持续倒退。

  11月中旬,在一场可预见的严重雾霾来临之前,在河北省"利剑斩污"专项行动部署之下,石家庄启动了史上最严厉的环保禁令,挥出治霾"铁拳",除电力、供暖等少数涉及民生企业正常运营外,包括制药企业在内的大部分企业停产。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实地走访调查中了解到,"北方药都"石家庄所辖的医药企业原料药生产车间已集体走进停产的困局,华北制药(6.520, -0.15, -2.25%)、石药集团、神威药业、石四药等接连公告停产也成为医药行业关注的焦点。

  一刀切"的治污政令之后,弊病始现。

  "利剑斩污"

  石家庄市中山东路216号15楼,是石家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所在地。至少在11月17日至2016年最后一天,这个机构成为一个矛盾体:既要执行市政府政令将涉及九大行业的企业全部关停,又要落实扶持工业企业发展提高工业增加值的目标。

  石家庄此举的推动力既有来自河北省政府的明确要求,也与赶在2017年前完成年度考核目标有关——2016年将PM2.5浓度下降10%。

  然而突然而至的雾霾天气让石家庄政府认为考核任务极其艰难,遂研究决定,利用从11月17日开始到年底仅有的45天时间,在全市开展一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利剑斩污"。

  来自上级的环保压力最终传递给了各县区:PM2.5年均浓度下降率考核目标实现一票否决,凡出现"不降反升",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一律认定不合格,并对相关领导予以问责。

  这些任务被分解给各个职能单位,其中工信局工作最重,承担着九大行业的停产工作。

  石家庄工信局将任务分解给各个县区后,七位正副局长倾巢而出变身"监察大使",分赴各县区监督实施情况。办公室主任牛永智坐镇后方,随时协调、沟通、接受或报送"利剑斩污"行动动态信息。

  石家庄也由此成为铁拳治污的排头兵,制药企业首当其冲。根据11月17日下发的《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利剑斩污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对全市制药行业实行清单式管理,原则上所有挥发性有机物生产工序全部停产。特殊情况不能全部停产的,需报经市政府批准实行限产减排。"调度令中也明确写着:"要求全市所有制药企业全部停产,未经市政府批准不得复工生产。"

  此次"利剑斩污"行动之快处罚之严,在石家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这源于河北省层面发起的"2016利剑斩污"专项行动统一部署。

  11月7日,经河北省政府授权,河北省大气办对包括石家庄在内的10个城市下达1号大气污染防治调度令。

  随后的11月17日,河北省大气办紧急发出大气污染防治2号调度令,决定对完成大气污染防治年度目标任务进度滞后、近期污染严重的城市实施重点调度。涉及石家庄、保定、沧州、衡水和定州、辛集6市。2号调度令提到,"石家庄市AQI指数急剧上升,存在PM2.5不降反升的风险"。

  石家庄随后出台《利剑斩污行动实施方案》,对河北省的要求进行了强化和细化,史上最强环保风暴由此来袭,随后引发的企业停产风波也成为舆论焦点。

  治污"矛"与"盾"

  位于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石药集团欧意药业,跟经开区数十家企业一样,大门紧闭。据了解,石药集团表示已经向市政府申请复产,但是并未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更多内容。

  欧意药业的邻居,是华北制药旗下的华民药业,主要生产头孢药品,公司于11月19日接到正式通知,要求停产。

  华民药业总经理孙燕告诉记者,这份通知严重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和企业利益。集团经过测算,预计影响5000万元的利润。

  孙燕说,当下正是上量时期,停产势必会影响上量,华北制药本身是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和要求的,就在今年还投入了几千万资金用于环保设施。而政府这样做,也挺打击积极性的。

  华民药业是一家主要生产头孢的公司,全公司2000多人,目前停产情况下公司正组织工人进行设备检修,并进行培训等能做的事情。

  华北制药同样向石家庄市政府打了报告,申请复产。华北制药宣传部副部长赵计英在11月23日告诉记者,集团"大领导"一直在与石家庄市政府协调复产事宜。

  孙燕说,作为一家国企,肯定服从市政府要求,做好本职工作,但也希望政府不要搞"一刀切"。

  石家庄市北方药都,仅在石家庄药业协会注册的会员单位就多达300家。而全线停产,让这个行业跌入寒冬。

  11月23日下午,一个企业主打电话到石家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接听电话的官员安慰对方,现在不管是环保达标的还是有污染排放的全都停了,现在要转型,"这样做对咱们的身体健康有好处"。

  上述官员告诫对方:"可以向政府申诉,但不要偷着生产。"

  石家庄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魏振所告诉记者,停工令出来后,有不少企业都跑过来打听,询问何时复产。

  "既然政府下达这样的文件,肯定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在石家庄市工信局工作27年的牛永智告诉记者:"作为市政府职能部门,工信局首先是执行整体工作安排,同时还要协调好各项工作,狠抓工业经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2015年石家庄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117亿元,年均增长10.9%。牛永智表示,"利剑斩污"相当于让2016年凭空少了一个半月的数据,2016年度有些工作指标很难完成,比如 "工业增加值增速""民营企业的收入"等。

  对于执行"利剑斩污"行动,与工信局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的工作职责相比,牛永智说这是一个"矛与盾"的问题。

  错峰生产将成常态

  魏振所告诉记者,当下经济形势不是很好,有些企业日子能过得去的,还愿意听政府的。但是也有一些企业是不愿意停产的。作为管委会这一级,还得下级服从上级。

  一刀切会否造成不公平现象?石家庄市环保局宣教中心副主任翟恒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十个手指还做不到一样长呢!"

  本报记者采访到多名官员都毫无例外地表示要严格执行政府政令,而接触到的企业家和小业主,普遍流露出由"利剑斩污"行动引发的焦虑。

  2号调度令中提到"错峰生产"概念:高邑、赞皇的陶瓷行业,不达标的一律停产,达标的实施限产;井陉石灰窑、钙镁企业实施错峰停产;对藁城、栾城的化工、医药企业实行驻厂监督,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和稳定达标。

  有分析者认为,"错峰生产"将在日后成为"常态"。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石家庄市公检法联合环保部门查处3000多家环境违法企业,其中一半被关停取缔。

  现任石家庄市工信局办公室主任的牛永智见证了石家庄从一个轻纺工业城市逐渐变成重工业城市,环境逐渐变差,戴上"霾都"桂冠,而现在他又要亲历石家庄痛苦而纠结的"摘帽"过程。

  石家庄的目标是确保到2018年大气质量退出全国重点监测城市后十位,到2020年实现大气质量明显好转。

  河北日前发布的1号调度令中将石家庄称之为"污染传输通道城市"。石家庄西北风较多,而南部又有太行山阻隔,地理因素决定了容易形成雾霾,这让石家庄颇感"吃亏"。

  今年1月份,时任石家庄市长邢国辉公开表示,石家庄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经济增长动力仍处在转换之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效支撑;创新驱动主动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生态环境压力依然较大,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市长口中的这些客观现实,或许才是石家庄"去霾"的最大阻力。

business.sohu.com true 中国经营报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1203/n474806134.shtml report 3432 为了摘下"霾都"帽子、应对上级政府的环保压力,石家庄不惜付出巨大代价,对多个重工业痛下杀手,过去几年里颇有成效。但是今年9月中旬以来连续出现多个重污染天气,让石
(责任编辑:刘阳禾 UF035)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