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寒冬下,新三板公司如何破解投融资难题?

  2016年12月22日,野马财经与狮华股份联合举办的“回归价值投资 跨越资本寒冬——2016新三板投融资高峰论坛”在北京泰富酒店举行,来自股转系统、投资机构、券商、A股及新三板公司的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资本寒冬下,新三板企业投融资难题破解之策。

  

  论坛邀请了股转系统公司业务部张华、股转系统公司业务部时晋、狮华股份创始人兼董事长章诚爽、硅谷天堂董事总经理高杰、和君资本总裁何劲松、蓝色光标董事会秘书熊剑、东北证券股转业务总部董事总经理何宇、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段丽云、体育之窗董事会秘书华观发、广厦网络董事总经理李壮、随锐科技合伙人兼董事会投资委员会主席李福兴。

  圆桌环节主题:如何解决新三板投融资痛点?

  主持人:野马财经创始人李晓晔

  嘉宾: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段丽云

  体育之窗董事会秘书华观发

  广厦网络董事总经理李壮

  随锐科技合伙人兼董事会投资委员会主席李福兴

  狮华股份创始人兼董事长章诚爽

  

  主要观点:

  1、如果公司没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目标,没有很好的对未来战略的规划,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以及产品、技术等方面都没有足够强的实力,想从资本市场拿到钱的确是比较难的一件事情;

  2、找投资人要找对自己企业所在行业和赛道了解的投资人,这样不光能拿到钱,还能获得很多行业资源和帮助;

  3、公司在经营层面取得出色成绩的同时,对自身业务、战略的梳理也要清晰,毕竟投资人最忌讳的就是风险,而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就是“看不懂”。

  4、对于新三板公司来说,如果说自己的公司只是在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里面,没有一个产业大的战略布局规划的话,跟主板公司联动是很好的选择。

  5、新三板公司如果达到标准,最好选择做市,因为做市的过程中,券商会对公司的各项业务和指标等进行规范化梳理和指导,对于公司的价值体现和提升有很大帮助。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资本寒冬下,企业融资难度的确提高了许多,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却是与会嘉宾的共识。

  以下是圆桌讨论环节实录(野马财经整理):

  李晓晔:今天的主题是“回归价值投资 跨越资本寒冬”,跨越资本寒冬就要融到资,今天在座嘉宾都是新三板上非常优秀的企业,他们也有很多经验与教训,那到底如何让投资人看好企业呢?

  华观发

  其实用一句话来描述自己这一年的融资应该是百感交集。

  今年年初第一轮融资是非常快的,当时我们要去收购一家港股上市的公司,也是新三板第一家收购港股公司的案例。我们当时是在50多倍静态市盈率的估值下融的第一轮资。

  到了第二轮融资,我们大概从今年4月份开始启动,经历了整个资本寒冬,到5月、6月的时候,原来很多签了意向协议的人都开始有动摇,尽管我们的动态估值降下来了到了8月份,半年报出来,我们业绩和去年相比保持了50%以上的增长,但资本寒冬的影响仍然很大。

  其实到今年6、7月份,我们就开始在不断调整融资策略,我前后大概见了市场上大大小小机构500家-600家,其中接近小100家左右是非常深入的去陪伴他们,让他们了解公司,这个过程非常艰辛。

  但所有的过程下来,我觉得最终真正能不能融到资还是和你公司的战略有关,跟资本寒冬本身是没有绝对的关系的。

  当然,在资本有泡沫的时候你融资会相对容易一点,但你拿到资本泡沫的钱,这样的投资人他可能对你是不了解的,一旦你需要他帮助你的时候他是不坚定的,尤其是新三板企业,是需要有战略股东支持你走到主板上去。

  我是主板上走下来的董秘,我知道主板和新三板企业这中间的差距。很多企业本质上是差不多的,但因为主板企业经历了IPO过程,这个过程的规范成本、监管成本,它的成本足够大,人家能够获得50倍、40倍的估值是有一定道理的。

  所以,我觉得新三板企业融资首先是要想清楚,自己能不能把别人的钱花好,花完这个钱能不能创造出比新三板甚至比主板企业都要好的价值。要不然都是靠那阵风吹上去,一定会摔得很惨。

  我的一个小小的建议,大家耐心地对待每一个投资人,同时把公司的BP,把公司的商业模式,把公司的赢利模式,把公司的战略,梳理得更清楚更简洁,让投资人更好理解你,我相信还有大量的资金在等着。

  另外一个是,进入下半年后,虽然我们股权上当时还没有完成第二轮融资,但债权上,我们作为一家新三板企业,前后拿到了接近7亿左右的授信,其中招行给了我们4亿并购贷+1个亿的授信。

  这个过程当中,如果说股权融资遇到问题的时候,债权融资也是新三板企业应该去尝试的,要结合起来做。当然,这里面最重要是你的公司质地怎么样,如果可以,不管风怎么吹都是可以的。

  李壮

  我们也经历了两轮融资,第一轮不是很辛苦,但第二轮确实很辛苦。

  总结两句话,心态决定命运,实力决定尊严。心态决定命运是这样,我们公司上的比较早,我们是2012年上的新三板,当时我们并不是缺钱,我们只是想规范运营。

  因为通讯基础设施领域规范也是一种生产力,公司团队领导比较年轻,我们希望在比较正式的正规化的投资空间成长,这是大股东让我们上新三板的初衷,但对于业务发展我们也是需要融资的。

  2014年我们开始做IDC业务,从我们轻资产服务类型业务转变到偏重资产的投资,所以我们在2016年5月完成了一轮融资。

  我接待了100多个投资人,因为那段时间我还兼任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华总说的经历很相似,很辛苦。

  实力决定尊严,还是做好公司自己的业务,因为我的职位是公司董事总经理,一定要对所有股东负责任,我们在业务本身,这几年一直苦练内功。

  每年业绩高速增长确实都是通过几个驱动力,我们是内驱力带来的,我们在市值管理和价值管理上还是比较原始和纯朴的一家企业,最关键的是打造好自己公司核心的商业模式,创造更好的利润价值空间,在资本严冬下,我相信还是有很好的投资人看好我们。

  李福兴

  我2010年就开始做投资,每年大概看将近一千家项目,也发现从天使轮到ABC轮,每一轮难度都不一样。

  随锐A轮也挺难的,但是到创新层的时候我们两次融资很快,也不用见几个投资人,一两次就定下来了。进了创新层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很容易就拿到了银行的授信。

  原因很简单,公司能够上新三板,特别是能进入到创新层,创新层有三个标准的,通常来讲是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的。所以一般来讲你的信息披露各方面投资人一看都很清晰。

  当时有个小细节,我们要上创新层的时候,对所有的材料的撰写和审核都很细致,我自己看了就不下20遍,而且业务书环节我们还请专业人士和我们一起讨论。写出来以后,我们披露出来不到一个月,董秘告诉我有将近20家大券商都来打电话找他,想上门调研。

  因为我们挂牌新三板是属于非上市的公司,但很多信息却是披露很清晰的。前面嘉宾讲得特别好,你对自身的梳理要清晰,而且让所有人都很了解,投资最忌讳的是风险,风险来自于哪里?看不懂,谁都不敢投,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即我们创始人每轮都跟投,后面几轮我个人每轮都跟投,这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第二个,你找人不要找错了,比如你是IT行业,你找农业方面的人来投,肯定看不懂。不是估值的问题,他本身看你这个企业的未来,投资就是投未来,你未来的赛道对不对,你的团队和能力行不行,这是核心。

  第三个,你的收入和利润是不是每年都很好。投资人如果能够看清楚这几点问题就不太大。

  资本寒冬是相对的,一个是资本寒冬,一个是资产荒,现在这个时代钱特别多,但找不到好项目,所以就资产荒,你可能是好项目,但你说不出来,找不到人,憋在那,出不去,就觉得是资本寒冬。

  段丽云

  我主要从券商的角度说说我们对挂牌公司了解的情况吧。

  挂牌公司我们接触是比较多的,但可能在刚刚上三板的时候,不管是在资本寒冬还是在去年5月份行情很火热的时候,大家膨胀心理都非常强,大家膨胀的心理比较强,不愿意拉低自己的身价。

  实际上我们的企业估值,特别是投资人给大家的建议是非常契合挂牌公司实际的。就像前两位公司高管所说的,资本市场有很大量资金,融资说难不难,主要靠我们企业自身,自身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就像我们所说的,打铁要自身硬,如果企业没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目标,没有一个很好的对未来的战略制定,如果我们的产品、技术等没有很强的实力,你想从资本市场拿到钱是比较难的一件事情。

  所以在公司选择上三板,还有已经上了三板的这些企业,首先我们要把企业自身一定要打造好,资金未来都是能够融到的,因为融资渠道很多,包括从银行贷款授信,现在有很多产业基金,地方上产融结合的基金,都是获得资金很好的途径。

  章诚爽:(产业的角度谈融资)

  从产业角度,比如我们服务的一家创业板公司,可能一开始你是做传统纺织服装,后面通过互联网,想进入户外体验式旅游,再往后是大健康大体育,这家公司我们给他服务有五年了,一开始是在传统行业做深做尖,也做了分布式品牌,包括中层大众级品牌,高层和比较年轻化的品牌;

  之后由于互联网渗透,他们也转型,或者扩充他们的商业模式,延展到户外体验式旅游,通过资本市场运作,并购了这方面的优秀公司。

  第三步跨越到大企业方向的时候,他们也经过了自身的考虑,在体育行业目前还没有太多利润效益比较高的成熟的商业模式,更多是初创型公司,可能更适用于产业基金方式来做。

  所以我觉得这三个环节他们有不同的资本产品,不同的手段来做这样一个产业上的布局。虽然目前这家公司的利润还没有体现到后两个布局的利润,但很多有经验的投资人觉得他们是非常有实力的,目前是100亿市值不到,但觉得他们是500亿的潜质。

  李晓晔:现在我们发现有一个现象,新三板企业和A股企业的联动还蛮频繁的,今年至今已有135家A股公司发起并购了新三板企业,那新三板企业和A股企业合作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章诚爽

  当年和蓝标结合的时候,更多也是我们公司在考量他,在2000年我们也比较谨慎,我当时就想奔着国内发展,我需要这样一个品牌,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当时我们是面临对赌的,其实蓝标是参股我们40%,当时赵总说你是第一家海外企业,将来出了什么事情我们不可能冲到海外去接管你,所以我们之间互相考量了一年,60%都是新股,要用在公司发展上。

  蓝标的整个产业格局感染了我,也让我思考了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做。我和我的合伙人们也肩负着把这个行业盘整起来,让它在这个产业链中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地位。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还是要回到初衷,不管是找A股合作也好,或者资本层面、业务层面,大家的志要相同道才能相同。

  华观发

  体育行业在2014年政策大门打开之前,产业基础一直很薄弱,犹如在沙漠里种草。

  实际上,这个行业做了比较长时间体育业务探索的,或者一直在这里耕耘的企业很少,体育之窗是比较少的市场上能够活着了而且一直盈利,15年来一直坚持下来的。

  现在A股市场上真正有体育业务的公司是非常少的,但资本层面是有竞争的,A股公司只要改个体育的名字都是40倍、50倍的估值,或者成立一个体育基金,就会有一个比较高的估值。

  但新三板可能就是20倍的估值,这是两个市场的不同带来的不同。但反过来说,最重要的我觉得还是企业本身的资质,虽然我现在在新三板上,但我们这次融资也基本上和主板估值一样去融的资,只是相对主板来说我们要困难一点。

  但有一句话,不是说你现在在什么位置上,而是你往哪个方向走,我现在虽然在新三板,但我们基本上是按照主板的要求来严格要求公司,不管是信息披露还是公司治理,包括接下来的整个资本运作,我们都是按照主板公司的市值来规划,要不然也不会我们现在也不能获得投后接近80亿的估值,实际上现在很多主板公司都达不到这样的情况。

  所以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大家不要在意是A股还是新三板,最重要的是把公司做好。

  李壮

  我想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我的客户都是大型运营商,有的是A股,有的是美国上市,比如移动、联通、电信、铁塔、歌华……

  站在产业格局角度来讲,对整个产业合作和站在中国双创的背景下,中国大国崛起的背景下,有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毕竟三板现在有一万家企业,都是非常好的未来被A股并购和选择的标的,这是很好的机遇。

  但站在微观的企业角度想,我们现在的市值是4亿多,如果和A股发生联动与并购,从融资角度讲,可能是一个劣势,因为我们还没有把价值发挥到最大,在沟通谈判中会处于劣势。

  如果我们比较专注的想把企业做好,在新三板上还有更长远的梦想,我们还会坚持自己独立走下去。但如果站在更大产业格局上,我们也会选择和A股联动。

  李福兴

  从产业战略合作上,不管是新三板也好还是A股也好,都无所谓,我们专注把产业链优势做好做强。比如用友,也是好几轮追加投资我们随锐,而且力度很大,未来在企业互联网上他希望与随锐的视频云融合应用,对他的产业特别好。

  再谈谈资本层面,不同体系估值差也特别大,随便看主板、创业板,动不动估值五六十倍,并购一家十倍、二十倍的,结果并购了这个企业有可能是优质的新三板企业,但他没有资本变现。

  我今年下半年谈了很多并购合作,最近谈了两三家,上市公司有好几家,找他们并购,给他们开价15倍-18倍,他不卖,愿意卖给我们10倍以下。原因很简单,他那边涨得太高了,五六十倍,80倍释放出来了,他后面只是套现而已,就没有成长空间,他跟我们合并,我们不叫并购,我们叫联合,产业整合,而且大家齐心协力,优势互补。我们IPO可能变成30倍、50倍、100倍,他更有信心。

  所以这里面就看怎么把价值谈出来,怎么去整合。

  段丽云

  其实优势劣势也是两方面的,就像刚才的挂牌公司,他的能量还没有完成,如果被上市公司收购了,觉得估值偏低,还需要几年发挥一下。

  有的公司比较冲动,挂的时候没想清楚,所以到三板之后一直融不到资,这样的公司被主板并购以后能够给到更多资源。另外,从资本方来说,也给他注入了一定量的资金,让他重新去复活,或者说有更大的发展,因为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他们所拥有的资源和资金量是非常大的,对三板的公司,他们有一些非常细分的领域。

  如果让三板企业自身发展,可能有受几方面的限制,被上市公司并购不是一个坏事,反而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有助于推动公司很好的发展。

  李晓晔:在新三板市场,在上万家企业里面,连基础的事都做不好的这种董秘其实也大有人在,它也反映出了新三板企业从一个非公开上市公司走向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更多层面来说,比如市值管理,新三板企业市值管理的难点和痛点是什么,怎么解决这个事?

  华观发

  体育之窗的市值从15亿到现在的接近80亿。市值管理,我的理解是在有集合竞价的市场上,由于体育之窗现在没有进行做市交易,而且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股东买卖股票,虽然我们有协议转让制度安排,但我们所有股东,包括最早的机构股东、创始人股东、一轮一轮的投资机构,目前也没有想进行股票交易的。

  我觉得从主板角度讲,其实市值管理跟我现在在新三板做的线下定向增发融资概念是差不多的,主板你面对的是一波一波的基金经理,包括研究员,而新三板面对的是一波波的PE或者上市公司。

  从市值管理角度,新三板总体上要比主板市场的手段或者渠道会更丰富多彩一点,主板相对来说是你的公司市场和成长价值挖掘得比较充分了,实际上更多的时候是市值维护的过程,而新三板更多的是价值发现,你是要去梳理,或者是要去提升你在投资人心目中的估值。

  所以,新三板的空间可能会更大一点,或者手段更多一点,渠道更多一点,主板更多的是你受到一定限制,一定程度上如果没有大的并购,没有特别大的业绩增长的情况下,公司市值是没有特别大的提升空间的,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李壮

  我们公司价值比较低,所以这块没做好,很惭愧,但我们也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努力。

  2016年我们做了三方面的准备。第一,最原始的,一直挂在嘴边的,打铁业务要硬,我们公司从经营层面来讲,对业务把控能力比较强,所以我们对业务把控和公司业绩要求还是很严格的,刚才说的市值管理我这边理解不深刻,我说是公司价值管理;第二,规范运营,我们行业也需要规范,我们上新三板比较早,一直在信息披露、会议等等上面做得还是比较好的;第三,在公司品牌传播上,在公司日常对媒体,或者对公众出现的频次上,我们也在努力增加,所以我们和野马财经做了一些合作,也感谢李总在2016年对我们公司品牌传播的一些支持。

  我们还是在路上,2017年我们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但我们还会围绕刚才说的三点继续努力,这是我自己的一点感受,谢谢。

  段丽云

  其实三板上的企业,达到一定的标准,建议你做市。

  就像前面两位说的,你的价值发现过程,因为三板没有交易,目前来说还是协议转让。如果说你的公司价格没有体现出来,对于投资人来说还看不懂,因为我们所披露的信息是比较简单的,投资人需要对你要做详细的了解,对公司要做一个详细的尽调。

  所以,做市还是可以帮助企业,有利于给挂牌公司做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定价。另外,企业自身有更好的提高自己的,一个是从管理人员方面,一个是从企业自身整体方面来说,包括你的治理,都需要更规范的去梳理,不仅仅是我们在挂牌过程中给你一个指导,帮你梳理了,但有一些企业挂了牌之后也是专心经营,对于公司治理方面也比较疏忽,所以后面造成了会出现一些重大事项的纰漏。这是从公司自身发展方面。

  其他从资本市场上,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让资本市场上的专业机构对企业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

  章诚爽

  最大的一点是价格公允性,你到底是2亿市值还是10亿市值,这个东西真的不是拍出来的。

  因为我们大部分客户是在A股,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觉得企业要在公司的战略、商业模式各方面,包括你的近期业绩,都梳理好以后。从几个维度着手,一个维度是媒体,媒体很重要,目前关注新三板比较活跃的比如野马财经,并不难找,企业要“走出去”和他们接触。第二个,投研也非常重要,联讯证券也有非常专业的投研部门,也要有意识的接触投研部门。第三个是路演,也是现在非常发达的,网上路演也很方便,很多机构,包括野马,也提供这样的服务,都有定期的机会。

  我觉得这些机会还是要有一个计划,年报、半年报,围绕公司定增,或者资产并购重组,这几个节点可以做一些持续的宣传。

  另外,现在新三板的公司非常多,但投资人、资金方,相对来讲是比较稀缺的,我们想用互联网手段,比如做一些大数据,甚至同一板块定增,谁是你的参与方,做这样一些分析。比如至少过去六个月,你的同行,他们定增是什么样的规模,什么样的估值,哪些人参与了定增。

  从我们的商业模式创新来讲,这是我们想做的,最近我们也参股了董秘助手公司,目前他们在三板市场上市值最大,大概有七千家多新三板企业都在用他们的软件,我们和他们合作开发类似这样的基于定增基于投资者业务的工具,希望将来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李福兴

  我觉得市值管理对于走资本市场的公司来讲很重要,但核心是价格,不管是在A股也好,在新三板也好。

  价格体现完了以后,对未来的预期怎么办?很多公司明明是不错的公司,但流动性很强,很难控制,投资人那么多,买的股票你都要控制。但如果控制不好,定增价格很低,你就融不到钱,主要是大家对你未来的预期很重要。

  我们从之前没挂牌到挂牌后,很注重和投资人沟通的管道,要保持长期的顺畅的沟通。所有的投资人,不管是股民还是机构,至少你要通过第三方让他有信心,而且知道你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怎么样,你未来会有什么样的价值。

  市值短线来看是目前的价值,但有波动是代表对未来的预期,把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做好,比较平稳,这对于公司的市值管理也是比较有利的。很多老股东都说你出多少我们掏多少,我们很多信息都会及时沟通到位,包括刚才主持人讲说并购定增对市值维护是不错的,因为我们每次做一次定增,代表我们这个行业估值融资,这一次不能比上次低,核心是你要合理估值,不能弄太高,不然以后波动下来就很难受,所以这个把握度很重要。

  并购也一样,双方谈的这个价格,买卖要合理,包括就算好也不能估太高,估的合理,未来预期有收获了,可以填补一点,也比较有利于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李晓晔:在新三板市场上,一是市场低迷,二是流动性很差,新三板市场的改善有赖于政策的红利,在2017年大家对制度红利上有什么样的期待?

  华观发

  我觉得新三板现在虽然遇到一些问题,主要是流动性的问题,很正常。但我觉得它这两年的发展,给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市场化的资本平台,还是值得肯定的。

  目前,经过快速发展,新三板已经突破一万家,暂时的调整其实是价值回归,这是很正常的过程。

  从我的角度来说,我希望新三板市场继续以市场化的方向坚持改革,路还很远,不用太着急,新三板市场一定会发展起来的。

  从整个资本市场角度来看,新三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的战略层面已经定位了,所以大家也不用太着急。投到好的企业的人更不用着急,因为它一定会给你带来好的回报。其实,对好的企业来说,上了主板只是一个更好的退出途径而已,只要你是好企业,哪怕你现在没有上,甚至两年以后也没有上,也不用太着急。

  现在,有很多中概股企业为什么能回来?因为他现在要比A股很多公司质地要好,所以他才能够回来。如果没有这个质地的话,他是回不来的。和我们新三板很多企业利润只有几千万,甚至几百万相比,那些回来和准备回来的中概股基本上都有几十亿以上的利润,这些企业动不动就可以借壳上市,资本通道对他们来讲不是问题,所以企业做好了,资本退出通道迟早都有,谢谢。

  李壮

  我们是做市交易的新三板企业,研究了很多次,也和券商沟通过,为什么它活跃度各方面不对,我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答案。

  我是一种感觉,我们是民营企业,夹在类似移动这种国有企业中间,拿到了很多制度红利的机会,把业务层面和资本层面做一个类比,我们原来主要的做市券商更多的是国企,现在有民营资本做市出现,我相信在这种体系下会有更好的活跃度出现。只是一种期待和感觉而已。说到长远,广厦作为新三板市值很小的企业,我们上得很早,也愿意在新三板发展中伴随着这个板块成长下去,如果我们真的走到主板,现在IPO时间也很漫长,虽然这段时间有加速,我想与其在那边排三五年,不如在这边等三五年,期待新三板有更好的退出,让我们的企业价值有更好的诠释。

  段丽云

  其实制度的推出是属于监管机构的事,我们作为券商,更关注交易的活跃性、股票的流动性,所以期待更多的投资人参与进来,这样前面两个可能都会自然而然就促成了。

  而对于现在新三板投资者门槛是不是偏高?这不是我个人说的,大家都觉得偏高,希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样的话让更多投资者进来。

  章诚爽

  几个方面吧,一个是我希望股转不忘初衷,要有一个市场导向的监管,而不是以计划经济,但我觉得我的公司挂牌经历,包括想进创新层没进去,找了各个部门领导沟通,都不行,给我们的答案是等。

  我希望来年创新层企业的筛选更灵活一些,难道每年都要4.30筛选吗,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了,企业实时的,你够就进,不够就下来,或者你不够,给你一个观望期,半年或者一年,如果重新把指标拿到就进入,这是我想表达的。

  新的一年,大的我没有太多期望,可能要2018年,我是比较悲观的。当然,有几个,私募第一批已经批了,可以做市,我觉得和券商还会有一些不同,我希望私募做市可以跟企业融资这块,不只是交易量这块,有一个突破。

  第二个,集中尽调,局部考虑。但我个人觉得现在的挑战是投资人不够,只有10个投资人,集中竞价也没有什么意义。这个环节我觉得如果政策没有出台的话,这么早的尽调也没有意义,包括准入门槛的问题,我感觉是需要整团的举措,而不是在某一点上政策突破,给大家真正带来效益,谢谢。

  李福兴

  我觉得中国的政策是多变的,我们更多需要靠自己去分析,这是我多年做投资的感觉。

  我们不要与趋势为敌,没有人能打败趋势,顺着趋势走,一定是最后我们收益最大。

  从现在来讲,国际国内来看,经济都不好,恰恰对我们新三板,包括创新,是大利好,为什么?经济结构要加速调整,这是必然趋势,肯定要创新型的企业,创新型企业当中大家最头疼的是资本问题,融资难,各方面难度。国家来讲,你要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创新型企业更好的发展,首先要解决融资的问题,资本的问题。

  所以,对于未来,可以预期的是,第一,国家加大对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扶持。第二,加大直接融资的比例,这是必然的趋势,谁也没有办法打破这个趋势。加强加大来讲,首先对新三板就是一个利好,因为分层以后所有利好都会陆续推出来,而且股转未来有可能改成北京交易所,定位就不一样,而且这么多,已经超过一万家了,未来两万家指日可待,这么多家肯定要分层,我相信创新层以后上面肯定会有更好的,后续的东西会越来越多。

  另外,分层的目的是什么,制度要搞活,没人怎么能活,所以门槛肯定越降越低,原来是500万现金市值股票,一下降到没有,这是一个信号,也是必然趋势。肯定要打通多层次市场,政策怎么制定,时机和政策的问题,政策敏感度,我相信这里面未来肯定会打通,还有把交易量搞活了,人进来了,市场就活了,未来像主板那样。

  从我的角度来判断,这些是未来必须做的,比如新三板进到多少家开始分层,进到几万家多少又开始推,这里肯定有关联的东西在里面,我就讲这么多。

  李晓晔:最后一个环节,用一句话总结您对新三板市场的看法。

  李福兴:非常好的市场,科技加金融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好的机会,希望大家共同分享。

  章诚爽:我觉得是特别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

  段丽云:新三板助力中国的中小微企业成长。

  李壮:之所以选择新三板,我们就希望和新三板共同成长,共同打造新的蓝图。

  华观发:希望新三板要坚持它的市场化方向,改革可以有快有慢,但市场为方向不要变,谢谢!

  李晓晔

  最后我也给自己一个结论,我也说一下。

  我觉得未来中国新三板市场一定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虽然现在市场很低迷,但我相信两三年之后这个市场会成熟起来,只要撑过这个寒冬,春天是可望可及的,这也是我们野马财经为什么在新三板市场这么低迷的时候还大力布局的,我们很看好这个市场,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此文为野马财经原创稿件,转载须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business.sohu.com true 搜狐媒体平台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1228/n477220025.shtml report 13640 2016年12月22日,野马财经与狮华股份联合举办的“回归价值投资跨越资本寒冬——2016新三板投融资高峰论坛”在北京泰富酒店举行,来自股转系统、投资机构、券商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