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热点新闻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单兰勇:内陆中小城市发展策略的思考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 手机看新闻

  作者:单兰勇 北京世纪国研经济管理咨询中心,2013年于新加坡

  在如今的国内外经济大环境下,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国外市场需求每况愈下,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逐步转向国内, 专家认为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在小城镇, 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最终落脚点也在小城镇建设上。中国城市的发展面临新的考验和抉择。中国正确的城镇化道路应该是稳步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这样才能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由此可见,城镇化建设是未来一段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抉择,是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

  随着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镇率不断提高,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善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业内人士表示,中央城镇化工(行情 专区)作会议确认了次级城市或二三线城市为中心的城镇化建设方向。大城市资源环保承接能力有限,县域城市建设条件差距仍较大。目前,二三线城市是打造新型城镇化的突破口。专家建议,城市群建设可从三个层次推进:一是已基本建成的11个城市群,二是正在建设的14个城市群,三是7个潜在城市群。预计到2030年,32个城市群将建设成熟。但在实际工作中,受资源要素、体制机制、经济结构、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城镇化建设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城镇化目前面临着土地利用、社会平衡、环境资源、城市发展四大问题。中国中小城市的健康发展,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健康和国家走向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内陆中小城市发展策略研究及发展模式的选择和塑造关系到中国城市整体发展的未来走向。

  本文通过分析制约中国中小城市发展的瓶颈,进而思考提出促进中小城市发展的举措,特别是以求有助于我国内陆中小城市的发展。

  一、中国中小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从对中国中小城市发展路径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得出我国中小城市发展的有以下五个主要问题。

  (一)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矛盾。

  (二)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公共事业面临巨大挑战

  (三)城镇建设过度依赖土地情况严重

  (四)城市空间急速扩张与城市人口集聚不协调的矛盾

  (五)城市体制管理与经营体系不协调的矛盾

  二、中国中小城市发展的政策背景

  2013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4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出台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一)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解决农民“有实力进镇”的问题,给中小城市发展以潜力

  (二)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农民“有身份进镇”的问题,给中小城市发展以动力

  (三)完善财税扶持政策,解决“有产业进镇”的问题,给中小城市发展以活力

  (四)建立长效投入机制,解决“有资金建镇”的问题,给中小城市发展以实力

  四、促进中国中小城市发展的举措

  (一)发掘资源优势,做强特色产业

  做大做强中小城市,首先离不开产业的发展,而发展城市产业,关键是发掘城市现实和潜在的资源优势,构筑以地区专业化为基础的特色产业链条,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优势。我国各个中小城市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政治地位、经济基础、人文环境、历史发展各具特色。城市在分析判断自身优势时,既要分析城市资源的存在状况及其利用程度,也要对资源的市场供求稀缺状况和发展趋向做出正确判断;既要注意自然资源特点,又要看清自己在人才、技术、市场方面的优势,从国际国内和区域的市场分工中选择和确立本城市的主导产业。

  (二)抓好规划设计,推进品牌营销

  城市也是商品,好的城市需要营销!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做好城市规划设计的前提是找准城市定位,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思路分析研究城市的历史、现状、发展优势及其制约条件,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远景目标。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一方面要注重对本地文化内涵与民俗风情的发掘,解决城市发展中的一般化、趋同化问题;另一方面要坚持高标准、大手笔,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形成地方特色突出、现代气息浓厚的城市风格。同时,要积极做好城市营销推广工作,要通过有效的市场细分,瞄准城市营销目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智力进行广告公关宣传,并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常抓不懈,使城市品牌形成巨大的商业价值和保持持久的生命周期。

  (三)规范政府管理,完善经营机制

  加快中国中小城市开发建设步伐,政府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但是,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并不等于放弃市场调节手段,相反是将市场手段贯穿于政府的城市全程管理,更加积极有效地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为做好城市经营,应积极推进城市公共事业改革。

  (四)坚持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

  城市发展中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发展目标上,要坚持一切从市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管理程序上,要诚恳地接受市民的批评监督,广泛地听取民意;在管理内容上,要按照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提高城市效率的同时,重视社会保障;在文化建设方面,要本着突出自身特色和与现代精神相融合的原则;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要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中国内陆中小城市发展的构想

  内陆中小城市不具备完全依靠政策发展的政治空间和依托,政策的取得成本较大,而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同时,也不具有地理位置的优势。因此,基于长远的视角,内陆中小城市发展模式的选择必须具有战略性,要摒弃完全依靠政策发展的模式的思维惯性,选择一种可持续的、规范的道路,以保持内陆中小城市发展的生命力。

  (一)科学规划,完善城市格局战略,优先基础设施建设

  内陆中小城市的发展必须避免盲目性,以合理的城市布局规划为前提,这种城市格局的布局要有全局性、战略性的特点,必须经过充分的论证,以专业知识进行构造。同时,在规划与实现之间要秉持一种必然的理念,但由于内陆中小城市各种资源的有限性,这种关联的一般不存在直接性,而是逐步实现的。要把有限的资源投到城市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硬性环境。

  (二)利用优势资源,打造自身特色

  内陆中小城市虽然不具对外贸易的地理优势,但也因地理环境的原因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研究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发展产业聚集型、市场带动型、旅游提升型、资源开发型等特色小城镇要深入挖掘小城镇自身历史渊源、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等个性特质, 结合地形地貌, 搞好场镇的风貌设计, 切实避免“千城一面”的现象。

  小城市在建设上必须打破平均主义,坚持“非均衡一均衡”的发展战略,重点扶持壮大一批发展潜力大、集聚辐射作用强、交通区位优越、特色产业突出的重点小城镇,在政策、资金、项目上给予重点倾斜,帮助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高承载力,不断积聚吸纳周边农民,拓展城市规模。

  内陆中小城市工业不发达,环境的破坏、污染程度小,自然生态较好,内陆中小可因此借助自身优势资源进行发展。例如,发展旅游业、特色农业等。同时,某些城市也可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矿产业和交通业等。总之,城市发展的途径具有多样性,内陆中小城市的发展要以适用性为先。

  (三)城市间区域协同,和谐发展,凝聚合力

  内陆中小城市的发展主要受制于资源的限制,要实现发展的目标,城市间必须协同和合作,整合规划、建设、国土、农业、交通、水利、市政、卫生等各部门的资源,形成合力。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内陆相邻中小城市间的合作;一是与发达城市间的合作。前者是对区位优势的利用;后者则是与先进技术或经验的借鉴和融合,也是不同优势间的一种结合。只有将各种积极的因素调动在一起,内陆中小城市的发展才会全面协调发展。

  (四)规范保障,相关方责任行为

  政府权责不明,管理不够到位是城市发展的明显问题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政府往往集决策主体、规划主体、建设主体、投资主体、管理主体于一身,有时为实现主观愿望而破坏规划、违规建设,城镇建设管理中存在盲目性、随意性。同时由于主管部门间职权交叉责任不明加之人力、物力等原因对建设管理有时放任自流,从而导致在小城市投入上存在“平均主义”, 政策资源和资金项目分散,重点不突出,在管理上, 多头管理,执法力度不够,违规建设、未批先建、乱搭乱建等现象突出。所以从根本上而言,内陆中小城市发展有赖于政府人员观念的转变,即有利于社会长远发展的理念要取代短期的政绩思想。这种问题的解决要从制度上以规范的形式加以保障,在体制不能短期改变的前提下,取决于对官员绩效评估机制的完善。对官员的评估要着眼于社会的整体性发展,而不是地方的短期GDP,用权威性的党规、政规机制督促各方责任行为。

  (五)政策争取,科教为本,可持续为目标

  内陆中小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的产生和保持关键在于根本性措施的找寻和探寻。要保持发展的长效性,在寻求政策支持平等的可能性的同时,根本在于对科技的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只有把科教作为根本,城市发展的水平才能得以保证,城市的文化素养才能得以提升,内陆中小城市的发展才能具备自我完善的能力。

  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预言,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二十一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从低城镇化率到高城镇化率,从传统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会,中国社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这场变革是立体式、渐进式的,需要多项配套改革同时推进,也需要所有人改变理念。

  作者简介:单兰勇

  知名培训师、心理专家,长期进行企业培训演讲和辅导,授课经验丰富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NTU]MME (管理经济学硕士)

  新加坡国际管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北京世纪国研经济管理咨询中心副主任

  中国创业创新发展委员会导师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EAP咨询师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特聘专家

  二十一世纪管理培训网首席顾问

  主讲课程体系:

  心理情商—职场幸福工程、情商影响力系列课程

  形象礼仪—职场形象影响力系列课程)

  职业素养—职场竞争力系列课程

business.sohu.com true 财经综合报道 https://business.sohu.com/20161230/n477369009.shtml report 4742 作者:单兰勇北京世纪国研经济管理咨询中心,2013年于新加坡在如今的国内外经济大环境下,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国外市场需求每况愈下,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逐步转向国
(责任编辑:杨明)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