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 中国保费收入跃居世界第二 险企海外机构盈利不足

  本报记者 郑青亭 北京报道

  “去年,全球保险业增长不到4%,但我国的增速是27.5%。”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说,“2015年,我国对国际保险市场增长的贡献度达26%,居全球首位;去年,进一步增长到27.5%。”

  1月16日,中国保险行业国际化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周延礼公布了最新数据:2016年,我国保费收入30961.01亿元,同比增长27.5%,超过日本位列世界第二;保险总资产151046.5亿元,同比增长22.2%;支出10481.48亿元,同比增长20.84%。

  他预测,未来,中国保险业的增速可以保持在15%-20%。到2020年,保险业的总资产将达到30万亿元,保险业、保费收入业务规模能够在目前的基础上扩大一倍。

  达信保险经纪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孙友文表示:“目前,中国保险密度只有美国的1/15、欧洲发达国家的1/20,而保险深度不到发达国家的1/3。”他说,“这可能是为什么中国险企这么多年还主要在中国市场耕耘的原因。”

  尽管中国保险市场的规模已在世界上数一数二,但美亚保险北京分公司总经理谢谦指出,中国的险种结构非常单一,车险一枝独秀,财产险还是传统的几家,面对应对跨境风险的需求,国内市场无法提供相应产品。

  面对国际化的大趋势,周延礼指出,中国保险业要保持健康的发展势头,“引进来”和“走出去”将是适应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外资财险在华市场份额仅2%

  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体系中开放时间最早、开放程度最高的行业。截至2016年年底,共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了57家外资保险公司。其中,财产保险公司22家,人身保险公司28家,再保险公司6家,资产管理公司1家。

  不过,2015年,外资机构在财险和寿险的市场份额分别只有2%和6.6%。另据《2016年中国保险行业国际化发展观察》,2016年保费规模最大的工银安盛保险,在寿险公司中仅排名第13。保费收入排名前30的保险公司中,仅3家外资保险入围。

  究其原因,周延礼认为,外企进入中国容易“水土不服”,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市场,让经营管理文化跟中国文化融合。“我总的感觉是,外资保险机构往往不太受总公司、母公司的关注。”他说,“绝大多数是作为外资了解中国保险市场的前沿阵地,没有对中国保险市场投入足够的精力。”

  中资险企海外机构盈利不足

  同时,目前,共有12家中资保险公司在境外设立了38家保险类营业机构,包括6家寿险公司、14家产险(再保险)公司、11家资产管理公司、5家中介公司、2家控股公司,另有4家保险公司在境外设立了8家代表处。

  上述中企主要在美国和欧洲落地。周延礼指出,以复星、安邦为代表的险企往往通过收购兼并的形式进入,而真正设立公司比较难,审批过程十分漫长。

  周延礼认为,尽管境外保险类机构总体经营比较平稳,但规模不大,没有什么影响力,要做大也比较难。“某种程度上说,成了我们在海外烧钱的机构,自我盈利能力不足,甚至不能负担成本支出。” 他还批评道,某些代表机构做了很久市场研究,但始终没有进入当地市场,仅仅作为市场联络站和接待站存在,给我国保险机构“走出去”带来了负面影响。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资保险机构将通过支持中国企业完成‘走出去’和国际化。”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国别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王东说。

  “无论国内再大的保险公司,单打独斗出去都要犯怵。这里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如果遇到恐怖袭击或战争,一个项目可能就泡汤了,那么保险公司的压力会很大。”中国再保险集团企业研究处主任王国言提出,应该建立一个合作生态圈,整合会计、法律、安保、保险方面的资源,“打造一艘中国‘走出去’的航空母舰”。同时,在政府的支持和统筹下,让保险业内形成共同体或是建立多层次的风险分担机制,在保险产品方面进行创新。(编辑:辛灵,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联系:xinlingfly2007@163.com)

business.sohu.com true 搜狐媒体平台 https://business.sohu.com/20170120/n479222966.shtml report 1780 本报记者郑青亭北京报道“去年,全球保险业增长不到4%,但我国的增速是27.5%。”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说,“2015年,我国对国际保险市场增长的贡献度达26%,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