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 宏观

脚底板走出的“一带一路”,有N个没想到

  编者按:近期,央广网《回首与展望——“一带一路”三周年系列访谈》栏目连续推出32期访谈视频报道,包括秘鲁、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波兰等国前政要纷纷出镜,阐释他们理解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受邀接受栏目采访时,细数”一带一路”重要收获,并提出设立“一带一路学”的必要性。以下为采访实录:

回首与展望——“一带一路”三周年系列访谈

  “一带一路”广受世界欢迎

  主持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取得了哪些成效?有没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王文:过去的三年多,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共走访了50多个国家,国内100多个县市。透过这些实地的调研与考察,我们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经过三年的发展,有三点出人意料的收获:

  第一是中央高层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如此具有全球性视野,推进倡议又是如此坚定。

  2013年提出倡议,2014年开始研究讨论,工作会议上不断部署,2015年2月建立了顶层设计的领导小组,2015年3月28号三部委联合推出了愿景与行动的方案,之后又持续推进。

  根据我们的统计,习近平主席几乎每周都会讲到“一带一路”,在公开场合至少讲过上百次。所以中央高层对于推进“一带一路”的意志是非常坚定的。

  第二是 “一带一路”倡议广受欢迎。

  2013年12月,我有幸见到了金立群行长,当时向他请教了亚投行的筹备情况;2014年12月我们再次相遇,金行长当时提及有21个国家会成为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后来我就提议想邀请金行长来人大重阳做个内部讲座,我们也会邀请公使人员来了解下亚投行。那一次,有大概70个使馆的大使和参赞来听会,后来就如大家所知道的,在最后短短的两个月中,各国纷纷冲刺申请成为亚投行成员国,截止2015年3月30日,57个国家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

  相比之下,日本牵头的亚洲开发银行,历时快半个世纪,也不过60个国家加入。而我国的“一带一路”历时三年多,亚投行筹备一年多,就已经有57个国家加入,足以见得“一带一路”倡议是深受世界欢迎的。

  第三是“一带一路”倡议给地方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过去有一些人会批评“一带一路”建设仅仅是一个口号,但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它真真切切地给地方带去了利益。

  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义乌是个小商品集散中心。在全世界的贸易增长乏力时,义乌的对外贸易却呈现了两位数的增长,40%-50%,这是“一带一路”为其贸易带去的收益的体现。

  “一带一路”五通成绩卓著

  主持人:说起“一带一路”的五通,第一个是政策沟通。但政策沟通其实很困难,因为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的法律与标准,我们怎样能达到一种合作共赢?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沟通能使我们的合作达到双方利益最大化?

  王文:过去的三年多来,正是由于中国所倡导的 “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全球战略眼光,与其他国家政策沟通才相对其他国家更顺畅些,而美国的一些对外政策只会让很多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中国更注重协商、合作、共赢。三年多来,习主席出访30多个国家,亲自与国外首脑会谈,外长也十分繁忙,在这种诚意的感召下,很多国家纷纷意识到跟中国的“一带一路”进行对接是个不错的选择。

  过去的三年,全世界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国家,跟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这是相当了不起的一个政策沟通成绩。有9个主要大国设立了跟“一带一路”相关的特使或者大使岗位。比如巴基斯坦,很多人不知道巴基斯坦驻中国是有两个大使的,一个叫驻华大使,另一个叫中巴经济走廊特使。土耳其、伊朗也有类似的“一带一路”特使,哈萨克斯坦也有专门对接“一带一路”的部门。足以见得“一带一路”倡议受到了很多国家的欢迎,当然,这与中国的政策沟通顺畅、执行效率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主持人:刚才我们说到政策沟通,其实最开始各国老百姓是通过我们的基础设施走出去才对“一带一路”产生认知的。基础设施原来在我们的概念中,就只是跟交通相关,但是现在好像不仅仅是包括交通这一个概念。请您介绍下目前我们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去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王文:设施连通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是推进较为快速的“五通”之一。2016年,我去伊朗调研的时候,德黑兰修的5条地铁都是中国公司在承建。未来的10到15年,伊朗还会有10个城市都像德黑兰一样发展地铁,几乎均为中国承建。目前中国是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最好的国家,没有之一。我们都有什么样的基础设施呢?比如说修铁路包括高铁,修公路、修桥梁、修地铁、修港口、铺互联网、WiFi、基站等。我们在许多技术上,都占有优势地位。

  跟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许多通讯、交通的技术,几乎只有中国具有独一无二的建设能力。因为修建基础设施需要具备三大基本条件:第一,要有相对成熟且相对稳定的技术;第二,要有强大的资金的运作能力及支持;第三,要有充足的技术娴熟的劳工。技术、资金、劳工基础,只有中国有这样的实力,满足部分发展中国家急迫的基础设施需求。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二战以来,全世界差不多有100个国家寻求民族解放,成立新的国家。但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些国家有几个成为发达国家了?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说明西方领衔的全球治理并没有给这些穷国带来实际上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中国提议的“一带一路”合作,先修路,后致富,通过修路带动了他国的经济繁荣,我认为这会极大完善西方领衔下全球治理的机制上的缺陷问题。

  主持人:有人说,我们输出的这些基础设施是过剩产能,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王文:有句俗话,“如果你没有敌人,说明你不成功。”中国这些年做得太成功了,所以尤以西方国家为阵营的部分舆论,会不断的扭曲你。这不是说明中国真的存在这样的产能输出的问题,而是说明中国更受外界关注和忌惮了。

  主持人:刚才您也提到了要想富,先修路。我们有了交通的畅通,贸易肯定也会发展得更好,在我们的“五通”当中,有一通就是贸易连通。我们的进出口贸易已经做了很多年了,但是通过“一带一路”,我们的贸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能给企业主,能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切实的好处呢?

  王文: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你在北京超市,过去买不到的商品现在都能买到,什么西班牙的香肠、法国的红酒、波兰的苹果等等。记得有一次我在波兰调研,看到大街上波兰养猪户正拿着标语在游行,标语是“祈求中国能够多进口我们的猪肉”。

  这是给当地的贸易带来多大的刺激和吸引力?外贸对中国而言,也让中国每一个地方的百姓生活,变得更加多彩。过去的三年,中欧班列如义新欧、郑新欧、渝新欧,已经开通了39条。

  重庆第一年开通渝新欧线路时,重庆、新疆、欧洲这条铁路一年才发了一二十个班列。到了第二年就增加到一百个班列。这些就是以前单纯的进出口之外,给百姓、全球、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切实的好处。

  主持人:“一带一路”这个倡议给贸易本身带来了哪些变化?

  王文:截至2016年6月30日,中国签署了14份《自由贸易协定》,涉及22个国家,其本质就是让贸易变得更加方便,也使全球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不断弱化。还有一个更大的变化,那就是我们贸易开始了巨大的转向。

  过去我们的贸易更多地面向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现在我们发现,原来“一带一路”沿线的这些国家,才是贸易新的增长点。所以现在很多贸易转到了“一带一路”国家,这让我们作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的优势可持续。

  主持人:说到贸易还有一点,那就是我们在贸易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用到钱。“一带一路”在金融的联通,金融的互通这个方面有哪些新的做法吗?

  王文:中国要“走出去”离不开金融的服务支撑。过去几年里,我们在30多个国家增开了70多家金融服务机构,专门为中国“走出去”提供金融服务。可以看到的是,因为有“一带一路”,我们跟各国之间的货币互换速度也变快了。

  2014年我在土耳其调研时,当地人很少听说过人民币,你跟他用人民币交换物品,他们也可以接受,但是价格是我用美元交换的近两倍之高。2016年我再去土耳其时,当地人对人民币的识别度就高多了,因为我们的金融服务走出去了。这也就是说“一带一路”在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如人民币加入SDR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全球治理和“一带一路”相辅相成。2016年中国G20峰会的圆满召开,大大改善了国际的金融治理格局。目前,人民币已然超过了日元和英镑,成为全世界的第三大货币,紧随美元、欧元之后。

  随着“一带一路”的向前推进,我们的基础设施在往外拓展,我们的金融服务在“走出去”,我们的贸易在不断地提升,我们的货币也会越来越强大。

  主持人:我之前采访过一些企业,问他们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什么是最困难的?他们觉得文化上的差异使沟通没那么顺畅,可能彼此之间都不太了解。有人提出,“一带一路”要想成功,一定要文化先行。我们怎样才能让不同的文化融合到一起,为达成一个共赢的目标,更好地前进呢?

  王文:民心相通是五通里非常核心的一环,也是“一带一路”中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部分。的确,民心相通,文化相融比修一条路,签个货币互换协定要难百倍。

  但是我仍感到乐观。“一带一路”实际上在过去的三年多来,已经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思想和文化上的某种程度的改革。

  过去的三年里,出境到“一带一路”国家旅游的人数增长比例远远高于去欧洲和美国的增长比例。比如说去印度、伊朗、中亚、土耳其,甚至去波兰旅游的人,年增长幅度都在20%-40%之间。旅游回来了以后,大多数人发觉那些国家原来比我们想象中要好。

  再比如说“一带一路”医疗、卫生、服务、教育的“走出去”,智库与外界的沟通,高校与外界的交流,都是民心相通的具体举措。我们每年向“一带一路”地区提供1万个奖学金的名额,使大量的“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有机会到中国来学习,所以我想,假以时日,一定会形成一个巨大的丝绸之路地区,大家有着相似的价值理念:我们都是“丝路”国家,我们都是“丝路”人。

  设立“一带一路”学的必要性

  主持人:刚才我们谈了很多三年来的成果,我相信除了这些成果以外,我们还会有很多的困难,也会有挑战和风险。您觉得我们最大的挑战和风险是什么?

  王文:最大的挑战和风险还是在人。对“一带一路”国家,我们实际上要补的课太多了。我问过学生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包括国际关系学院的学生,“你们谁能指出中亚五国版图中的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在哪里?”没有多少学生应答。再问“谁能说出中亚五国的首都”,依旧没几个人举手。所有人都知道英国的首都是伦敦,美国的首都是华盛顿。但是中亚国家就在中国周边,首都是哪里都不知道。可见我们对“一带一路”地区是多么的不了解。我们一提起华盛顿,巴黎,感觉很近。提起阿拉穆图,好像非常遥远,但是有谁能想到阿拉穆图飞到乌鲁木齐就一个多小时,甚至比北京到乌鲁木齐还要近得多。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未来要设立“一带一路”学,我们要有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更多的培训机构,我们要有跟“一带一路”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我们要讲好“一带一路”故事,让普通的老百姓知道。

  主持人:您能不能给一些具体的建议?

  王文:从教育的角度来讲,应该有“一带一路”学院,“一带一路”学。从相互交往的层面上讲,还应该再给“一带一路”国家的年轻人有更多来华学习的机会。我们中国的“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不要只是覆盖到欧洲、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也可以更多覆盖到“一带一路”国家。

  “一带一路”地区持有护照的中国人有100多万,这些人懂得当地的语言,当地的文化,回来就可以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思想还应该继续解放,我们的开放政策还应随着“一带一路”政策往前推移,更加深化。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business.sohu.com true 人大重阳 https://business.sohu.com/20170214/n480650638.shtml report 5746 编者按:近期,央广网《回首与展望——“一带一路”三周年系列访谈》栏目连续推出32期访谈视频报道,包括秘鲁、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波兰等国前政要纷纷出镜,阐释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