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 宏观

货币政策中性偏紧防风险,推动资金“脱虚向实”——点评央行2016年4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外占数据

  货币政策中性偏紧防风险,推动资金“脱虚向实”——点评评央行2016年4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事件:2月17日央行公布了2016年4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点评:

  1、核心观点:央行对经济企稳回升的信心有所增强,但对通胀预期上升并不十分担心,货币政策把防风险放在更重要位置,转向稳健中性甚至中性偏紧。央行强调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政策框架,在新货币政策框架下启用货币市场“加息”,调节好货币闸门,限制投资投机性购房。货币政策转向中性偏紧的目的是防风险去杠杆,支持实体经济,实现“脱虚向实”。

  近期信贷和投资超预期,房市债市调控之后银行增加了对实体经济的贷款力度,地方政府换届完成后的投资冲动带来基建投资超预期,企业盈利改善带来前几年被推迟的设备资本开支大幅增长,外需改善和汇率贬值推动出口回升。考虑到一季度信贷和投资超预期,这一轮景气周期复苏有望持续到二季度,因此货币政策中性偏紧有望延续到2季度。行业景气从上下游向中游传导,行业轮动,中游崛起,利好股市。

  2、把防风险放在更重要位置。在央行4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同时,也强调了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防止资金“脱实向虚”、“以钱炒钱”以及不合理的加杠杆行为,引导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由于去年大量流动性引致的一系列委外和杠杆、房价暴涨等,货币政策已经全面转向防风险。虽然随着四季度锁短放长、MPA考核、重启限购限贷等,金融风险得到了一些抑制,但目前政策仍然高度警惕。

  3、央行强调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政策框架。货币政策可以补足宏观审慎政策的连续性,而宏观审慎政策也是货币政策的有益补充。在专栏一中,央行特意强调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宏观审慎评估,并表示将逐步探索将更多金融活动和金融市场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未来MPA考核仍然有继续加严的可能,且新政策框架也夯实了货币政策不松的预期。

  4、新货币政策框架下的“加息”启用,调控框架转型。央行强化价格型调节和传导,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畅通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抑制资产泡沫,防止“脱实向虚”,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8 月下旬和 9 月中旬,综合考虑经济运行、流动性形势以及市场“以短搏长”现象较为普遍等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先后增加了 14 天期和 28 天期逆回购品种,适当延长央行资金投放期限,对于防范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和流动性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2017年1、2月央行先后上调MLF、OMO、SLF公开市场利率,央行的解释是,中标利率上行是市场化招投标的结果,反映了 2016年 9 月份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上行的走势,是在资金供求影响下随行就市的表现。

  5、限制投资投机性购房。虽然对于货币政策是否关注资产价格国际上存在争议,但央行在专栏四《资产价格、货币政策与住房金融宏观审慎政策》中明确表态,防止资产价格泡沫离不开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需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政策框架的作用,强调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住房。同时,央行也注意到,一是结构性特征较为明显,一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价格走势差异较大;二是供需具有一定刚性,住房是基本生活需求,其供给受土地供给限制。因此,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主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更为重要的,是从完善财税制度、改进土地占补平衡等方面入手,从供给端解决房地产供需错配问题,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当前房地产调控主要是限购限贷控制短期需求,而房贷利率处在历史低位,热点城市土地供给不理想,个别城市甚至要净减少建设用地,长期机制建立不理想,局部区域房价压力仍存。

  6、调节好货币闸门。在货币环境的描述上,央行将上季度的“灵活适度”改为“中性适度”,另外,央行还强调了“调节好货币闸门”,在一系列房地产泡沫和金融风险面前,货币政策进一步边际向紧,宽松概率降低。

  7、央行对经济企稳回升的信心增强,但结构性矛盾突出。央行认为,从国际上,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部分发达经济体增长可能加快。从内内,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在适度扩大总需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三季度以来经济回升势头有所加快,民间投资增速也出现了小幅回升。但央行也认为,经济运行对房地产、基建的依赖有所上升,近期企业效益改善尚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化工等上中游行业。

  8、通胀预期上升,但央行对通胀相对放心。央行认为,从物价形势看,通胀预期有所上升,当前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部分经济体经济趋向好转,全球通胀预期有所变化。但是,央行预计基数因素可能导致未来一段时间物价涨幅放缓,认为未来物价的上升动力及下降风险并存。在专栏三中,央行特意提及PPI的近期上升主要受供给出清和需求改善带动,有助于防止通缩预期,改善企业利润。央行对未来物价持相对放心的态度,且认为目前的PPI回到高位存在一些利好,因此货币政策不太可能过紧。

  9、支持去产能、基建和实体经济。这次报告强调了对钢铁、煤炭去产能的金融支持,继续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及铁路、船舶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转型调整的金融服务,加大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及养老等新消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外占持续下降,但降幅收窄——快评1月外汇占款数据

  

  事件:2017年1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环比下降2087.66亿元,至217337.60亿元,为连续第15个月下滑,降幅连续第二个月收窄。

  快评:

  1,由于人民币贬值预期,外汇占款从2014年5月份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连续15个月下降。外汇储备持续5个月下降,跌破3万亿,影响外汇占款减少。1月春节等季节性因素影响,市场对外汇需求较强,而结汇意愿较低。导致1月外汇占款余额217337.60亿元(前值219425.26亿元),较上月下降2087.66亿元,环比降幅0.95%,同比降幅10.23%。

  2,由于央行调控改变预期、经济企稳等因素,外汇占款下降幅度减小。2017年以来,人民币贬值压力缓解,当局监管加强;美元指数回升,人民币汇率企稳,中国经济短期良好,资本外流压力减轻;外加2017年央行工作会议改变市场预期,影响外汇占款下降幅度。预计伴随着中国pmi持续的改善、CPIPPI的回升,汇率短期企稳,中游崛起,近期外汇占款下降幅度继续收窄。

  3,外汇占款的缩减导致基础货币减少,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抵消其影响。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外汇占款减少,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增加,资产非但未缩水,反而出现扩张现象;在基础货币上,基础货币结构显著分化;在流动性上,外汇占款持续下行缩减基础货币数量,货币政策中性偏紧;在货币政策上,对于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央行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如MLF、SLF等工具投放流动性;在利率上,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不同外汇占款的低成本,导致市场利率的上行。1月份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91346.34亿元(前值84739.02亿元)。

business.sohu.com true 泽平宏观mp https://business.sohu.com/20170218/n481057251.shtml report 3459 货币政策中性偏紧防风险,推动资金“脱虚向实”——点评评央行2016年4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事件:2月17日央行公布了2016年4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