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40万亿背景下的PPP,有多少人记得当初产生的背景

  最近有一个消息,今年开年其实还没多久,至今中国已有23个省公布了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累计投资超过40万亿元,如加上尚未公布的省份,今年投资不少于45万亿

  40万亿,这断然不是一个小数字,要知道去年中国的GDP才刚刚破了70万亿,但是40万亿好像还可以,因为去年中国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也接近60万亿了,现在看来也不是那么大

  但是我们再看一下,GDP才70万亿,固定资产投资额就60万亿了,这里面的数值对比到底什么意义

  而这样40万亿的大基建下,有很多种模式是这样的形式呈现的

  ——陕西2017年将安排省级重点项目600个,总投资额3.7万亿元,年度投资4820亿元

  ——江苏首批开工的重大项目总投资高达1.33万亿元之巨。

  ——浙江宣布新开工624个项目,总投资7903亿元。

  ——前一天,河南省集中签约了108个PPP项目,总投资3794亿元。

  ——2月14日在昆明举行的云南省最大的一次PPP项目推介会,总投资额达3996亿元,项目涵盖交通、市政等14个领域。

  ——近日广州市公布文件称,将启动28个PPP试点项目,投资近2119亿。

  ——截至去年12月末,在各行业PPP项目数及投资额中,市政、交通、城镇综合开发3个行业项目数和投资额均居前3名。

  都用了PPP这个载体,那么这个载体有没有能力承载的起全国范围内的投资,这就成为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今天想借大家一点时间,和大家聊一个比较长的故事

  说这个故事的时候,先和大家聊一个企业的类型,有点意思

  就是城投公司

  对于这家企业的解释,百度上是这么说的

  

  这是官方的解释,很显然,城投类企业成立的目标是肩负起城市建设的重任,但是又希望能够相对市场化的运作,所以就成立了这样的企业来做这一块工作

  那这一块工作到底是什么一块工作呢,我按照时间顺利和大家说

  刚开始的时候

  其实从时间上可以看出,城投类企业的出现是在1991年,但是一直以来这类企业都没有好好的运作过,核心就是因为他们不具备盈利能力,类似拆迁修路,基本上都是砸钱的活,所以都是靠政府补贴在运作的

  没有盈利模式,当然不会投入很大精力去做,很明显做得多等于要问政府要的钱也就越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相信是头猪也知道后面应该怎么做

  但是后面的一件事情让城投公司翻身做主人

  2003年

  全国正式实施土地招拍挂制度,从此土地开始正常的相对市场化的在市面上流通

  而这个举措开始之后,所有的城投类公司猛然发现一件事情

  就是我手头那些没用的破地突然变的好值钱啊,

而且基本上我哪里市政配套多做一点

哪里的土地就值钱啊

  (大家记得这个前提

  所以后面要做的事情就变的很简单啊

  先在城郊征块地,一亩给农民5万,然后三通一平一亩再花个15万,一共20万。然后转手拍卖了,一亩100万

  这几乎就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啊,不仅仅摆脱了对财政的依赖,而且未来大量的利益流入啊

  这种生意做不做,当然做,而且要大做特做

  可以么,当然可以

  但是也有困难,因为想要做大你也要付出足够的代价

  因为你会发现,为了让一块地在招拍挂市场上快速的增值,你其他配套不说,道路要先通过去吧。但是你只为了一块地通一条道路这种生意多少也有点不划算

  所以,要么把这条路沿路的所有土地都征收了???

  好像是不错的生意

  通都通了,这块地留给别人就是别人赚钱,不如全部拿了

  这么下来,大量的城投企业的野心开始起来了,大家都准备干一场大的,因为这几乎是用脚趾头想想就可以做好的生意

  但是当真的准备做了,你才会发现,还是有困难

  核心的困难就是

  以前我就征一亩可能就要20万,但是我现在征收2000亩,我起码需要原始的征地资金吧,这里4个亿的征地钱,再加上道路的钱……

  我手头没有那么多启动资金啊,怎么办

  哎呀,摆明了后面2000亩的土地我转手就可以拿到20亿啊,我为4亿的启动资金犯愁也太不值得了

  所以要么野心小一点吧,我问政府先借个1亿2亿,我慢慢玩,能拿到5亿10亿这种生意也不错了

  这样的趋势延续到了2008年

  不少城投类企业虽然发展的不快,但是也在稳定成长,不少城镇的确也因为这样的模式招商引资成功,开始有了城市的面貌

  然后这个时候,老天给了一个巨大的蛋糕,让所有人蠢蠢欲动

  就是这个知名的四万亿计划

  四万亿计划其实这个数额是其次,而是因为有了这样计划,给了大量的机构突然可以天量借钱的机会

  而城投类企业因为肩负着城市建设的重任,给到他的口子的钱是最多的,这个时候史无前例的城投债开始发行了

  

  城投债的存在让所有的企业不仅仅能够借到4亿,而是40亿甚至400亿

  有了这样的资金来源,那么那么就可以撬动当初想要撬动但是有没办法撬动的那些土地

  现在摆在他们眼前的,就是一个异常稳固但又庞大的金钱游戏

  2009年1-11月,全国共发行地方企业债券共计1971.33亿元

  而这个数据到了2015年变的多么夸张的一个数据各位知道么,到了2015年,仅一个月就达到了2009年一年的水准,各位可以感受下这里的融资扩张速度

  而这些借钱的抵押物,想都不用想,就是那些还没有开发的土地

  用土地抵押借的钱,然后做基本的拆迁和开发,然后再把土地卖掉还钱

  各位写到这里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一个逻辑的变化

  本来是修路是为了征地卖钱,结果演化成了征地是为了贷款修路!

  好吧,为了企业做大,背一点负债也是应该的,那些工商管理的书籍里面不都这么说的么

  到了2010年的时候

  当能够借到的钱变多了之后,个人的一些野心也开始膨胀

  一条路修好了,这他妈是政绩啊!书记市长脸上有光了,人家指望这个提拔啊!

  然后过来拍拍城投公司经理的肩膀说:“干得不错!”然后凑到他耳边说:“旁边的城市修了2条!”

  我靠,他们哪来那么多钱?一打听,贷款!地一征,抵押给银行,银行贷款拿来开始修路……这个貌似不花钱啊!

  于是乎,好吧,你修2条路,老子修4条!你修4条,人家建个新区!他建个新区,老子建个新城!……

  

  不少城市在2010年前后都拿出这样的城市规划方案

  类似这样的规划图各位是不是都很熟悉,其实大多数三四线城市都是这样做的

  他们这么做其实不是真的为了吸引人口,也不是真的为了产业升级,更不是为了服务百姓,核心诉求其实就是两个:一个很好的政绩工程,第二个,土地多了才有可能变现换成钱

  换成钱干嘛,这个钱也不能进到个人的口袋里,换成钱的核心原因是:因为需要还钱,之前借的钱都要还了

  所以我们看到那一年有一个怪象就是:你把全国所有新区的规划人口相加之后的数据是“34亿”

  这样的趋势在不同城市持续了5年左右,因为所有的城投债的还款时间大部分都是五年期。而这五年时间所有城市都疯一般的成长,各种数据都在那一刻达到顶峰

  到了还账的时候,大概有这么一个数据,全国城投债超过了20万亿!实际上应该有30亿以上的规模。一个小县城欠几十上百亿、一个地级市欠几百上千亿

  拿什么还?大概就是拿土地还

  但是遗憾的是,到了这个时间点的时候,大约2014年

  土地价值随着二三线城市的供需失衡开始下滑

  这里已经不需要数据举例,已经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事情

  楼市不再红火,还不上账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我们在最近看到类似这样的信息

  

  因为还不上钱,城投企业只能把坏账还给政府

  但还了之后发证的财政危机有多严重

  里面的数据是恐怖而且惊人的

  府谷县在2016年前5个月的资金缺口5.48亿元。换句话说,县级财政收入还不够政府公务员开工资的。府谷财政不得不“挪用”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拨发民政系统)等专款资金

  而这一块钱,恰恰是最不该动保护社会底层利益的那一部分救命钱

  到了2014年底2015年的时候,另外一样东西产生了

  这个时候,中央对于城投类的公司的态度显得很值得玩味

  2014年10月国务院下发的43号文,将所有城投公司推向十字路口: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

  这个发文什么意思,很明显这是一种弃车保帅的做法,看到了城投公司的财务风险,在这个时候选择保地方政府而放弃公司的做法,让城投公司脱离政府形式存在,让他自生自灭,让他自求多福

  但是不要知道,这么做明显是不可能的,城投类企业和政府有各种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里面不少负责人都是直接政府部门的人过去的,完全摆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个政策下发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又出了一个新的政策

2015年3、4月份,发改委先后出台了四个专项债发行指引,加大企业债券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战略性新兴产业、养老产业和城市停车场建设的支持力度。

更多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三部委文件,要求妥善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

  这是属于典型的让大量城投企业续命的一个政策

就是在这个背景下

PPP模式诞生了

  是的,这个时间点就是在2015年,咬合了多么紧凑

  所谓的PPP,其实就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

  说的简单一点,就是换了一个概念进行融资,过去用了土地作为抵押,这一次换成了城市公建配套

  建设好的东西总比毛地更加值钱,更何况现在不少土地又缓过来了有了价值

  用这种方式,又有企业愿意借钱进入,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债务压力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缓解

  所以我们再来看一下前面提到年初就确定的PPP数据

  ——陕西2017年将安排省级重点项目600个,总投资额3.7万亿元,年度投资4820亿元

  ——江苏首批开工的重大项目总投资高达1.33万亿元之巨。

  ——浙江宣布新开工624个项目,总投资7903亿元。

  ——前一天,河南省集中签约了108个PPP项目,总投资3794亿元。

  ——2月14日在昆明举行的云南省最大的一次PPP项目推介会,总投资额达3996亿元,项目涵盖交通、市政等14个领域。

  ——近日广州市公布文件称,将启动28个PPP试点项目,投资近2119亿。

  ——截至去年12月末,在各行业PPP项目数及投资额中,市政、交通、城镇综合开发3个行业项目数和投资额均居前3名。

  是的,这40万亿的大基建工程里,很大部分都依赖ppp模式进行的,而PPP模式诞生的原因,很大程度是为了解决各个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

  对于投资者来说,能够说服对城市进行投资的,无非是承诺回报,目前PPP的回报方式有3种:

  第一种是政府承诺的财政支付,比如每年承诺你百分之几的回报率,对投资者来说类似买了个理财产品

  第二种也简单,拿地方政府最大的资本土地进行偿还

  第三种是资产运营的收益分红,比如说我投资了高速公路,以后的过路费就要分多少给投资人

  第一种政府承诺的财政支付,政府最大的财政收入依然在土地,所以前面两种本质上依然依靠土地增值能力,这里本质上和前面提到的地方债没有很大的区别

  而第三种资产运营的收益分红其实是一种不错的模式,企业深度参与到城市运营里面

  但是遗憾的是,这些年ppp的尝试中,已经大量出现资产运营失败的情况

  

  PPP模式能够正常运行起来是城市的蒸蒸日上,而这么多项目大范围的同时投入能够正常运行起来的前提是全中国全面大范围的同时蒸蒸日上的发展

  我想一想这样的画面,深深的有点焦虑和恐慌

  当年2012年后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全面溃败,正是因为2008年的四万亿刺激,透支了城市的元气,掏空了城市的根基,房价一蹶不振,中央花了3年的时间,才在2017年稍微的喘过口气来

  没想到如今的PPP模式,好像就像翻版一样再一次大范围的在全国重演

  有人说PPP必须执行,因为中央需要依靠投资带动经济,地方也需要投资解决企业债务

  但是这样的投资,好像结果会和当年的差不多,第一年看上去很猛,但是五年后后患无穷

  更加令人不好的消息是

  截至2016年12月末,全国ppp入库项目共计11260个,投资额13.5万亿元。其中,在吸引民资方面,按照财政部PPP项目库的入库统计,民营企业(含民营独资和民营控股)163 家,占比39%。

  是的,这一次投进去的不仅仅是印钞增加的钱,还有大量的民营企业辛苦劳动的血汗钱

  真心希望我的判断是错误的,也真心希望这样的“空前利好”可以少一点慢一点,国家越来越大,也就意味着国家和百姓都一样,越来越经不起折腾

  当年数额4万亿的桩基还在我耳边敲打,但愿这一次真的不是这40万亿

有人说历史不会重演但是会押韵

有人说真相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然后有人慢慢开始不愿意说了

……

  以上为正文,扫描二维码或手动搜索微信公众号:真叫卢俊的地产观,即可关注我。

转载带上这张图我就不和你计较

  点击阅读原文,逛逛卢俊的微店

business.sohu.com true 搜狐媒体平台 https://business.sohu.com/20170220/n481146330.shtml report 9552 最近有一个消息,今年开年其实还没多久,至今中国已有23个省公布了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累计投资超过40万亿元,如加上尚未公布的省份,今年投资不少于45万亿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