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上海的同志们继续按照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在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上有新作为。”3月5日下午,参加他所在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第四次就自贸区发声,对上海寄予厚望。
2014年3月5日,上海自贸区挂牌近半年,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表示,建设自贸区是一项国家战略,要牢牢把握国际通行规则,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
此后每年的两会,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都会就自贸区改革的思路和方向点题,进一步推进自贸区改革的进展。
从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挂牌以来,我国陆续批准了三批共11个自贸区,形成了一个由南至北、由东至西的“1+3+7”的自贸区试点新格局。这些区域,承载着我国进一步以开放促改革的使命。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7年要高标准高水平建设11个自贸试验区,全面推广成熟经验。
怎么建设自贸区
习近平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上海自贸区要加快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等方面先试出首批管用、有效的成果。要做点压力测试,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
这番讲话,强调了自贸区的国家战略地位。
上海自贸区的多项改革创新在全国复制推广,目前已向区外推广261项成功经验 摄影记者/任玉明
彼时,自贸区依然是一个新生事物,其中所涉及的多个概念比如负面清单、自由贸易账户、注册资本认缴制、单一窗口、证照分离等,新鲜且陌生。
“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回答怎么建设自贸区的问题。”上海一位长期跟踪自贸区改革的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也因此,习近平强调,要牢牢把握国际通行规则,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
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后,“一行三会”陆续推出了“金改51条”,海关、国检也陆续推出“先进后报”、“分送集报”、“三自一重”、“十检十放”等创新举措。
3年来,上海自贸区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确立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一致的市场准入方式;确立符合国际高标准贸易便利化规则的贸易监管制度;确立适应更加开放环境和有效防范风险的金融创新制度,形成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确立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为重点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形成透明高效的准入后全过程监管体系;联动创新一级政府管理体制,实现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政府职能转变新突破。
上海通过落实上述五个方面的创新举措,回答了怎么建设自贸区的问题。此后其他自贸区的改革,也基本遵循这个政策框架和改革路径。
培育良种期待好收成
2014年5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出席上海亚信峰会后在上海考察。在得知自贸区的成果后,习近平很高兴。他强调,上海自贸区是块大试验田,要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开来。
彼时上海自贸区成立8个月,已聚集1.6万多家投资企业、28万从业人员,初步形成30多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事项。同时,在形成更加开放透明的投资管理制度、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深化金融制度创新、推进政府管理改革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自贸区的建设,一直是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原则。
2014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中国(上海)自贸区工作进展和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推广意见》。习近平强调,上海自贸区取得的经验,是我们在这块试验田上试验培育出的种子,要把这些种子在更大范围内播种扩散,尽快开花结果,对试验取得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能在其他地区推广的要尽快推广,能在全国推广的要推广到全国。
此后,上海自贸区的多项改革创新在全国复制推广,目前已向区外推广261项成功经验。其中,国务院集中推广61项,各部门自主推广53项,包括投资管理领域46项、贸易便利化领域42项、金融领域16项和事中事后监管措施10项;上海等4省份自行推广147项。
在自贸区经验复制推广的同时,自贸区的版图也在不断扩大。各个自贸区推进的一系列改革,已经给中国的经济转型和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持。
比如,借助于在自贸区探索试验并推广到全国的外资设立及变更由审批改备案管理,以及更大的产业开放度,外商投资便利度大幅提升,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也始终强劲。
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第25号《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预计,2016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FDI)流量下降13%,减至1.52万亿美元。流入发达经济体的FDI流量下降9%,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FDI流量下降20%。
但中国依然位列全球第三。仅在4个自贸区,2016年全年实际吸收外资87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1.3%,以十万分之五的国土面积吸引了全国十分之一的外资。
补短板更开放
在回答了怎么建设自贸区的问题后,新阶段的自贸区建设,需要回答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建设怎样的自贸区。
相对于2013年,我国建设自贸区的国际大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华中科技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13年自贸区的建设,主要是对标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为代表的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为中国参与更高水平的全球化铺平道路,同时将改革开放取得的经验推广复制到全国,为国内经济转型升级铺平道路。
但现在,以TPP为代表的国际经贸新规则的压力已经减弱,多起“黑天鹅”事件让质疑和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声音从幕后走向台前,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股“逆全球化”思潮。
也因此,中国需要从被动的适应者转变为主动倡议者,提出一套大家都能接受的、共赢的全球治理新规则。“抢占制高点的迫切性比前两年更重了。”陈波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增强国际治理话语权需要实力支持,也需要更高的开放度。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2014年12月5日就加快自贸区建设进行的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强调,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的重要平台。我们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善于通过自由贸易区建设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维护和拓展我国发展利益。
2015年4月,《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贸区改革开放方案》发布,上海自贸区的发展目标从2013年总体方案中要求的“具有国际水准”,变成了“开放度最高”。
2015年底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称,可把对外自由贸易区谈判中具有共性的难点、焦点问题,在上海等自贸区内先行先试,通过在局部地区进行压力测试,积累防控和化解风险的经验,探索最佳开放模式,为对外谈判提供实践依据。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表示,希望上海坚持以自贸区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深化改革攻坚,使自贸区建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全国多个自贸区改革同步推进之时,上海作为第一个自贸区,也承担着更重要的改革任务。 接下来如何改?
习近平给出的路径是:对照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研究明确下一阶段的重点目标任务,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力争取得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上海选择了国际最高水平的自贸区、最有代表性的自贸协定、部分先进国家的先进经验做了分析。总体上看,上海自贸区3年中已经形成了与国际通行规则相一致的管理理念和基本框架,但有些领域存在差距,包括改革举措系统集成不够、扩大开放压力测试不够、对标国际最高标准不够、支持“走出去”作用发挥不够等。
值得注意的是,与2014年3月的说法稍有变化,“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的顺序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则是“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陈波表示,这意味着如果地方上有关于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好的想法,就首先大胆试,如果遇到障碍,就大胆闯,在这个基础上,发挥主动性,推进自主改。这样才能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新政体系,给全国作参考。
亮明中国全方位开放的态度
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仍在延续,“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及外溢效应变数较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
习近平在1月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我们要主动作为、适度管理,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
在这样的环境下,自贸区又要承担更多的改革角色定位。3月5日,习近平指出,上海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当好标杆,对照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亮明我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
上海代表团3月5日举行全团会议审议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表示,要始终把自贸区建设作为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突破口,按照总书记对上海自贸区的要求,坚持制度创新为核心和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则,以开放倒逼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探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