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 宏观

城市丛林法则?不存在的

  

最近,全世界好像都在讨论房子,越讨论越焦虑,负能量越多到让人想呕吐。

人们开始叹息这是一个弱者恒弱,强者恒强的城市丛林,这里的法则规划出了最严密的阶级社会。有人吹捧有人厌恶,可这对于那些在大城市辛苦奋斗的年轻人来说,总归是一个打击,这让人充满了挫败感。

城市丛林法则是否真的存在?我们稍后再提,但是已经有不少人开始以此为借口逃避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好像需要一点正能量的文章来缓解一下大众的焦虑,最近两天,就有一篇文章持续刷屏,你一定有看过,《房子不是最重要的,爱才是!》,讲的是一对北大清华的夫妻,在五环外有套小房子,最后决定逃离北京回武汉发展的经历。

说实话,在这篇文章开始大规模传播之前,我就看到了,确切的说,只看到了一个标题,我并没有点开去看,因为这个标题就让我觉得反胃,一看就是乱撒狗血的那一类型,但是我却知道,这种文章能夺得不少人的青睐,因为它符合当下大众急需安慰的心理。

这篇火了之后,我抱着好奇,点开研究了一下,嗯,字面上的确能安慰那些在大城市失去奋斗的人群。

看起来是好事,可是我对这个结果却感到不寒而栗。

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标题吧,标题看起来满满的正能量对不对,可是它背后的逻辑是:

彻底地将“爱”和“房子”摆在了对立的两端。

富人活该下地狱,穷人有爱喝水饱,典型的仇富心理,这就是我看到标题的第一感觉。

你有房子,你的房子越好越大,你就比穷人更难理解爱,更难拥有爱;那些没房子,买不起房子,或者只有一个破房子的人,没关系啊,你还有爱呢!

后来我又研究了下它的内容,果不其然,逃避、软弱、病态是整篇的内核,而不是大众所看到到的正能量。

作者写道:

“08-17年,我们也错过了无数上车的机会,而且在地产公司,明明看着自己做的好多楼盘知道买了就会涨的,但就是没钱那种感觉好纠结啊!但这又如何呢,我真的明白——房子不是最重要的,爱才是!”

结尾是:

“至于我们的孩子,若是始终能在父母的爱中长大,那他或在北京,或在武汉,或进渣小,或上牛中,或居豪宅,或居陋巷又怎样?他始终处在一个比所谓有房阶层更高的,永远不用担心滑落的被爱的阶层!”

我不知道你们看完这样的文字,是什么的感受,如果一样是被打了鸡血的感觉,那你就危险了。

其实,在我还很年轻的时候,我和他们一样看不惯那些教育程度不如我,工作不如我,努力不如我的人。他们买得起房,无非就是运气,更敢赌上自己的家当,对楼市的判断更精准,或者压根就是碰运气罢了。

很长一段时间,我也都是在感叹“生不逢时”中度过的,因为我觉得,我身边的人买到了房子,不过是比我早生了几年,早来上海几年,碰巧赶在了最严格的限购之前。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我来到卢俊这里写文章,关于房事的东西,看得多了,这种心态慢慢也就没了,我真的很庆幸。

因为房子这个东西,越写越觉得它单纯,不像人们想得那样复杂。

其实买房这件事再简单不过了,有钱就买,买你目前能买到的最好的地方,没钱就努力赚钱,让自己有买房子的资本,如果仍旧买不起,那就大方承认自己的失败吧,同时也别让自己的心态受房价波动和舆论反复的影响。

要知道,真正决定你过得幸福不幸福的,并不是你买了多贵的房子,而是心态。

人人都想要房子,这是人类保护自己的天性所致,但是世上没有白来的午餐,楼市本身还是等价代换的事情,你付出了,就不要再为自己付出的东西而感到惋惜;你付出多少,就意味着你能得到多大的房子;你不付出,意味着房子和你永远无缘,别为自己找任何理由逃避。

如果在北京上海,买不起房子,孩子受不起教育,正常人的反应应该是:想想自己哪里做的还不够,如果自己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那么就学着接受现状,而不是一味地逃避。

你仓皇地逃离了北京,逃离了上海,用家乡的“美好”麻痹自己,将“爱”当成自己没有房子的安慰,这种心态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他们的文章所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种病态。看似鸡血和抒情后面,藏着砒霜和毒品。

他们这样安慰自己:“(我没有运气,没来得及赶上车)但这又如何呢,我真的明白——房子不是最重要的,爱才是!”

这种光明正大的言论,背后却有着病态的含义:

你是穷人?没关系!你看那些富人,他们的钱财虽多,但一定活得很罪恶,一定不幸福!他们不懂爱,也得不到爱!我们越穷越有爱,越穷越单纯,越穷越应该自豪,因为我生活在比有房阶层更高的地方,那就是“有爱阶层”。

可实际上,越穷你越应该自省,而那些有钱的富人,远比你想的要有爱得多。

最重要的一点是,整个世界都在阶层化,唯一能够随意流动的,就是爱。穷人有爱,富人一样有爱,爱不是谁的身份红利,房子和爱也不是矛盾对立的,二者其实可以兼得。

这种病态的样本,其实我们每个人在小时候都接受过教育,被告诫不要这样,那就是——狐狸的故事

狐狸发现了一棵葡萄树,树上长满了一串串香甜、美味的葡萄,狐狸看着葡萄,忍不住用舌头舔着嘴唇,心想:“哇啊!是好食物哩!”

  狐狸向上跳了几次,总是够不到,是了好几次还是吃不到.松鼠、兔子及小熊在旁边嗤嗤地窃笑着。

  “哼!这些葡萄还很酸,不能吃啊!”

  狐狸不认输地说着,然后垂头丧气的回家了。

记得我们小时候,老师在班级里绘声绘色地为大家读这个故事,孩子们都忍不住地捧腹大笑。

而现在这个故事活生生地上演,长大后的我们却成了有颇多共鸣的狐狸。

大概是因为,年幼的孩童长大之后,免不了被房子和现实折腾一番,几轮下来,得病的人,就多了起来。

这种病人,看不到自己的病症,以为社会有病,一切的焦虑都是高房价的锅,可实际上房子自古以来就难得,想要房子,想要更高品质的生活,你就付出相应的东西,你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压力。

如果得不到,那就大方地承认自己的失败吧,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为自己的失败和逃避找借口,只会让人觉得你更加懦弱。

另外,别动不动就逃离北上广,大城市不是只有精英才能生存,大城市的确有海纳百川的能力,各个阶层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小人物在这里一样能活得很快乐。

如果你觉得不快乐,要么是因为你要的太多,要么就是性生活不和谐,要么就是上一顿饭没吃饱。

丛林法则是强者的无知炫耀,是弱者的逃避借口,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很多人也都觉得这种实力决定的成功与失败,这种等级森严的阶层,是一线城市大背景下的丛林法则,你觉得它残忍、丑恶、抹杀人性,让弱者恒弱,强者恒强,你不满意这种社会规则想要仓皇逃避。

可是,我不认为这是丛林法则,也从不推崇,我也从不认为在人类的社会中真的存在所谓的丛林法则,我认为这只是作为一个城市人,最起码的自嘲、自省以及自我认知。

文章里的那一家人,离开了他们眼中丑恶的城市丛林,裹着自己仅有的“爱”,仓惶逃回了成都,真心希望他们最后能过上好日子,希望他们不要为自己的离开,而后悔。

而看过那篇文章的年轻人,你可以同情作者,但别崇拜,别共鸣,别传播,别再把砒霜当良药。

当你对这种文章进行批判时,也不要相信某些“圣人”说的:“你还年轻,你不懂,等到你成了家有了孩子就懂了。”这种话,是另一种砒霜。

如果年轻时,不学习也不思考,不能判断一个价值观是否可取,就算再痴长几岁,不过是活到狗嘴里罢了,那对未来的家庭和孩子都是极不负责的。

而年轻人应该知道的是:

1、房子是一件好东西,是我们应该付出高昂代价去换取的东西,得不到,就勇于承认失败吧,如果有正确的心态,这就影响不了我们的人生幸福。

2、选择大城市也好,小城市也罢,那应该是每个人价值观取向不同的结果,二者都有着自己的修罗场,不应该是我们逃避的伊甸园。

对于我们这种小人物来说,大城市一样有我们的位置,小城市也不存在独特的“爱”可以供我们逃避。

3、丛林法则压根不存在,那只是最起码的自我认知而已,这能让我们最大程度地拥有想要的一切,而不是眼高手低后,脑子里填满的盲目与焦虑。

谨记,与君共勉。

  以上为正文,文字来自杨六娃

  扫描二维码或手动搜索微信公众号:真叫卢俊的地产观,即可关注我。

  转载带上这张图我就不和你计较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卢俊创业周年演讲门票

business.sohu.com true 搜狐媒体平台 https://business.sohu.com/20170322/n484165606.shtml report 6192 最近,全世界好像都在讨论房子,越讨论越焦虑,负能量越多到让人想呕吐。人们开始叹息这是一个弱者恒弱,强者恒强的城市丛林,这里的法则规划出了最严密的阶级社会。有人吹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