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数字技术深刻影响银行经营管理

  

  导读

  随着金融发展、科技进步,数字技术深刻影响着传统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模式,金融科技在不断提升银行和金融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风险和挑战。

  2017年4月15日晚,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IDF)主办的“北大数字金融讲坛”第二讲在朗润园举行。本次讲座力邀两位监管部门和业界的权威专家——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国峰,浙商行行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刘晓春,围绕“数字金融的新实践和新监管”的主题展开了精彩讨论。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教授担任主持。

  本公号将陆续发布主讲人的精彩观点,请持续关注。

  ————————

  以下为刘晓春的演讲现场视频及实录,文章已经作者审核,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IDF意见。转载请注明出处:

  

  浙商银行行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刘晓春

  各位朋友晚上好。今天来到这个讲台上讲课,我感觉有些压力。一方面,在座各位来自社会各界,我的演讲希望能够照顾到大家的兴趣。另一方面,要把数字科技和银行的金融管理在短时间内讲好讲透确实比较难。我希望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角度来讲,介绍数字科技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深刻影响。

  一、数字技术的发展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第一,银行在业务区域上突破了原先物理网点的局限性。正如刚才提到的通存通兑,互联网打破了空间的局限性,这正是数字技术的巨大优势之一。所以现在对于银行经营来讲,我们不需要所有业务都到物理网点办理,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办理业务。

  第二,突破了银行营业时间的局限。现在银行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都可以接受业务的办理。时间、空间的两个界限都被突破了。

  第三,突破了银行和客户之间的界限,这对银行的经营管理来说是非常深刻的影响。从前办理个人存款需要跑到网点填好存款单,包括姓名、账号、存多少钱、活期或是定期、定期期限等项目。填好以后客户把钱交给银行柜台,后面都是银行的业务,包括点钞、记账,记账又分为流水账、现金账、明细账。但是现在,储蓄存款可以在网上完成,可以在ATM机上存钱,可以说客户自己完成了银行人员在做的事情。再举个例子,银行给企业提供了代发工资的服务,现在企业发工资不需要到银行领现金,然后再回去给员工发钱,而是只要把数据导入到代发工资的系统当中,自然而然就把一系列的工作完成了。这就相当于企业帮银行做了现金提取、个人客户储蓄存款的工作;另一方面银行系统又帮企业做了领取现金、分发现金的工作。此外,银行系统之间是互相参与的,也就是说银行系统会接入到企业系统当中,反过来企业系统也接入到银行系统当中,银行和企业之间的界限也被打破了。

  第四,突破了银行业务之间的界限,前后台之间的界限也被打破。银行为企业提供代发工资的服务,就银行原来的分工而言是一项对公业务。但是从结果而论它是一项对私业务,也就是说银行不同业务条线的功能、业务间的界限被打通了。另外,原本银行柜台业务是单纯的柜台业务,金库是金库,后台的会计最终核算是会计最终核算业务,前台的信贷员是信贷员。但是现在,只要输入数据,从流水账、风控账、一直到总账,计算机全部完成,这些前后台业务的界限也因为数字技术的应用被打破了。

  第五,风险的界限。原来银行的风险除了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这些以外,其他风险都在控制范围内——包括操作风险、偷窃风险、抢劫风险等,这些都在我们的“砖头墙”里面。但是,由于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银行风险也突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偷盗不需要撬门,在网上也可以进行偷盗,安全性较差的手机也容易被偷盗。另外,银行系统和企业系统进行对接,包括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对接。人们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最终钱都是在银行之间交易,操作失误有可能也会产生影响到银行系统本身的风险。银行和企业系统对接以后,银行的系统升级了,企业却没有进行升级或相应的调整,或者企业升级了系统却没有通知银行导致信息没有及时更新,这都会造成操作风险。总之,风险类型增多了,原来的界限也被打破了。所以从银行角度而言,数字技术为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大变化。

  二、银行经营管理如何应对数字技术发展

  数字技术为银行经营管理带来的变化应当怎样应对?如何更好的应用数字技术改变银行的经营管理?或者说如何改变银行的经营管理来适应数字技术的需要?

  第一,要明确银行和金融企业不仅是商业企业,更是为社会提供效率和价值的企业。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而金融具有最关键的资源配置功能。银行在资金融通中要发挥重要作用。银行自身功能很多,不仅仅是支付或是销售理财产品,所以要从整体的角度来应用数字技术,不能脱离传统银行来讨论数字金融,而应该把整个数字技术、数字金融融入到经营和管理之中,融入到所有的产品创新当中。

  第二,要明确数字技术是一项技术,是一个工具,同时也是银行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渠道不能反过来以数字技术为主,银行业务为辅。举个例子,在摄影展览上,经常看到拍人物的看不起拍风景的,拍鸟的看不起拍人的,玩胶卷的看不起玩数字摄影的。有一次胶片摄影展上,我专门请人介绍了一组照片有什么特点。介绍到一张照片时,那人说这张照片特别好,充分体现了相机的某些特点。我不懂相机,但当时就问摄影师是为了摄影而利用好相机、还是为了体现相机的功能而摄影呢?我相信相机是为摄影服务的,而不应该反过来为了体现相机的功能而拍照。数字技术的应用也存在相似的问题。如果把数字技术或互联网看成一个“空”,银行业务就是“有”。把“有”放到“空”里面,“空”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也就是真空妙有。不能为技术而技术,而是要让数字技术为客户服务,为整个经济服务。

  第三,从银行对外的角度来看,基于前两个角度,我们必须深入实际了解经济发展的现状,包括整个经济形态、企业形态的变化,发现企业的需求,挖掘经济的需求,来创新银行的产品。这在当下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就个人而言,现在我们对金融的需求和30年前完全不一样。30年前所谓的金融需求基本上只是存款、取款,最多还有汇款,个人没有贷款需求。但是现在不仅有存款,也有贷款,同时还有移动支付,人们时时刻刻都可以进行金融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如何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和以前完全不同,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人都有不同习惯,必须深入到实际经济生活中考察每一个人。

  再比如说企业。以生产话筒的企业为例,企业生产需要海绵外罩、铁杆、电线以及一系列的配件。以前的企业之只需要找到上游企业进行采购,交易就结束了,至于上游企业的盈亏则与本企业完全无关。企业将生产出来的话筒按照出厂价卖给批发商,交易完成之后批发商的行为也与本企业无关。但是现在的企业、特别是讲究品牌的企业不同,这些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会关注上游企业,包括其技术、管理能力等,而且要帮助它生产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零配件,上下游企业相互之间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互助共赢的关系。和下游企业之间也是同样道理,本企业追求良好的售后服务,所以对下游企业的售后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同时也要关心下游企业的盈利,如果营销困难、无法实现盈利,自然也不能很好地销售本企业的产品。在处理这种上下游关系时,银行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再比如说现在企业在经营当中,很多人说企业杠杆高,其中一个杠杆是负债。企业要生产,又要保持正常的流动资金需要,但是在杠杆率已经很高、不能再加杠杆的情况下怎么办?银行可以通过数字技术以及其他技术为企业提供流动性服务。银行收取企业的流动资产——如承兑汇票——进行管理,包括真假甄别、到期托收等,同时在票据的金额范围内给予企业一个授信。和企业签订协议后,银行将自己的技术系统和企业的系统相连,企业之后只需要在网上操作,就可以在额度内使用资金,并在数日内归还,银行按天计息。这和传统的贷款完全不一样。企业申请传统贷款时倾向于多申请贷款,因为无论借贷还是还贷都需要复杂的审批。但是现在,还贷不需要再进行审批,全部可以通过网上操作完成。银行只需要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利用数字技术解决企业的需求。同时,流动性服务降低了企业的平均贷款量,也就是降低了企业的杠杆率。即使银行利率不降低,企业也愿意借贷,因为贷款总量减少,贷款成本降低,融资成本也就下降了。这就是数字技术的力量,但也涉及如何巧妙地利用数字技术。综上,要深入实际进行产品的创新、服务的创新,利用好数字技术。

  第四,从银行内部角度来看,要适应数字技术的特点进行银行内部流程设计。最初,银行利用数字技术主要是希望其代替人工,所以基本上模仿了人工操作来设计数字技术的流程。但是,如果单纯模仿人工流程应用数字技术效率不一定提高。首先,人工智能每步动作都需要从头到尾重新计算,因为数字技术是按一定逻辑运行的,无法像人工操作一样随时随意转换思路。其次,机器自身有它的逻辑。例如一笔储蓄业务,如果整个程序设计正确,机器会自动、精确地完成从现金流水账、储蓄分户账、一直到最终的分类账和总账。但问题是,银行在手工条件下需要在柜台上清点两遍存款数额,之后计流水账时要再数两遍,记账、记到储蓄库时还需要复核。如果按照这样的手工流程设计数字技术流程,效率反而比人工还低,这时就需要改造原本的双人复核制度。这个简单的例子说明流程设计要适应技术自身的逻辑。

  数字技术流程设计的问题又引出了人工配置问题。第一,人类出于“偷懒”的目的进行科技发明,完成科技发明以后发现需要做事情的人越来越多,科技发展并没有让人失业。第二,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更多。无论工商银行还是农业银行,员工一直在增加。除了科技开发人员以外,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分析人员都要增加。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柜台人员、核算人员可以减少;另一方面,对人员能力的需求要进行调整。举例来说,手工条件下对柜台人员的要求非常高,但是工作很累又没有自由,所以员工工作热情都很低。具体来说,柜台人员要钱数得快,算盘打得快、打得准,同时对各种业务的记账规则要非常清楚,还要对不同类型的储蓄利息如何记、如何算非常熟悉,包括对人民银行不断调整的利率做出反应、分时段准确算出利息,还要跟客户解释清楚。但我在香港分行时发现,自从使用了数字技术,香港的银行柜台人员基本都是“笨蛋”,只要知道客户要办什么业务、办理该业务需要按哪几个键就可以了,柜台人员的工作轻松很多。这对银行来说是重大利好,对员工的能力要求降低,成本也大幅下降。此外,这些柜台人员因为不懂业务和技术基本无法作案。原来银行要防范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在手工条件下也是一种斗智斗勇,但是在数字技术条件下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对银行大堂经理的能力要求。第一,上述提及的种种数字技术服务使得诸如存取款的业务不再需要到柜台办理,真正到物理网点办理业务的客户往往要处理一些复杂的业务。这个时候,大堂经理不仅要清楚客户要办什么业务,还要能够解释各种各样的业务,所以高素质的大堂经理才能胜任工作。第二,营销能力。以前银行几乎不做营销业务,后来营销的主要目的是拉关系。但是引进数字技术以后,很多原来银行做的业务现在变成客户在做,特别是银行为企业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为个人客户服务的产品是不一样的。个人客户主要需要标准化的产品,网上操作可以覆盖大众。但是企业客户需要逐一提供服务,银行不仅要介绍系统,还要解释清楚、教会企业如何使用,有时一项服务,如代发工资业务可能需要多次重复讲解。这对银行来说是营销业务,不仅要介绍产品,还要提供指导。

  此外,数字技术改变了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关系,银行的产品也产生了售后服务的问题。银行需要强大的客服中心,随时准备回应客户的咨询。另外,企业上门的售后服务也是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领域。

  最后,运用数字技术时应当注重风险管理。现在银行的风险管理不仅是信用风险管理,还包括操作风险管理。一方面,银行需要和企业做好良性互动,明确当企业调整系统时通知银行进行相应的调整,防范因系统不匹配或是客户操作不当造成银行系统的风险。另一方面,银行和企业的业务相互交叉,在这层复杂的关系网中,银行一些产品的设置本身会不会存在监管风险也值得思考。银行在服务好客户的同时,也要遵守监管的要求。此外,银行还面临一种新的风险——法律风险。银行业务不仅是产品的买卖,更是提供持续的服务。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涉及到银行、企业、客户之间的责任划分,可能存在法律层面的风险,这也是我们在新的数字技术条件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值得强调的是,在数字技术下风险扩散的速度很快、蔓延的范围很广。面对扩散性的风险,一方面要通过数字技术应对,更关键的是在初期的产品、服务设计时就要考察其扩散性,设计相应的防范技术和措施。

  以上是我从经营管理角度对银行和数字技术的特点相配合的一些思考,请大家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 未名湖数字金融研究

  阅读相关报道,请点击:

  孙国峰:人工智能监管有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北大国发院

微信列表

  

  研究机构

  北大国发院智库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

  教学项目

  北大国发院MBA

  北大国发院EMBA

  北大国发院管理博士项目

  北京大学国发院经济双学位

  国发院研究生会

  体育商学

  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

  校友及学生组织

  国发院博士之家

  国发院BiMBA2015PT

  BiMBA2016

  朗润EMBA那些事

  国发院研究生校友会

  北大国发院校友

  教授个人

  马浩教授on战略管理

  京晶课堂

  杨壮谈领导力

  春暖花开

business.sohu.com true 北大国发院BiMBA https://business.sohu.com/20170424/n490557228.shtml report 8253 导读随着金融发展、科技进步,数字技术深刻影响着传统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模式,金融科技在不断提升银行和金融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风险和挑战。2017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