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 宏观

提升企业环保要求利于打造绿色丝绸之路

  

  本报记者 张丽敏

  从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其就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得了很多国家的关注与积极响应。今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五月召开,相信对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讨论热度不减。

  为了让读者能够更为深刻与准确地了解“绿色”所代表的含义、“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对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发挥的作用以及“绿色”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成员国可以达成哪些绿色发展目标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谷树忠,以期作出解答。

  走出去企业须强化环保意识

  中国经济时报:去年,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正式提出了打造绿色、健康、智力、和平的丝绸之路。你对绿色丝绸之路如何理解?你又怎样看待把绿色放在了健康、智力、和平之前?

  谷树忠:打造绿色丝绸之路是保证“一带一路”倡议能够顺利、成功实施的一个前提,亦是一个基础,绿色是前置条件,如果我们没有这样一个前置和基础,就会削弱“一带一路”倡议的号召力。绿色增长是国际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我国在倡议里加入绿色的定义,可以避免遭受其他国家的质疑,也表明我国提出倡议的目的是出于正义。

  并且需要注意的是,绿色丝绸之路的建设,企业应该是主力,很多领域需要企业走出去才能达成合作,但是走出去的企业不仅要带着发展的目的去,还要树立起环保优先、生态优先的理念,千万不要在这些方面出现错误,否则可能会对投资对象国造成损失。因此,走出去的企业需要带有很强的环保意识,涉及到的环保要求也要高于本国,还须严格执行当地的法律法规和环保制度。这也是“绿色”的含义所在。

  “绿色”置于“健康”“智力”“和平”之前主要还是体现了其是基础。我们在追求协同发展的同时,需要兼顾环境问题、生态问题。要将“一带一路”打造成环境友好、生态保育良好的“一带一路”,不能破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国家的土壤、水、大气等环境要素,还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森林、草场,等等。

  中国经济时报:你认为即将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对各国深化绿色发展,建设绿色丝路,发挥着什么作用?

  谷树忠:我认为,应该是打造绿色丝绸之路的这种思想和建议更多地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作出贡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很可能更加强调如何让大家接受“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绿色、健康、智力、和平的丝绸之路可以说是一个愿景,论坛的召开应该是让这个愿景进一步深化。

  同时,绿色丝路建设,需要各有关国家的共同努力,为此可以建立生态环境协作机制,以此来共同应对生态环境方面的挑战。例如,可以成立强有力的生态环境跨区域协作机构,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协调“一带一路”倡议成员国的环保工作建设,也可以共同研发应对环境保护、生态发展等建设与协作中面临的问题,为协同发展作出技术支撑。论坛可以就此展开相关讨论。

  克服多重障碍才能打通“绿色”之路

  中国经济时报:在“绿色”背景之下,哪些绿色发展目标会成为“一带一路”倡议成员国努力的方向? 谷树忠:我认为,在四个方面可以有所进展。

  第一,绿色就意味着在发展时需带有环境保护的意识,而“一带一路”倡议可以让成员国达成这样一种共识。因为“一带一路”倡议虽然有发达国家参与其中,但很多都是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确实在环境保护方面滞后,环保意识也较为落后。如果有环保这样的前提意识,或者是前置的条件意识,发展中国家就会在环保领域得到指导。

  第二,生态环境方面包括和生态相关的信息,应该是透明的、共享的,“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平台可以让成员国加强合作也加强共享,如此一来就可以让各国对于关于生态的信息看得更清楚。

  同时,也利于环境保护、生态保育弱势国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于这一点,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者,应该为倡议的落地,特别是绿色丝绸之路的建设,献出环保、生态领域的修复和保育知识、技能以及人才。

  另外,我建议,在信息共享时还应该坚持对生态环境领域实施监测。事实上,并不是我们严对“一带一路”倡议成员国,在这之前包括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合作就实施了监测,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自然同样需要监测,对于需要放置监测设备的区域要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第三,生态环境领域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在“绿色”背景下,可以强化此方面发展。中国相对成熟的经验、做法、标准、设施可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示范。例如,中国应对极端天气的机制,像目前在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带实施的天气预警机制,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第四,“一带一路”倡议会带动企业走出去,有了绿色的要求,走出去的企业就会带有环保属性。

  中国经济时报:由于新丝绸之路所涉及的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对于实现绿色发展目标的制约有哪些?

  谷树忠:制约方面,我认为,首先,是企业对于“绿色”的投入。对于环保也好、生态也好,基本上投入和产出不相匹配,换句话说是需要长期投入,短期见效比较慢、效率不高。因此,企业容易忽视这两方面,很多时候需要企业能够从长计议,进行战略性投资。企业未来的投资必须具有战略性、互惠性,还要照顾到当地居民的感受,目前来说,企业在这方面的意识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其次,绿色丝绸之路建设需要解决资金问题。现在我们设立了丝路基金,未来应该加大对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投入的支持,给予更多的资金倾向。

  再次,对于当地特有的关于环境、生态的法律法规标准,很多想要走出去的企业不太了解,合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摩擦。我认为,走出去的企业必须在遵守国际通用法则基础上再结合当地的特殊要求行事,目前,很多企业都做得不够。

  最后,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以前一旦出现问题,往往采用私下解决的方法,其实为了更好的发展,应该更为透明,依照规则发展。现在,环保部已经着手出台一些关于保护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中环保领域的规划,而外交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交通部等也都出台了相关要求,这是好的现象。

business.sohu.com true 搜狐媒体平台 https://business.sohu.com/20170427/n490853524.shtml report 2804 本报记者张丽敏从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其就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得了很多国家的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