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 宏观

经济走势跟踪(1762期)中美将打贸易战?

  摘要:继中美开放市场百日计划到期后,8月12日美国政府关于有可能重拾单边主义,对华挥动“301调查”大棒的表态,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对于中美贸易战的担忧。

  经济

  热点

  中美将打贸易战?

  香港商报网讯,华盛顿时间8月12日,美国政府高级官员称,美总统特朗普将于8月14日签署行政备忘录,责成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决定是否对所谓的“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发起调查。此举引发各界对美国采取单边行动损害中美经贸关系的担忧。一旦美方决定发起调查,将首先与中方进行磋商,调查程序可能长达一年。

  美国对华挥动“301大棒”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高级官员于当天举行的电话吹风会表示,按照特朗普指令,莱特希泽将决定是否依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对中国发起调查,尤其是对中国在技术转让等知识产权领域的做法。

  这意味着,莱特希泽或将援引该法第301条,对中国发起“301调查”。该条款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可对他国不合理或不公正贸易做法发起调查,并可在调查结束后建议美国总统实施单边制裁。

  不过,美国官员并未明确说明美国贸易代表将在何时作出最终决定。惟按法律流程,一旦启动“301调查”,美国将首先与中国磋商解决,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则调查可能持续长达一年。

  在被问及调查结束后美国究竟可能出台何种制裁措施时,美国官员表示谈论这一问题“为时尚早”。

  当天吹风会上,对于是否会立刻启动“301调查”、调查之后是否会出台单边制裁措施等均未有定论。

  单边主义工具已然过时

  之所以“301调查”会成为媒体和观察人士聚焦的重点,是因这一诞生于上世纪冷战时期的“单边主义法律工具”在1995年WTO成立后几乎销声匿迹。美国上一次大规模使用“301调查”还是在1980年代美日贸易纠纷期间。由于这一调查由美国自身发起、调查、裁决、执行,因此具有极强的单边主义色彩。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乍得.鲍恩表示,在“301调查”中,美国身兼警察、检察官、陪审团、法官等多重角色。这显然令调查缺乏公正性。“这一法律大体是在有效、国际公认的争端解决机制(WTO)诞生前使用。”鲍恩说。在WTO成立后,其争端解决机制便成为解决贸易纠纷的公正和权威平台,这也令“301调查”失去存在价值。曾任奥巴马贸易政策顾问的鲍恩表示,正是考虑到这种单边主义行动有违WTO精神,容易招致贸易伙伴报复,此前数届美国政府均谨慎回避这一法律工具。

  强硬贸易策略饱受质疑

  事实上,此前就有美国媒体援引消息人士说,特朗普政府或于8月初宣布对中国启动“301调查”。惟这一决定的推迟,以及吹风会上美国政府官员的含糊表态,显然反映出特朗普政府的犹豫和内部分歧。这并不是推崇“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政府第一次尝试单边主义贸易策略,也并不是特朗普政府第一次遭遇内部分歧和多方质疑。

  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同样依据一项已在WTO成立后就几乎不再使用的法律——《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授权商务部就进口钢铁和铝产品是否损害美国国家安全启动调查。但由于遭到包括内阁成员、美国商界和外国盟友的罕见集体反对,该调查结果未能在6月底如期公布。随后,特朗普也不得不说:“我们目前不想做了。”

  其他特朗普在上任后不得不放弃的强硬贸易承诺还包括: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45%关税,等等。

  贸易战不能解决经贸问题

  对于美方可能启动“301调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8月3日即表示:“任何世贸组织成员采取的贸易措施,都应该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他强调,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双边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共赢的,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出于对美方单边主义举措可能引发贸易战的担忧,国际金融协会日前呼吁,“两国应进一步发掘各自比较优势和贸易新机会”,而非通过贸易战来解决问题。

  中国引领新全球化

  截至8月13日,中国在一个月内已经三次遭遇来自美欧等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在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暗流汹涌之际,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队”将扮演何种角色?

  新全球化领跑者

  中国将成新一轮全球化的领跑者。

  全球化受阻已成当前困扰世界经济的一大严峻挑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姚枝仲指,这有可能引发各国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使正在复苏的全球经济重陷衰退。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表示,逆全球化是今后最大的全球性挑战之一,无论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深受其害,必须将其转变为新全球化。所谓“新全球化”,是更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全球化。当前,发达经济体扛不动自贸大旗的现实问题,给了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推动新全球化的“天时”;周边大国崛起是“地利”;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特色大国伙伴关系网络则是“国和”。

  胡鞍钢称,身为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世界最大的利益相关者,中国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机遇,从上一轮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转变为新一轮全球化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中国已经准备好了”。

  海外也对中国在推动经济全球化方面扮演更重要角色亦有所期待。“中国是开放世界经济体系的关键支持者,对全球化的贡献令人敬重。”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肯特·凯尔德(Kent Calder)称,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庞大体量以及对自由贸易的坚定支持,“我确信中国将在设置国际规则、促进全球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全球治理体系改良者

  中国将是全球治理体系日益重要的改良者。过去几年间,中国对完善全球治理的贡献引人注目:“一带一路”建设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均已从构想变为现实,且都在加速推进;在中国努力下,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成为G20发展史上成果最多的峰会之一。

  “中国正在由浅入深、由局部到全面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胡鞍钢说。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研究项目副主任甘思德(ScottKennedy)也称,中国已在全球经济治理的多个领域扮演了“主要角色”。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表示,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从全球治理体系的边缘走向中心的过程不是对现有体系的挤压或碰撞,而是融合;中国对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态度是改善、改进,而非颠覆性的改变。

  公共产品供应者

  对一直追求互利共赢的中国而言,为周边国家乃至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胡鞍钢表示,当前世界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和治理赤字,归根结底是全球性公共产品赤字。在此情况下,走进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必须将自身发展“两个一百年”目标与世界发展进程紧密结合,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为全球治理贡献更多方案和智慧。

  魏建国认为,针对目前全球金融脆弱性加大,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议》,贫富差距已超警戒线等局面,今后中国应着力在金融监管、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收入分配不均等方面提供更多全球性公共产品。此外,在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建立和输出“中国标准”“中国规则”。

  外媒:中美开打贸易战机会不大

  美总统特朗普试图对中国祭出“301条款”,外界担忧这将加剧中美两大经济强国的紧张关系,甚至爆发贸易战。不过,据英国金融时报分析,“301调查”需时较长加上地缘政治因素,中美贸易战开打机会不大。

  美政府对华贸易政策改变?

  路透社称,美国这一行动最终可能导致对中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不过,该社注意到,有不少美国官员对此表示异议,如美国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舒默(Chuck Schumer)。“特朗普总统还是那个风格:对中国态度强硬,但行动软得超出所有人想象。”舒默在一份声明中称,而且,“可能发起的调查或持续长达一年”。因此,“现在猜测会对中国采取什么行动为时尚早,这个问题可能会通过协商一致解决”。

  特朗普应慎使“301大棒”

  “第301条款是贸易政策的钝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社评指,想利用“301条款”(相当于大棒的贸易外交工具)等工具迫使中国屈服,可能适得其反。根据301条款(自从1995年WTO成立以来便不再广泛使用),美国实际上将在它认为不平的各种事件中同时扮演法官、陪审团和行刑者的角色。利用此类强硬武器可能被中方视为极端挑衅行为,有引发全面贸易战的风险。

  该报8月13日又发文从现实情况分析指,就像特朗普其他挑衅性贸易提议一样,这项行动可能永远也不会成为事实。比如,他在竞选期间承诺退出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也曾提出对中国商品征收45%关税,而这两项提议都未成为现实。该报亦提到,可能发起的调查时间跨度超长。调查期间,可以预期白宫与北京将展开大量谈判、游说及辩论。此外,地缘政治也是贸易战不太可能开打的因素。特朗普政府需要争取中国支持联合国对朝鲜的制裁措施。

(综合消息)

  国际

  经济

  美国经济将持续扩张

  接受路透社调查访问的分析师多数认为,美国经济扩张将再持续两年或以上。自从美国2007年至2009年爆发金融危机之后,至今仍在经历非比寻常的漫长复苏过程。美国经济此次的增长阶段已持续了96个月,路透社的分析指出,如果这次调查得出的预测能够实现,美国经济将创下150多年以来最长的扩张期。

  路透社8月7日至10日访问了100多名经济分析师,这些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分析师认为,美国近期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如事前预估那样快速复苏,因此都把美国的增长预测略微调低。

  尽管如此,在针对美国商业周期的询问中,57名经济师中仍有34名认为,美国的经济潜能不容忽视,其经济扩张仍可持续至少两年。21名经济师认为,经济扩张可持续两三年,13名更乐观地认为可持续超过三年,其余的23名认为只能持续一两年。

  特朗普政府的目标,是要争取通过减税,推动经济年增长率达到3%。但因为各项重大法案,如废除与取代奥巴马医保法案等都无法在国会获得通过,推出重大财政刺激计划的可能性降低。加上美国经济并没有显露强劲增长动力,因此仍无迹象显示有望实现此年增长目标。

  根据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的数据,按美国现有经济走势,今后的年增长率很可能继续偏低,整体的增长趋势大约是2%。该研究所估计,今年第二季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6%,比7月预估的2.7%低。

  路透社分析指出,虽然美国已经接近全民就业的水平,但工资增长缓慢,造成消费开支也放缓。而特朗普政府的减税措施不大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这些都会影响美国的经济展望。此外,美国通货膨胀率可能要到2018年最后一季,才有望达到美国联邦储备局的2%目标。

  对于联储局接下来的举动,经济分析师认为,联储局应会在今年9月宣布缩减资产负债表,并会在10月或12月加息。不过,一些分析师担心,联储局过早缩表会损害美国经济复苏。美银美林全球经济分析师海利斯说:“迟点加息,那以后还可再加息,因为若通胀率提高,加息对经济的冲击就没有那么大。”

(联合早报,2017.8.13)

  日银总资产超越美联储

  截至6月底,日本银行(央行)的总资产突破500万亿日元,超过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日银持续大量购买国债等金融资产,正积极想方设法达成2%的物价上涨目标。另一方面,美国和欧洲的物价则出现上升,寻求退出货币宽松战略。日本银行是否将与美欧背道而驰,独自持续增持资产?这对日本经济和日本银行的财务将产生何种影响?

  日本银行截至6月底的总资产达到502万亿日元,规模匹敌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按1美元兑换110日元计算,达到4.56万亿美元,6月时超过了美联储(4.46万亿美元)。自美联储2008年启动量化宽松以来首次逆转。同时逼近欧洲中央银行的543万亿日元(4.20万亿欧元)。

  美国将于9月确定缩减所持资产,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也透露“将于秋季讨论”减少资产购买。如果日本银行今后继续以每年80万亿日元为目标增持国债,2018年日本银行有可能超过欧洲央行,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中央银行。

  日美欧央行购买国债,是为了避免物价持续下跌的事态。如果大量购买国债,市场利率将下降,有助于经济复苏和物价上升。欧美的物价已开始上升,正在考虑货币政策的正常化。

  另一方面,日本的物价上升率仍徘徊在0%附近。日本银行处于不得不继续货币宽松的局面。7月,日本银行将2%上涨目标的达成时间推迟至“2019年度前后”,计划在此之前增持资产。

  日本银行大量持续买入国债,银行和人寿保险公司等投资者已从国债市场退出。将来即使日本银行想要抛售国债,买家也很少,由于利率剧烈波动,有可能对经济构成打击。

  如果启动加息,日本银行的财务基础将日趋不稳定。如日本银行从商业银行购买国债,商业银行将把相应资金作为活期存款存入日本银行。该利率也不得不提高,利息支出将随之增加。有可能侵蚀日本银行仅为7万亿日元、占总资产逾1%的自有资本,出现资不抵债。

  东短研究(Totan Research)社长加藤出指出,“在利率几乎为零的状况下,国家容易增加贷款。日本银行应该详细说明,将来的国民将付出代价”。

  当然,利率下降具有促进设备投资和住宅购买的效果。也将导致日元贬值,有助于出口企业的盈利改善。日本银行需要保持这种经济刺激效果和资产膨胀副作用之间的平衡。

(日经中文网,2017.8.14)

  中国

  经济

  “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机遇

  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澳门大学全球事务总监兼校长特别顾问冯达旋为FT中文网撰稿认为,只要各国在互利共赢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更多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定能为彼此提供各种经济机遇。

  现有理论难分析“一带一路”

  由于“一带一路”并不仅是经济措施,也并不局限于单一的科技、地缘政治或文化交流,它是上述所有领域的集合体。只有将这些领域全面纳入考虑,才能理解这个倡议的深刻内涵。需要重点提出的是,在发展“一带一路”理论的过程中,各国学者对其它文明和地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点的包容与尊重是至关重要的,也有助于“一带一路”理论体系的快速形成。

  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学者们,目前主要通过以下理论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

  最多学者以国际关系学理论来研究“一带一路”,有学者提出该倡议是中国的西进战略,是要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竞争。但笔者认为,国际关系学解决不了“一带一路”提出的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的问题,以国际关系学理论来解释该倡议有所偏颇。

  为数不少的学者是以地缘政治学理论来分析“一带一路”,虽然政治学有经济学所理解不了的动机,但是,所有政治都是“家门口的事”(All politics is local),对于很多国家而言,其“家门口的事”是如何发展经济,如何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并从中受益,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正是可以协助各国解决“家门口的事”,因此,仅用地缘政治学理论来分析“一带一路”,并不完全正确。

  以区域经济学理论来分析“一带一路”的也不少,然而,“一带一路”提出要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向全球经济提出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模式,区域经济学理论并无涵盖这些内容。

  文化经济学理论也是部分学者用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虽然文化有助民心相通,打造文化产品有助推动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但文化+经济如何解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问题、如何令沿线国家认可、接受中国的文化及产品、如何解决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由此可见,文化经济学也并不能解释“一带一路”的所有现象。

  至于有学者提到的发展经济学理论,这套理论比较适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但并不适合沿线国家的发达国家,也不适合金融领域的互联互通。

  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可以用全球化理论来解释,虽然人类所面临的经济、政治、生态等问题则越来越具有全球性,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各国的国家主权事实上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一带一路”的内涵,并非是为了通过全球化来干涉他国的主权和内政。

  除了上述几个理论之外,还有以下一些理论用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例如历史地理、生态环保、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区域国别、民族宗教、公共外交、民间外交、地方外交、全球价值链、全球生产链、全球产业链;全球治理、公共产品;国家形象、舆论传播;公共政策以及信用等。

  “一带一路”原创理论有不足

  针对以上理论体系的缺陷,并根据“一带一路”的内涵,有学者提出了“一带一路”原创理论:双环流理论、全球互联互通理论和共同现代化理论。

  双环流理论指的是“一带一路”是中国在全球价值双环流结构中,构建以中国为主导的亚欧非大区域治理平台,平衡经济治理与社会治理,从而促进本国产业结构升级,以实现和平崛起的一套全球治理机制。然而,该理论的问题在于,“一带一路”范围并不仅限于亚欧非,而是全球任何认可该倡议理念的国家,都可参与其中。此外,若“一带一路”仅以中国为主导,离开美国、日本和主要欧盟大国的参与,全球治理有缺陷。

  全球互联互通理论指的是,互联互通目的在于促进相关国家之间交往的便利化和流动性,互联互通是一种平等的关系网络,沿线国家间“不通”的地方少了,彼此容易从更强的关系网络发展到合作共赢的共生体系中。“对接”是互联互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词汇,合作各方将彼此需求对接,强调的是平等和相互尊重,是合唱而不是独奏。该理论的问题在于,首先要做到这一点,“一带一路”的理论基础应该且必须包含其它文明的行为方式与方法,并对此有深刻的理解,而且“一带一路”仅是“对接”的话,又如何为全球的经济发展探索出一条比当前更有效的发展道路,以及如何凸显中国智慧、中国模式对全球经济复苏、经济稳定的作用?

  共同现代化理论是指以实现人类不同层次共同利益为目标的、以多个国家组成的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国际共同体推进的现代化道路,它以合作共赢为核心原则,采取国际合作的方式,充分考虑人口和生态环境因素,追求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理论的问题在于,如果只谈发展,则缺乏了文化层面的互联互通,况且,“一带一路”沿线中,不少是发达国家、地区,已经实现了现代化,进入了后现代的阶段,“一带一路”建设也需要注重这些进入发达国家、地区的具体诉求。

  “一带一路”是无处不在经济学

  因此,为了弥补上述理论的不足,以及真正体现“一带一路”的内涵,笔者提出了“一带一路”的一个原创理论:无处不在经济学(omnipresence economics)理论。

  无处不在经济学理论指的是,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和平合作和开放包容的规范性力量(Normative Power),借助中国的文化价值准则和中国发展模式,与西方国家努力构建不同文明相互理解、互相促进的格局,并共同推进文化融合创新,以及进行“第三方市场”合作,共同向全球推出新的文化产品和移动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产业,以此引导世界发展潮流,推动全球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主动深入了解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历史、文化、生活和希望发展的诉求,以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产能合作为“双核心”,并在文化、金融、环保等领域增强合作,为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中国的智慧、中国的方案。通过中国与环球各国的互联互通,以无处不在的经济合作形式,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无处不在经济学的根本原则,则是我们在文章开头所提到的,即它必须是全面包容的、和平的。

  无处不在经济学理论的意义在于,2008年爆发环球金融危机之后,环球经济欲振乏力,惟西方国家不但自顾不暇,亦难寻拯救世界经济之良策,凸显当前由西方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已难奏效,亟需变革。面对环球经济的窘境,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希望更加主动地去了解全球的发展趋势,更加深入地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融合及文化交流,更加注重稳定和完善国际金融体系,以此了解各国人民所需,了解世界经济发展所求,为全人类的福祉,作出中国应有的、力所能及的贡献。

  至于无处不在经济学理论的具体形式,则主要体现在与美国的合作、与欧洲的合作、与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中国自身发展需求、稳定和完善国际金融体系这五个方面。

  在与美国的合作方面,在上世纪的互联网时代,美国向全球提供了“三片”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获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国民众喜爱。所谓“三片”,第一片是薯片,无论是麦当劳还是肯德基,背后是美国的快餐文化。第二片是荷里活影片,背后宣扬的是美国的文化价值观。第三片是计算机、手机芯片,背后代表的是美国的创新文化。美国的这“三片”,曾经引导了世界潮流,推动了全球科技的进步,其中衍生出各种与“三片”的相关产业,既推动了欧美自身的经济发展,又推动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然而,全球已经出现了由移动互联网、智能智造等产业为主导的“无所不在经济”(Omnipresence Economy),美国不再独占鳌头,中国已成为其中的领头羊,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及网络支付领域,如中国2015年手机移动互联网的零售额已高达3340亿美元,是美国市场的3倍多,而且,不但中国手机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每年将以双位数的增长,而且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例如拥有大约6亿人口的东南亚国家,有超过2.5亿人使用智能手机,普及率高达41.7%,手机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更为迅速,每年市场规模高达数百亿美元。中美如能加强该领域的合作,找寻新的发展机遇作为经济发展新引擎,更能够把握住“无所不在经济”所带来的机会。

  在文化分工合作创造新经济效益方面,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可说明中美合作的必要性。众所周知,中国有功夫,中国有熊猫,但美国好莱坞却有《功夫熊猫》,这说明了银幕无国界(Screens Without Frontiers),面对中国13亿的人口,面对中国影视市场每年1650亿元人民币,2020年之后每年市场高达50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美国只要和中国在文化领域进一步合作,打造更多类似《功夫熊猫》的作品,无疑可轻易让中国民众产生文化“通感”,轻易地抓住中国蓬勃发展的影视市场,进而通过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将影视作品输往沿线国家,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这说明了虽然中美在文化领域各异,但也可结合、共生及创新。在这基础上产生的新文化,背后需要有分工合作,需要打造新的文化产品,以此带来文化“通感”、文化合作和产生经济效益。

  以此类推,中美两国文化分工合作,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很有可能将成为一个成功案例,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模仿和借鉴,这将更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彼此文化的互相了解,以及互联互通,在这基础上打造更多文化产品以推动各自的经济发展。

  相信中国与美国开展合作,加上中国未来将继美国提出的“三片”(薯片、影片和芯片)之后,向全球推出诸如移动支付、智能制造等的“三X”产品,这肯定也可以给所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新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此推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毫无疑问,这样的发展甚至对全人类都会有正面的影响,同时也能获得世界各国的认可。

  在与欧洲国家的合作方面,“一带一路”不能是也不是中国的独角戏,而是与世界各国的大合唱。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仍疲弱、且面临下滑的压力下,中国提出“第三方市场合作”,与欧洲多国优势互补,进行联合体投标、联合生产以及联合投资等新型合作,在尊重第三方国家(通常是发展中国家)意愿的前提下,推动第三方国家的发展,实现三方互利共赢。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欧的“第三方市场合作”,实质是对冲(hedge)非对抗(confrontation),因为与中国相比,由于历史原因,欧洲国家对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深厚历史渊源,对当地了解甚深、人脉丰富且有丰富运营、管理的经营,加上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合作”有利于分摊投资风险,以及减少中国与欧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独立投资时可能出现的对抗,增加对冲、合作的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第三方市场”也有需求,“第三方市场”要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也亟需来自中国的相对较为低廉的产品价格、中高端制造能力,和来自欧洲的高端技术、先进理念。如果能够吸引中国和欧洲合力投资,对“第三方市场”是更佳选择。在这样的愿景之下,中国已和法国、英国、西班牙和德国等欧洲国家,及韩国、澳大利亚等亚太国家就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达成重要共识,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欧洲国家、发达国家参与“第三方市场合作”。

  因此,中国与欧洲国家的“第三方市场合作”,不但是中国与欧洲双边合作模式的新突破,也是国际合作模式新的探索,更有利于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

  在与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方面,新兴国家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单一,产业结构仍较落后,对外资需求依赖甚高和国内政治纷争不断等问题欲解难解,不但冲击了经济的正常运行,而且已逐渐隐现危机的苗头。在欧美国家的资金“班资回朝”自救之下,“一带一路”将为新兴国家带来更多的投资资金,更多的商贸合作项目,与新兴国家共同分享相关商机,这不但会为经济发展提供助力,更能与新兴国家一起共同提升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体系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而且,虽然新兴国家各自要面对各自的困难,但毕竟都已晋身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大国,未来若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继续加强经贸、金融和等领域的合作,以及加强国民的人文素质,培养思想多元化,增强国际责任、进一步进行民主建设,未来很有可能成为明天引领世界经济、社会和文明的一股主导力量。

  对于工业化程度相对不高,制造业产值占GDP比重仍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在政策、资金、贸易、设施和民心等五个领域加强互联互通,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资金,以提升其制作技术和工业化水平,并展开自贸区、产业园区的合作,深挖国际产能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领域,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整体的发展。

  对于中国而言,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将逐步增加,资本输出将最终超过资本输入。这正是中国近年来的情况,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正在渐渐完成从一个资本净输入大国向资本输出转型的过程。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则是适应了这个发展趋势,也为推动企业更好、更深地“走出去”提供了重大契机。也就是说国家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资金、人才、技术会有输出的需求,历史选择了“一带一路”,作为这个输出口 。

  与此同时,中国的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虽然已逐渐形成一个增长极或经济中心,但由于生产要素的边际回报(marginal return),随之出现递减的现象,导致整体成本上升。中国的产业希望进一步扩充生产规模,但却出现了“规模不经济”的问题,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产业及生产要素向周边相对落后国家、区域流动,便有可能产生扩散、辐射效应,一方面可拉动周边落后国家、区域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这些周边国家、区域的经济增长,又能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一个上升的循环累积过程。

  这是以中国的规范性力量,通过先富起来的国家协力,带动后富起来的国家发展,后富起来的国家又反过来促进先富国家深度发展,如此循环下去,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也是体现了“一带一路”是要打造人类命运的共同体的内涵。

  可稳定完善国际金融体系

  在稳定和完善国际金融体系方面,首先,由中国倡导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已成为一个跨越亚、欧、非、拉美的国际性多边金融机构,功能主要是为繁荣各国的经济解决资金缺口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对国际金融体系注入更多资金、弥补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缺口上,由此可见,亚投行是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改良而非颠覆。

  其次,随互联网迅速发展衍生出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金融科技,带来了新的金融产品,绿色金融的发展也成大势所趋。面对金融领域的新情况,新的交易模式和市场游戏规则,目前全球金融治理未能与时俱进,大多仍纠缠于传统的金融市场和产品,未来,金融体系的国际协作必不可少。当前,中国在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金融科技及绿色金融领域已走在前列,中国未来将与各国一起合作、协调,在金融监管制度、监管框架、法律框架等方面加强对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的监管、引导,使之满足促进全球金融发展、完善治理的新需要。

  再次,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成立了亚洲金融合作协会。 随着亚洲经济的持续发展,亚洲区域性银行逐渐崛起,区域间的金融活动也会越来越多,亚洲各国除了在贸易金融、跨境银团贷款、保险理财业务、反金融诈骗犯罪和高端金融业务教育培训等领域加强合作之外,未来将在亚洲金融合作协会这个平台上,结合新兴科技、创新产业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以及金融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移动化的趋势,探讨有关区域金融的重新整合。

  在全新的亚洲区金融平台上,中国与亚洲各国共同推进跨文化客户的金融管理,以及构建亚洲国家的金融数据库尤其是在加强交易源流(Deal Flow)的共享等领域的创新的可能性,以在国际金融治理中增强亚洲金融在国际金融体系的话语权、影响力,和促使亚洲金融成为平衡国际金融体系发展的重要一环。

(FT中文网,2017.8.9)

编译、整理:李彦松;责任编辑:王砚峰

business.sohu.com true 搜狐媒体平台 https://business.sohu.com/20170817/n507175651.shtml report 13147 摘要:继中美开放市场百日计划到期后,8月12日美国政府关于有可能重拾单边主义,对华挥动“301调查”大棒的表态,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对于中美贸易战的担忧。经济热点中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