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姜超:中国未来一定不是继续放水、回到计划管制经济

  摘要:姜超认为,通过收缩供给来改善部分行业盈利是权宜之计。靠计划就永远有效的话就没有必要转型市场经济了;计划赶不上变化,过去的供过于求在涨价以后就变成供不应求,上游价格大涨对中下游行业形成巨大伤害。而巨大地产泡沫的背后重要支撑也在于住宅用地供给的严格管制。

  本文作者海通宏观姜超团队,原文标题《是该减少供给,还是提高供给效率?——海通宏观债券每周交流与思考第231期(姜超、周霞、顾潇啸)》。

  上周美日股市继续下跌,欧洲和韩、印、港等新兴市场股市小幅反弹,黄金冲高回落,石油和钢价震荡,有色金属价格走高,国内股涨债平。

  美国启动贸易保护。在特朗普的指示下,上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启动对中国的301条款调查。而在历史上,美国曾在7、80年代对日本先后启动了普通301条款和超级301条款,出口被堵的日本实施了刺激地产的错误政策,最终走向了泡沫经济。因此,301条款更像美国打击竞争对手的神器,但其与WTO所倡导的自由贸易精神严重不符。从经济学上分析,由于中国的出口物美价廉,因而限制中国出口只会使得美国进口成本上升,导致其企业和居民福利的损失,对美国经济弊大于利。我们一方面应该从WTO框架反对其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但在应对上则不宜开启贸易保护,而应该开放服务业等市场逐步缩小对美顺差,则有望提高市场效率、获得双赢。

  收缩供给促进公平。在过去两年,得益于供给侧改革的大力推进,我们去化了过剩产能和过剩库存,也使得持续低迷的钢铁煤炭等上游行业、以及三四线房地产行业盈利改善。从经济整体而言,是在变得更加公平。以往的企业盈利主要集中在下游行业,而供给侧改革提高了中上游行业盈利。以往中国的房价上涨主要在一二线城市,而通过央行贷款和棚改货币化安置,三四线城市房价也大幅上涨,三四线的有产阶级也受益于财富效应,对短期经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供给收缩降低效率。但是在我们看来,收缩供给确实改善了部分行业盈利,但是对经济增长的潜力却未必有利。历史上,最著名的供给收缩发生在70年代,OPEC集体联合减少了全球石油供给,确实在短期大幅提高了能源行业的盈利,但结果产生了滞胀,导致了全球经济十年停滞。反而是之后深海原油、页岩油等的出现增加了石油供给,油价在80年代以后几乎未涨,全球经济步入了繁荣的30年。

  降低无效供给,提高有效供给。因此,我们认为供给侧改革或被市场误读,真正的供给侧改革应该是提高供给的效率,这里面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降低无效供给,比如说淘汰技术落后不符合环保或者安全标准的产能;另一层含义则应该是增加有效供给,在当前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说明这些行业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供不应求,因此对于符合环保和安全标准的先进产能,应该及时增加供给力度,而不是对某些民营企业的先进产能也全面关停。

  改革供给提高效率。在经济增长模式中,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代表了三大生产要素,因此经济增长潜力的提高背后是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中国经济过去30年的繁荣得益于人口红利、城市化和改革开放,人口红利增加了劳动力供给,城市化使得劳动力从落后的农业转移到更有效率的工业服务业,对外开放带来了资本和技术,而从计划向市场经济的改革则提高了经济的效率。当前中国经济的真正挑战在于生产要素发生了变化,人口红利出现拐点,城市化率突破50%以后农村转移劳动力变慢,资本投入已经过剩,而在成为第一贸易大国以后出口的潜力下降。因此,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寻找新的增长动力,而我们认为大学生为代表的人口质量红利,以及创新和改革是未来的希望所在。我们现在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是十年以前的十倍,而支付宝等创新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在移动时代领先全球,但更值得期待的则是改革。

  联通混改重大突破。上周中国联通公告混改方案,引入腾讯、阿里巴巴、京东、中国人寿等战略投资者,完成混改后联通集团持股36.67%,新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合计持股35.19%,虽然方案被暂时撤回,但联通混改初步方案在股权比例上有重大突破,意味着新一轮混改有望真正实现国企股权多元化,增加国企经营效率。

  国企混改提高效率。从06年到16年间,中国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从8000亿上升到1.17万亿,年均增幅为3.8%,而同期私营企业利润总额从3000亿上升到2.43万亿,年均增幅为23.5%,这充分说明民营企业的效率要远高于国有企业。因此,如果能够大力推进国企混改,引入民企作为国企的重要股东,就有希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打破市场对国进民退的担忧。

  相信计划还是市场?在金融危机以后,美国和欧洲都先后复苏,其本质是通过经济衰退,去掉了无效的经济和金融组织,留下来了更有活力的经济。而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走经济衰退的模式,因此需要通过收缩供给来改善部分行业盈利,减少了大规模失业的冲击。但这一定是权宜之计,因为靠政府确实可以改善供需,但如果靠计划就永远有效的话我们就没有必要转型市场经济了,原因在于计划赶不上变化,没有人知道未来的供需,过去的供过于求在涨价以后就变成供不应求,上游价格的大涨对中下游行业形成了巨大伤害。而巨大地产泡沫的背后重要支撑也在于住宅用地供给的严格管制。所以我们可以短期通过行政收缩供给稳定经济,但根本之计应该是制定好环保等游戏规则,将行业准入放开,释放企业的活力。

  在人口红利拐点和债务过剩的背景下,中国的未来一定在于控制货币发行,同时大力改革、大力开放、大力创新,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而不是继续放水、回到计划和管制经济。

  来源:华尔街见闻

business.sohu.com true 搜狐媒体平台 https://business.sohu.com/20170820/n507641129.shtml report 2544 摘要:姜超认为,通过收缩供给来改善部分行业盈利是权宜之计。靠计划就永远有效的话就没有必要转型市场经济了;计划赶不上变化,过去的供过于求在涨价以后就变成供不应求,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