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德国国家概况、投资机遇及风险分析(民银智库国别报告之六)

前言: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助力工商企业“走出去”及商业银行国际化,民生银行研究院将陆续推出国别研究系列报告。本期报告概述了德国的基本国情、经济状况、政策环境、国际机构评级状况及近年来与我国经贸往来情况,重点分析了我国工商企业在德国的投资机遇和风险,以及中资银行在德国的发展机遇和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如需报告全文,请与文末联系人联系)。

一、德国概况

1.基本情况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陆地边界全长3757公里,海岸线长2389公里,国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略小于我国的云南省),居欧盟第四位。德国是欧盟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29人。德国以德意志民族为主体,也有为数不多的索布人、弗里森人、丹麦人和犹太人等其他民族。

德国实行议会民主制下的总理负责制。主要政党包括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德国社会民主党、左翼党、联盟90/绿党、自由民主党、德国海盗党、德国共产党、德国选择党。本届联邦政府由基督教民主联盟党和社民党于2013年12月17日组成,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安格拉·默克尔为政府总理。在2017年9月的新一届联邦议院选举中,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以33%的得票率保持最大党地位,但得票率比上届选举下跌了8.5个百分点,让默克尔陷入组阁难题。

德国政府将欧盟和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作为外交政策的两大支柱,持续推进欧盟一体化进程和结构性改革,致力于欧盟团结和联合自强;保持与美国的紧密盟友关系,将其视为德国外交政策基石之一;继续利用自身地缘和政治经济优势,深化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维持在该地区传统影响力;重视新兴市场国家作用,加强与中、印等国的协调合作,将中国视为德国和欧洲重要战略伙伴;通过向非洲、拉丁美洲推广德国政经模式,谋求扩大影响。

德国自然资源较为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之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2/3的初级能源需进口。

2.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得益于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制造业强国战略、审慎的金融体系、稳健的房地产市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等五个方面的支撑,德国经济社会长期保持稳健发展。

2016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1339亿欧元,增长率为1.9%,为近五年来的最快增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8125欧元。货币金融方面,德国货币供应与经济发展总体相符,2015年、2016年德国M2/GDP的值分别为0.86和0.87;国际储备保持稳定,截至2016年底,德国黄金储备为1257.03亿美元,外汇储备为368.86亿美元。财政收支方面,2016年德国公共财政总收入14114亿欧元,总支出13877亿欧元,财政盈余237亿欧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0.8%,连续第3年实现财政盈余,财政盈余占GDP的比重从2014年的0.3%提高至0.8%,财政状况持续改善。贸易与国际收支方面,2016年德国货物贸易继续微增态势,进出口额为23937.3亿美元,同比增长0.7%。其中,出口额为13390.7亿美元,增长0.9%;进口额为10546.6亿美元,增长0.3%;贸易顺差2844.1亿美元,增长3.4%。2016年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525亿美元,连续第12年实现外资净流入;2016年国际储备总额1840亿美元,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在2000亿美元左右波动。债务状况方面,截至2016年底,德国联邦、州、县及社保对外负债总额为2万亿欧元,较年初减少161亿欧元,降幅为0.8%。产业结构方面,作为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德国侧重重工业,汽车和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部门是支柱产业。食品、纺织与服装、钢铁加工、采矿、精密仪器、光学以及航空与航天工业发达,主要工业部门产品一半以上销往国外。

3.政策环境

货币政策方面,德国是首批加入欧盟货币一体化进程的成员,自2002年欧元正式上市流通开始。2017年3月9日,欧央行议息会议决定维持利率和资产购买规模不变。9月7日,欧央行议息会议维持主要再融资利率0.0%不变,维持隔夜贷款利率0.25%不变,维持隔夜存款利率-0.4%不变,月度资产购买规模维持600亿欧元不变。10月13日,欧央行行长德拉吉在向华盛顿国际货币和金融委员会提供的声明中表示,受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的支撑,欧元区经济扩张强劲且范围广泛,但由于衡量基础通胀的指标仍未出现令人信服的可持续上行趋势,因此欧元区仍需要继续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措施。尽管包括德拉吉在内的欧央行多数委员认同逐步退出QE计划,但欧央行资产购买规模今年年底将达到2.28万亿欧元,目前欧央行管理委员会对于当前QE到期后是否削减购债规模和延长购债时间等问题仍存在高度分歧。

财政政策方面,根据预算方案,2017年德国的财政支出将达到3291亿欧元,较2016年增加122亿欧元。其中,安置难民和应对恐怖威胁方面投入70亿欧元,主要用于增加警局和情报部门的力量;联邦国防预算将提高27亿欧元,达370亿欧元;人道主义救援方面的支出也相应增加,2017年德国将投入15亿欧元支持难民营的设立;包括教育、住房和社会福利在内的民生方面的支出将占整体财政支出的55%。

4.国际机构评级

标普认为,德国作为一个具有高度多样化和竞争力的经济体,在经受经济以及财政冲击的情况下也能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确认德国评级为AAA/A-1+,展望为稳定。惠誉认为,德国庞大的结构性经常帐盈余支持了该国的净外部债权人地位,难民危机所造成的中期财政影响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维持德国AAA评级,展望稳定。穆迪确认德国的Aaa主权信用评级,其评级前景为稳定。法国科法斯集团对德国的国家信用评级为A1、营商环境评级为A1。

5.与我国经贸合作关系

1972年10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近年来,中德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双方高层互访频繁,全面务实合作持续深化,有力地推动了中德及中欧经济贸易发展。2014年3月,两国宣布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同年10月,中德发表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建立互信互利共赢的创新伙伴关系,开展工业、金融、研发、城镇化和交通体系、农业和食品等多个领域的创新合作。

在创新伙伴关系定位的引领下,合作重点是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对接与交流。2016年,两国有关部门分别发表《中国战略》、《德国战略》,开创了大国科技合作的先例,两国合作建设的首条“工业4.0”示范线在沈阳落地,与此同时,遍布沈阳、青岛、芜湖、揭阳、太仓等城市的中德产业园区成为中德创新合作的新高地,也是“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接的果实。

二、中资工商业企业在德国的投资机会及风险分析

近年来,中国对德投资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6年中国对德直接投资为29.45亿美元,同比增长258.6%,首次超过德国对华直接投资;中国在德投资项目数量达281个,较上年增加21个,连续第三年成为在德国投资项目数量最多的国家,相关项目均为绿地投资项目或扩建项目。

1.投资机遇

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德国在欧洲国家中最先表态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57个创始成员国中,德国是出资最多的域外国家。2014年,李总理出访德国,同德国总理联合发表《中德中长期合作行动纲要》。中国在法兰克福设立欧元区首个人民币清算中心,成都、郑州、兰州等城市相继开通中欧班列,“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为两国贸易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2016年6月,默克尔第9次访华期间,中德双方签订了150亿欧元的经济大单,并提出要加快德国“工业4.0”对接“中国制造2025”。

重点关注的行业:一是汽车与汽车配套工业。德国是世界汽车制造强国,近5年来,德国汽车工业研发投人千亿欧元,创历史纪录,占整个工业研发投人的三分之一。二是机械设备制造工业。德国是世界第一大机械设备产品出口国,出口额约占世界机械出口总额的19%,在机械设备业32个产品领域中,德国产品在18个领域是世界出口第一,在其余领域内也均处于世界前列。三是电子电气工业。德国拥有世界领先的电子电气工业,产品达10万余种,是德国第三大支柱产业。四是化工及制药业。德国是世界最大的化工产品出口国,是欧洲首选的化工投资地区,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研究机构和高素质劳动力。五是航空航天工业。航空航天是德国最具创新精神和表现最出色的行业之一,德国民用与军用飞机制造商给投资者,尤其是在飞机内部、引擎、轻量构造或是专用航空领域的投资者带来丰富机会。六是信息与通讯技术产业。从销售规模、产业范围、成长潜力、研究实力和员工素质看,德国信息与通讯技术产业在欧洲位居第一,在世界市场位居第三。七是可再生能源。德国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利发电等开发利用方面居世界领先水平。

2.面临风险

近年来,德国经济总体保持稳健,但受公共消费增速放缓、人力资源短缺、能源转型约束增强等因素影响,德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将对中资企业发展构成一定挑战。一是公共消费增速放缓。2017年以来,随着难民人数的下降,公共消费将会放缓,预计德国2017年的经济增速比2016年稍低。二是人力资源出现短缺。尽管德国宏观经济形势保持稳定,但人力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人口减少以及女性生育等因素将影响德国就业人数。另外,因缺乏大量受高等教育的学生,造成工程师和研究人员供给不足,将阻碍德国未来创新发展。三是能源转型导致产能损失。德国推进能源转型的过程中,一方面将会推高能源成本,致使相关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产能下滑;另一方面德国可再生能源分布不均衡,输电过程中将造成能耗损失,从而降低能源供给,致使其他产业产能下滑。

三、中资银行业务发展机遇及风险分析

目前,工农中建交五大中资银行均在德国设立了分支机构。其中,中国银行在法兰克福、汉堡、杜塞尔多夫、柏林、慕尼黑、斯图加特设有6家分行,业务规模最大;中国工商银行在法兰克福、杜塞尔多夫、慕尼黑、汉堡、柏林设有5家分行;其余三家中资银行均进驻法兰克福。

1.政策监管环境

德国金融监管机构由德国联邦金融监督局和德国联邦银行组成。其中,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是具有法人资格的联邦金融监管机构,直接对财政部(内阁成员)负责,主要职能是对德国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相对集中统一的监管;德意志联邦银行是德国的中央银行,负有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责任,在统计和发布金融部门和对外部门的数据方面发挥着核心的作用,并与联邦金融监管局密切合作,共同担负对德国银行业的全面监管职责。

外汇管理方面,德国自1958年起实行货币自由兑换制,因而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外汇管制,企业和个人可以自由持有和买卖外汇。政府对企业或个人的外汇汇出也没有限制,企业或个人可通过银行将其账上的存款汇出德国,但超过12500欧元的汇款(进出口业务除外),负责汇款的银行必须向州银行申报,并说明汇款理由。

对外资银行政策方面,外资银行获取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的许可证,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新机构必须有其拥有最低初始资金的记录;二是该机构必须有至少两名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董事);三是申请人必须向相关机构申报重大参与权益持有人及其所参与权益的份额;四是申请许可还必须提交一份业务计划,以说明拟定业务的性质、组织结构和拟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五是机构成立后由联邦金融监管局持续监督;六是如果高层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资格,联邦金融监管局可能会要求监事会开除该管理人员并以一位特殊专员来取代之。

2.中资银行的机遇

政策机遇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德经贸合作发展为中资银行发展提供广阔市场。当前,中德关系发展势头良好,中德交流合作紧密程度超过历史任何时期。中德贸易占据中欧贸易三分之一,中国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对于德国企业一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德国企业的品牌和技术能力在中国市场有着良好的口碑。中资银行在德国努力顺应国际国内金融形势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为中德企业提供有力支持。另外,英国“脱欧”后,外界普遍预期法兰克福将承担部分伦敦现有金融职能,这将为法兰克福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带来难得机遇。市场机遇方面,人民币国际化为中资银行拓展当地业务提供重要机遇。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中资银行在人民币业务领域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也为中资银行积极参与当地银行业竞争提供了有利条件。中资银行作为德国当地人民币清算行,在人民币清算业务上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应把握人民币加入SDR历史机遇,积极培育当地人民币市场。

3.中资银行的挑战

中资银行在德国的业务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受欧央行负利率政策拖累,银行利差不断收窄,中资银行作为欧元清算渠道,大量沉淀资金带来较高成本,增加了成本管理难度,制约了盈利水平。二是德国监管当局“子行化”监管未有松动,限制了中资在德国分行资产规模的扩大,国际金融监管趋严,屡现天价罚单,推高了海外分行合规成本。三是监管政策存在歧视。德国监管对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采用不同监管标准,也显示了其监管偏见和不公平,如对中资银行分行,总行资本金不被监管承认,但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银行在德分行均可享有总行资本金。

四、政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企业对德投资数量快速增长,投资范围不断扩大,投资层次不断上升,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我们需要总结相关企业的经验教训,为其它企业提供经验借鉴和业务指导。

一是通过科技创新、扶持中小企业夯实实体经济基础。我国一方面需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创新集群效应引领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以及融资和咨询机构共同构成的开放式创新集群,构建研发合作网络,形成分工有序、相互协作的创新发展格局;另一方面需要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确保中小企业在融资、贸易和税收等方面的平等机会,充分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使其形成稳定和长期的预期,夯实实体经济基础。

二是深入了解并用好德国投融资支持政策。我国最早对德投资的企业以实力雄厚的国企为主,随后一些著名的民营企业也选择投资德国。大量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德国低息贷款、财政补贴等一些投融资优惠政策。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对德国投资,需要深入了解德国的投资政策,积极争取德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资金,减轻投资初期的资金压力。

三是积极通过促进当地就业获得税收优惠。德国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各国企业的投资只要可以促进当地就业,德国政府就会给予税收优惠等支持,甚至免费为企业进行员工的培训。我国企业对德投资时,可以适当增加就业岗位,积极争取更多优惠政策。

四是通过投资学习德国先进的制造工艺和管理经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产业技术升级步伐加快,相关企业可以加大对德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力度,通过产业集群的知识外溢,学习德国先进的技术、管理等,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并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将其转移回国,最终助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五是严格遵守德国法律。由于中德文化存在差异,加之对德国法律了解不够,中国企业对德投资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我国企业在投资德国前,可以向熟悉投资国且信誉良好的咨询机构进行咨询,全面了解和吸纳德国当地文化,并自觉遵守德国的法律法规。

六是关注并规避德国签证风险。虽然目前我国企业对德投资获得很多优惠和支持,但德国签证问题仍然困扰着很多对德投资的中国企业。2005 年德国实行新移民法后,对来自欧盟外的劳务人员采取了更加严格的限制措施,这些规定严重阻碍了中国企业对德的投资经营。中国企业在投资德国前,需要全面了解德国的签证、居留许可和工作许可证等政策规定,积极和德国相关部门沟通,采取措施规避风险,避免在德国投资后陷入被动局面。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团队

  minshengyinhang

  黄剑辉 huangjianhui@cmbc.com.cn

  王静文 wangjingwen2@cmbc.com.cn

  应习文 yingxiwen@cmbc.com.cn

  刘德伟 liudewei@cmbc.com.cn

  任 亮 renliang1@cmbc.com.cn

  孙 莹 yingyingxiaozi@126.com

  张雨陶zhangyutao@cmbc.com.cn

  袁雅珵 yuanyacheng@cmbc.com.cn

联系人|刘德伟(微信:deweiliu)

business.sohu.com true 民银智库 https://business.sohu.com/20171114/n522366206.shtml report 11015 前言: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助力工商企业“走出去”及商业银行国际化,民生银行研究院将陆续推出国别研究系列报告。本期报告概述了德国的基本国情、经济状况、政策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