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亚马逊每次扩张都引起恐慌,为何腾讯阿里却“买啥啥涨”?

  只要亚马逊宣布进入一个行业,该行业的上市公司都吓得哆嗦。但阿里和腾讯积极扩张版图时,并未见“亚马逊效应”。

来源:Wind金融终端APP

  亚马逊近期 市值已超过 谷歌 ,成为全球第二强。 谷歌 在全球市值第二的位子上稳坐了4年,而彼时 亚马逊 在全球上市公司市值排名在第30名左右徘徊。

  伴随着急速上升的市值,还有美国各行各业对 亚马逊 的恐慌:

  只要 亚马逊 宣布进入一个行业,该行业的上市公司股价无一例外都会跌的惨不忍睹。

  一个有有趣的对比是,中国的互联网巨头 阿里 和 腾讯 积极扩张版图时,并未见“ 亚马逊 效应”。

  GBH Insights在 亚马逊 财报发布后,将 亚马逊 的目标股价从1500美元提升至1850美元,这也同时意味着 亚马逊 可能在未来的12到18个月内成为市值万亿美元的企业。更早些时候, 摩根士丹利 也力挺 亚马逊 成为万亿市值的企业。

  亚马逊贝佐斯成全球首富

  “ 亚马逊 效应”风险系数高过特朗普?

  金融研究平台Sentieo的一项调查显示,2017年美国上市公司财报和电话会议中,提及 亚马逊 的次数要远高于特朗普。

  数据公司CB Insights 也做了一项统计,在2017 年,美国上市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上被提及名字的公司, 亚马逊 被提及约3000 次,大概相当于 苹果 、 Google 、 Facebook 被提及次数总和的 5 倍。

  不仅如此, 亚马逊只要宣布进入某个领域,该行业的上市公司股价迎来大跌几乎是资本市场的铁律。

  

  2017 年6月, 亚马逊 称要收购线下的健康超市品牌全食超市,美国商业超市三巨头 沃尔玛 、 克罗格 和 塔吉特 分别跌了 7.1%、16.7%、12.4%,整个食品零售行业当日409亿美元市值“吓没了”。

  更夸张的事情发生在今年1月。

  2018 年 1 月 30 日, 亚马逊 、 摩根大通 和 伯克希尔 ·哈撒韦联合宣布成立非营利 医疗健康 公司,为其在 美的 50 多万员工及家属提供医保服务。在详细计划、投入资金和责任团队等重要信息并未公布的情况下,30 家以上的医疗保险公司股价齐跌,总计蒸发市值超过300 亿美元。

  实际上, 微软 和 苹果 曾经也引发过类似的效应,但其产生情绪反应和持续时间远远不能和 亚马逊 相比。

  为何“亚马逊效应”影响广泛

  首先,亚马逊不仅在科技泡沫中起死回生,还颠覆了整个零售行业。

  

  在成为全球最大的直营电商之前, 亚马逊 在在2000年濒临破产。顺便一提,雷曼兄弟的一位分析师称, 亚马逊 很可能撑不到2000年年底。

  18年后, 亚马逊 在2017Q4财报交出靓丽的成绩单:线上业务、第三方业务、会员体系同比增长20%、41%、49%;而此时雷曼兄弟已经破产近10年。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一项调查显示,2016年 亚马逊 的电商工作平均年薪超过5.9万美元,而同期百货店的平均薪酬仅略高于2万美元。

  从濒临破产到全球最大直营电商,让整个零售业不寒而栗。

  其次,亚马逊在硬件和AWS(云计算业务)上取得巨大成功,让科技巨头自叹不如,奠定了“亚马逊效应”广泛影响的基础。

  亚马逊 对于硬件的广泛投资,成功将Echo 智能音箱推广到全球。如今,原来在硬件上远远领先的 苹果 和 谷歌 开始在智能音箱上加大投资,追赶 亚马逊 。

  2015年, 亚马逊 第一次将云计算业务(AWS)作为一个单独的部门列在财报里:三年来基本保持 50% 以上的增速,成为支持这家公司持续烧钱的主要业务。

  云计算原本是 IBM 、 微软 、 Google 的主场,但如今这三个公司的市场份额之和还不及 亚马逊 一家。早在 2013 年, 亚马逊 云计算业务(AWS)的市场份额就超过 Salesforce 、 Google 、 IBM 和 微软 四个公司的份额总和。

  在2017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承认,关于 亚马逊 ,看走眼了。

  美国威登公司策略师迈克尔·珀维斯说:“ 亚马逊 效应是一种长期结构性趋势,可能瓦解已有数世纪历史的商业模式,这是公司首席执行官必须真正面对并应对的问题。”如今各行各业的分析人士均在研究“ 亚马逊 效应”对本行业的冲击:银行业、商业地产业、快递运输业等等。“ 亚马逊 效应”并不只局限于美国,这种技术革新引发的商业形态巨变是全球性趋势。

  阿里腾讯为何未出现亚马逊效应

  

  上图反映了近半年来,传言 腾讯 入股或者 腾讯 斥资入股的公司市场表现,无一例外的受消息刺激出现股价拉升。更加奇葩的事情是,每一次 腾讯 入股企业所属的整个行业的其他公司股价也会出现拉涨现象。

  分析认为,A股的散户力群体庞大,更容易受到消息刺激,产生短期投机行为。截止到 2018 年 3 月,中国当周新增和期末留存投资者中,散户接近 100%。在巨头进入某个领域时,更在乎消息本身。

  反观美国,股市散户只占 4%,机构投资者对消息的分析更专业和冷静。在巨头进入一个领域时,市场逻辑可以理解成:巨无霸来了,这个领域的其他公司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可能做出抛售决定。

  另外,中美互联网巨头业务扩张市场影响截然相反的原因,最根本源自于两国企业拥有完全不同的DNA。

  在美国,科技巨头对本身的核心业务最为专注,很少“铺摊子”。

  例如 微软 ,专注于软件系统业务; Alphabet 专注孵化新技术,但没有成为其他领域的搅局者。 亚马逊 这样的取得跨行业的巨大成功,打破了这种传统,势必引起市场的警觉甚至恐慌。

  在主营业务之外寻找新的增长业务,在中国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在中国,很少有人追问 腾讯 和 阿里 的边界在哪里这个问题,资本市场似乎非常乐见两家巨头全行业布局。而媒体行业则将 阿里 和 腾讯 等巨头入股的公司,统称为“xx全家桶”。

business.sohu.com true 搜狐媒体平台 https://business.sohu.com/20180327/n533289823.shtml report 4218 只要亚马逊宣布进入一个行业,该行业的上市公司都吓得哆嗦。但阿里和腾讯积极扩张版图时,并未见“亚马逊效应”。来源:Wind金融终端APP亚马逊近期市值已超过谷歌,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