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 宏观

智库丨毛新雅:欧盟对“一带一路”疑虑什么?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主任

  

问卷调查显示,近69的欧盟受访者认为,“一带一路”为中欧经贸合作创造了新机遇。

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同做大经济蛋糕实现互利共赢才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正解。

若是深陷地缘政治思维不能自拔,则一定会庸人自扰、对“一带一路”产生不必要的疑虑和担忧。

  ■毛新雅

  4月18日《德国商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欧盟大使联合反对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通读文章可以知道,欧盟驻北京27国大使并不是公然反对“一带一路”,但对“一带一路”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甚或尖锐批评。今年年初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以及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访华,也并未与中国就“一带一路”合作签署协议。这些情况表明,欧盟对“一带一路”仍心存疑虑。

  “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倡议,没有固定的地理界线,但主要方向是向西开放。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欧盟无疑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笔者2016年下半年在欧洲学院(CollegeofEurope)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访学,做了问卷调研、实地访谈和文献研读,并就“一带一路”与中欧经贸合作问题在欧洲议会发表两次演讲,较全面了解到欧盟政界、学界、商界对“一带一路”的看法。此次欧盟27国驻北京大使就“一带一路”发表的言论,笔者访欧期间都有所听闻。梳理下来,欧盟对“一带一路”的疑虑主要表现在五方面。

  第一,“一带一路”项目应该明确政府采购、环保等方面的标准,遵循竞争中立原则。第二,既然“一带一路”倡导互利共赢,中国企业在欧盟的投资并购比较顺畅,但欧盟在中国的投资并购没有得到公平互惠的待遇,特别是在电信、金融、保险等领域;中国政府近几年收紧了对外商投资的监管政策。第三,“一带一路”建设在欧盟的推进可能一定程度破坏欧盟的统一立场和原则,特别是中国与中东欧“16+1”机制,以及中国与希腊等国的合作。第四,“一带一路”是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向沿线国家转移国内过剩产能的一种手段。第五,“一带一路”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至少持续到本世纪中叶,但中国是否负担得起“一带一路”所需要的庞大金融支持令人怀疑。

  那么,如何分析和回应欧盟对“一带一路”的疑虑呢?又怎样从他们的疑虑中引发思考,更好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第一,“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倡议,有意愿合作共建的国家都欢迎加入进来。各国国情大有不同,很难执行统一的项目标准,而是本着“一国一策、灵活对待”的态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确立重点项目,在项目执行中充分尊重所在国利益。至于欧盟紧咬不放的政府采购、环保标准、竞争中立等问题,中国一直在探索试验,并在符合国情的情况下稳步推行。中国国内自贸试验区从2013年的1个发展至现如今的13个,就是要建立公开透明、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尽管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卓著的经济增长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直遵守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多边经贸机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标准和要求。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将追求更高经贸标准、营造更加公开透明的营商环境,但在目前阶段,照单全收欧盟所谓的项目执行的各种高标准,不符合中国国情,不具操作性。

  第二,欧盟认为中国没有给欧盟投资者在中国市场投资并购的公平互惠环境,因此在其2016年的一份文件中,将与中国签署全面的双边投资协定作为双边关系中的紧迫任务;同时开始收紧对中国企业赴欧盟投资并购的监管审核力度。那么,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的开放问题?汪洋同志在一次讲话中谈到,中国搞市场经济才20多年,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探索;中国14亿人口的市场规模,开放需要稳步推进。其实像欧盟这样的发达经济体,其开放也是有条件的、逐步进行的。笔者曾在欧盟访谈了一家美国企业,该企业一位中高管谈到,他们企业刚进入欧盟市场时,遭遇到欧盟一些国家补贴自己相关企业以防止该美国企业获取更多市场份额的情况。但有一点很明确,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来越大,中共十九大报告以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讲话中都强调了这一点。中国已在近期出台加大金融、汽车、医疗等领域开放的政策,必将惠及更多欧美企业。

  经合组织(OECD)数据显示,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当中,中国对外商投资的监管确实比较多,高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高于美国,甚至高于印度。但不可否认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之后,我国外商投资监管指数一直稳中有降,2015年、2016年降得还比较明显,说明中国最近几年并没有出现欧盟所感觉的中国对外资收紧政策的现象,而是在不断放宽。

  第三,如何看待欧盟认为“一带一路”会破坏其统一立场的问题?2012年中国与中东欧16国建立了“16+1”机制。欧盟认为,中东欧16国中,11个是欧盟成员国,4个是观察国,“一带一路”提出以来,“16+1”合作进一步密切;而且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与欧盟成员国第一个签订政府间协议的是东欧国家匈牙利。这使得“一带一路”可能对欧盟形成分化东西的态势,破坏欧盟统一立场。对此,“16+1”文件公开声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在欧盟统一框架下开展,并邀请欧盟相关组织和其他成员国旁听。此外,欧盟对中国企业中远海运收购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口也颇有微词,认为违反了欧盟竞争中立原则,因为此次并购得到了希腊政府的税收优惠。但事实是,希腊政府为摆脱主权债务危机,出台了针对所有外商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而不是专供中国企业。

  对“一带一路”可能分化欧盟的担忧,其根源在于欧盟自身内部比较脆弱,对外部因素非常敏感,而恰好这时“一带一路”在欧盟有一些项目取得顺利进展,这让欧盟更加焦虑,因为中国经济体量毕竟很大。笔者赴希腊调研时了解到,其政府、企业、学者和普通民众对中国企业并购比雷埃夫斯港口持高度赞赏态度,与布鲁塞尔各界的反应大相径庭。希腊大学的教授揭示了两种态度差异的原因所在:一家实力强大的中国央企并购了比雷埃夫斯港口,意味着在欧洲南端将崛起一个强大的港口,分走欧洲老牌港口鹿特丹、汉堡等港口的一杯羹!德国、荷兰在欧盟的发言权很大,希腊经济体量小,在欧盟中的声音很弱小。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欧盟内部东西欧之间、南北欧之间有些貌合神离,而英国脱欧、难民危机等因素使得欧盟倍感脆弱,对外部因素是否会影响到欧盟统一显得非常敏感。

  第四,如何回应欧盟质疑“一带一路”是中国转移过剩产能呢?笔者认为,科学的说法应该是“一带一路”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中国社科院一份报告显示,“一带一路”沿线60多国中,1个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14个处于工业化早期阶段,16个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44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低于中国,所以,中国国内过剩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玻璃等,在这些国家加快工业化过程中特别需要,而中国这些产业的技术成熟,成本相对又较低。这些产业的产能“走出去”与沿线国家形成合作,可以真正实现互利共赢。正因为使合作共建者获取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一带一路”建设5年来才得以取得与80多国签署共建协议、与30多国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的显著成效。

  第五,应当看到,欧盟对“一带一路”可持续金融支持的怀疑不无道理,需要引起重视。“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可持续的、雄厚资金支持。英国金融时报分析指出,截至2016年,“一带一路”项目投入近3000亿美元,其中一半即1500亿美元来自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还有1100亿美元来自中国国家开发银行,240亿美元来自中国进出口银行,而其他金融机构,例如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对“一带一路”投资的资金很少。也就是说,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主要来自中国。这给我们提了个醒,能不能有效推动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逐步化解国内货币超发、影子银行、地方债务等金融风险,对于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可持续金融支持而言至关重要。

  尽管疑虑重重,笔者的问卷调查显示,近69的欧盟受访者认为,“一带一路”为中欧经贸合作创造了新机遇。而事实的确如此。亚投行成立之初就吸引了欧盟中14个国家成为创始成员国,丝路基金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中欧互联互通平台制定并逐步推动双方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项目,双方也就“一带一路”如何与容克投资计划有效对接进行着有益尝试,“一带一路”提出后,双方还提出了进行中欧自贸区谈判的设想。此外,“一带一路”建设以来,中欧班列、中欧陆海快线等设施联通取得长足进展,促进了中欧双边贸易增长。因此,“一带一路”对于欧盟经贸发展而言,也是益处良多。

  总之,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同做大经济蛋糕实现互利共赢才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正解。若是深陷地缘政治思维不能自拔,则一定会庸人自扰、对“一带一路”产生不必要的疑虑和担忧。

  (作者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主任)

  主 编丨毛晶慧 实习编辑丨何思思

business.sohu.com true 搜狐媒体平台 https://business.sohu.com/20180509/n537108439.shtml report 4748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主任★问卷调查显示,近69的欧盟受访者认为,“一带一路”为中欧经贸合作创造了新机遇。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商业周刊/中文版

商业周刊/中文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和讯网

和讯网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今日全球头条

今日全球头条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谁谁谁

谁谁谁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