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境外国资流失的形式 |
第一:驻外企业管理决策人员在重大项目投资、海外并购、与国外公司合作等方面,由于没有进行严格的科学论证,也没有相应的措施保障,导致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第二:驻外企业违反规定,擅自决定从事期货、期权、外汇等高风险金融衍生品业务,导致国有资产重大流失。
第三:有的驻外企业负责人未经批准擅自越权进行对外担保或设定抵押,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第四:有的驻外企业负责人以私人名义在境外注册公司、投资参股、购置不动产或进行其它经营活动等等,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
第五:驻外企业管理人员通过贪污、受贿等方式,隐匿、侵占、转移国有资产或挪用公款从事违法活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第六:部分驻外公司对所在国家(地区)的法律、法规研究不够,也不注重依法经营和规范经营,从事违法经营活动,触犯了所在国的法律,从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第七:由于驻外公司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下,对所在国政治、经济方面的突发事件缺少应急能力或汇率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
|
|
筹措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吸引外资参与中国经济建设是海外上市的基本功能 , 但绝不应该成为最终目的。如果企业不能很好地利用资金 , 那么筹集到的资金早晚会挥霍一空 ;然而如果企业通过改革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 资金就能不断滚动 , 实现良性循环。因此 ,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 , 以海外上市为契机 , 推进企业改革 ,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 增强国际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 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评论] |
企业海外上市在首次公开发售股票筹得资金以后 , 如果能够向股东提供理想的投资回报 ,公司价值不断增长 , 在需要募集更多资本金时 , 还可以通过增发实现再融资。然而大多数海外上市企业显然没有处理好初次融资和再融资之间的关系 。 一些企业把海外上市看作“一锤子买卖”, 为满足上市条件不惜牺牲长远发展 , 甚至对公司业绩做出不切实际的许诺 , 导致公司上市后发展后劲不足 , 无法兑现承诺 , 使公司在投资者中的形象一落千丈 ;更多的企业在完成上市之后 ,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 , 未能实现良好的收益 , 因而难以成功增发。 [评论] |
一般来说 , 国内的市场化改革有利于企业形成真正的市场经营主体 , 从而促进其业绩的提升 , 理应受到投资者特别是境外投资者的欢迎。但对于某些海外上市的国有企业而言 , 国内的市场化改革却会成为负面消息 , 引起境外投资者的不满。 [评论] |
由于海外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程 度较高 , 各方面比较规范 ,一旦违规 , 硬性的惩罚措施已十分严厉 , 而被市场唾弃的隐形成本更是无法计量。相对来说 , 国内的资本市场虽然已经在规范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 , 但是不可否认仍存在较多的问题 , 特别由于社会诚信的普遍缺失 , 且对违规公司的惩罚力度不够 , 使得违规成本相对较小。 [评论] |
回顾国有企业的海外上市历程 , 还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 即很多公司都经历了“分拆子公司——剥离不良资产——重组上市”的过程。大量失血的集团母公司未上市部分的问题并不会随着子公司海外上市自然而然地解决。集中了大量低收益资产和负债的集团公司步履蹒跚 。母公司与上市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如此密切 , 如果母公司不能很好的消化各种遗留问题 , 恐怕其控股子公司难免也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