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股亟待解决五大问题
http://business.sohu.com/
|
|
1、定位不明确,受制于国际股市与国内A股市场,在A股与H股之间尴尬求生
中国股市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要为企业融资和国企改革服务,B股市场设立的初衷是解决国有企业获取外汇需求,在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的情况下,既实现从海外筹集资金,又避免国内证券市场受到冲击。B股市场开放后,投资主体日趋本地化,B股交易境内化特征明显;同一背景下的相同投资者具有相同的投资理念,B股市场的走势与国内股市即A股市场的联动性非常强,而且毕竟是一个开放型的市场,其走势与国际资本市场和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预期紧密相关。同时H股、N股、红筹股及ADR实现海外上市对B股形成替代,B股市场在A股与H股之间尴尬求生。
2、政策模糊,措施没跟上,市场反映不积极
B股市场开放后,由于没有及时推出后续有效的实质性措施,形成今年B股市场极其明显的单边行情走势。国有股暂停主要是通过刺激A股进而联动B股市场,因此对B
股市场的影响是有限的。
目前,B股市场的发展急需明朗政策、得当措施,包括对现有政策的完善,如对违规资金的重新界定等,后续政策措施的推动也是必要的,如扩容政策(新发、增发和配股),降息和降低印花税,鼓励养老、保险及社保基金入市,成立中外合作基金,允许外资控股和跨国并购等,都会赢得市场的掌声和鼓励。
3、增量资金匮乏,后续动力不足,反弹行情难持久
从宏观角度看,去年下半年以来股市低迷,以去年前三季度为例,沪深两市股票成交3218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4.9%,股票交易印花税减少36.9%。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股票市场累计筹资981.5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8.9%,而两市流通市值为15178亿元,比上年末减少910亿元。也就是说,去年前三季度股市筹资981亿,蒸发掉了910亿元。
从微观角度看,管理层查处违规,银行违规入市资金在伺机脱逃;散户投资者高位套牢,即使开放初期入市的资金也所赚无几,一副愿把牢底坐穿的态势;而退出股市的资金如果没有政策利好,短期内又不敢贸然入市。增量资金的停滞及存量资金的凝固使B股市场成交趋淡,反弹行情短暂。
4、财务状况无大改观,产业构成传统,基本面缺乏支持力度
综观2001年沪深B股中报,沪市52家B股上市公司每股收益0.0737,较上年同期水平增加了2.08%;深市56家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0.01元,较上年下降约10%。虽然三分之二家上市公司业绩同比有所改善,但涨幅甚微,上市公司基本面无大改观,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足。另外B股上市公司上市时间早,多集中在1992、1993年,近年扩容速度又很缓慢,因此B股上市公司的产业构成较为传统,如工业、公用事业、房地产及其它。这些行业属于非高科技产业,成长性较差,效益也不好,行业本身的景气度差影响了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制约了海外基金入市的积极性。
5、信心弱化,前景不明朗,机构投资者不敢贸然入市
去年以来发生了多起上市公司造假,中介机构违规事件,管理机构在加大打假力度、严厉查处违规的同时,还要努力发掘中国上市公司的明显企业,绩优公司,重塑投资者信心。目前股市低迷,人心思涨,B股市场已有二年多时间未见新股上市,再融资更无法推进,B股市场何去何从,是逐步向A股市场并轨,还是加大扩容,继续求生存、图发展,需要管理层尽快作出决断。
|
2002年4月21日09:58 |
|
|
个股资讯 |
|
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