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24日一版报道《乳协开炮反击,月内发布无抗奶报告救市》后,昨日伊利集团一位高层向本报记者宣称,对于光明、三元炒作无抗奶违反了中国乳品工业协会从大局出发、从中国乳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而指定的一些相关规定。他说:“伊利十天前就已知道本月底中国乳协将发布《中国无抗奶报告》”。
称“无抗”只是普通卫生指标“伊利不会对此事进行大张旗鼓的炒作”,该人士十分不屑地说:“‘无抗’其实质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卫生指标而已,而不是高品质牛奶的代名词,更不能理解为牛奶品质的最高境界。任何厂家只要严把收奶关,都可以实现无抗”。
据悉,在最近一些大的门户网站也出现了与该人士语调十分相似的文章。
当记者就乳协人士提醒国内乳业巨头之所以炒作无抗奶,很可能背后有一定的国际背景,实际上是前不久发生的甜菊糖事件的翻版(国外品牌抢占中国市场的一种策略)向其求证时,该人士表示:“是否有国际背景不好说,但肯定的是无抗的炒作的确是个别企业进行的概念营销行为”。
知晓无抗奶报告内情
记者惊奇的是,当问及“本月底中国乳协将发布《中国无抗奶报告》救市,伊利是否知道此事并了解报告的主要观点”时,该人士不假思索地告之:“我们知道此事,并且会协助与支持中国乳协作出一切有利于中国乳制品企业的工作”。但他回避了报告的主要观点,仅称“目前也不大明朗”。
随后记者与上海光明联系,该公司公关部的一位小姐以“不便发言”为由婉拒。
那么,伊利与光明的微妙态度是否标志着,随着本月底中国乳协发布《中国无抗奶报告》日期的临近,以及始料不及的市场恐慌,国内大企业开始向乳协号召看齐呢,还是一场暗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