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炒股票也像植物栽培一样,一年里有四季特征,股民要炒股就得像农民一样讲究春种秋收。按季节操作可趋利避害,而反季节操作则可能颗粒无收,甚至还倒贴种子钱。那么如何根据季节的特征确定我们的操作策略呢?通常情况下,季节操作法有以下几个特征:
1.上半年一般会有波行情,下半年则相对清淡。首先,这与国家的年度考核、会计结算制度有关;其次,上半年国家会出台一系列的新政策,主力都会根据当年的政策基调来确定当年的操作计划;最后,主力机构庞大的资金量,决定其不可能频频操作,一年操作一波已算成功,这使得下半年的行情多数会比较清淡。
2.从月份看,1—3月份往往出现全年的低点,此时进场,年内几乎都有赚钱的机会,甚至一不小心便可抄到当年的底部。如1996年第一季度正是长期大底,1997年春天也是股市的春天,1998年虽说全年处于调整市,但1至3月份亦出现了难得的买点;1999年1—3月虽不是最低点,但耐心持股者亦可迎来轰轰烈烈的5.19行情;2000年更是一开市便是开门红;2001年2月份也是最佳买点;今年则是在1月未见底回升。因此,1至3月也可称为股市的春天,此时冒着严寒播种的投资者都会有所斩获。
4月份行情一般,较为清淡。由于这个月是绩差年报集中轰炸的月份,年报地雷频繁引爆,多数主力不敢过于张扬。因此,4月份属于蓄势的月份,亦是逢低加仓的好时机。5、6月份则是高点出现的时间,此时炒作进入高潮,出现高点的可能性极大。如97年在5月见顶,98年在6月初见顶,99年在6月底见顶,2001年在6月见顶。因此,投资者逢5、6月都应该紧绷神经,一旦发觉见顶征兆,便可在第一时间脱逃。虽然说7—9月气候炎热,但却属于股市的“冬天”。每年这几个月的市场都处于调整市,如1998、1999、2001年这几个月的跌幅都在30%左右。而11—12月则属于资金回笼的月份,很少有大行情出现,此时适宜休养生息。
3.从板块来看,上半年适宜炒业绩,而下半年适宜炒题材。每年1至4月份为年报公布期,期间有良好送配的个股不会甘于寂寞,特别是上市不久的次新股,常会实施大比例的送配,主力也会借机将其炒高。例如去年虽为调整年,但亦涌现出如烟台万华(600301)、宁波韵升(600366)之类的大牛股。而今年上半年以天鸿宝业(600376)、南方建材(600906)、凯诺科技(600398)为首的次新股表现也很出色。
而下半年亏损股面临特殊处理、退市等原因,重组压力增大,上市公司纷纷开始临时“抱佛脚”,此时一般是重组股的天下。如2000年下半年以ST板块为首的低价重组股炒翻了天。去年则是以PT农商社(600837)为首的重组股逆流而上,成为弱市中的明星股。至于今年下半年重组股能否重现辉煌,届时投资者可密切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