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低点算起,电力股目前已经普遍上涨30%以上,强过大盘,似乎走势已经反映了其价值:电力股在行业分类中属于公用事业,稳定有余,似乎成长性不足。
这种传统观念造成了电力股定位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状况,而今年以来电力股的不断扬升让不少投资者刮目相看。在我国所处的特定经济发展阶段,整体经济增长速度高,高耗能的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电力行业仍有高于经济平均增速的成长性,且这种成长性具有稳定、可预期、低风险的特征,含金量十足,上半年的行情仅仅对电力股的内在价值进行了初步挖掘,其潜在的高成长性远没有反映到股价上。因为目前市场的主流投资理念------成长型投资理念认为,越高速成长的股票将获得越多资金的追捧,其差价将会越大,由此推论新的市场价格体系是以成长性高低作为排序的根本依据。
电力股的新旧市场定位落差分析
在供需不平衡的格局下,电力行业的持续增长可期。鉴于低竞争度的电力行业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这种看似不是很吸引人的增长速度更真实、风险度更低,因而增长的含金量高,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在未来的股价结构调整格局中,应位于中间偏上位置。
5月份11家代表性电力上市公司的动态市盈率为:华能国际(相关,行情)23.3,国电电力(相关,行情)26.5,粤电力(相关,行情)33.3,申能股份(相关,行情)20.2,深能源(相关,行情)21.5,漳泽电力(相关,行情)20.5,桂冠电力(相关,行情)43.1,深南电A(相关,行情)22.2,广州控股(相关,行情)17.3,龙电股份(相关,行情)32.6,内蒙华电(相关,行情)52.1,平均28.4倍。而市场平均市盈率为38倍左右,电力行业市盈率比市场平均水平低25%。按行业成长性来讲,电力行业的市盈率应高于平均市盈率。因此,电力行业目前的市场地位与未来的市场定位存在较大的落差,整体价格水平将向上作调整。
蓄势待发新高可期
为了分析电力股的二级市场走势,我们将年初以来的上扬行情分为两段,2003.1.6--2003.4.16为第一阶段,2003.4.28--2003.6.3为第二阶段。上述11只电力股第一阶段平均涨幅41.3%,超过上证指数(相关,行情)25.8%的涨幅,表明电力板块得到了行情的主流资金基金的关照。这可从电力行业在基金持仓中的较高的比例中得到反映,从2002年年报看,20家基金持有10家电力上市公司。只不过汽车、金融、钢铁等板块的精彩表演遮盖了电力股的光芒。随着这些板块的投资价值得到挖掘,其股价也丧失了上冲的动力,相反,电力板块却电力十足,量价齐飞。第二阶段11只股票平均涨幅19%,几乎是上证指数7.4%涨幅的三倍,有8只股票创出年内新高。显然,电力板块在第二阶段量能的放大显示有持续的资金流入,估计这些新增资金是前期踏空的机构资金,他们不愿追入被基金重仓拉高的汽车、金融、钢铁等板块,而电力股的良好投资价值(电力紧张、资产重组)、较深的回调幅度(超过上证指数4.1个百分点)和相对不大的涨幅,正合踏空资金的胃口。
目前电力股普遍处于高位缩量调整状态,从第二阶段的涨幅来看,踏空资金只是建仓,志在长远,电力板块优良的业绩(今年一季度加权每股收益0.1元)、较高的成长性、无尽的重组题材会使主力资金的运作游刃有余。对于其中的龙头企业(业绩优良、资产扩张潜力大)可以继续持有或伺机介入,一旦大盘结束调整转而上攻,这些龙头企业将会展开持续的主升行情。
注资概念具有巨大想象空间
电力体制改革后,将形成全国性的五大发电集团,每个集团的权益总装机容量为2000万千瓦左右。这其中孕育的最大的投资机会是注资概念,即集团公司以某一上市公司为融资窗口,将旗下发电资产注入上市公司。这种注资概念将使一些上市公司的未来股价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华能国际(902HK)在H股市场因收购集团发电资产于2000--2002年演绎了一波大牛市行情,从1.5港元涨到7.5港元,不到3年时间上涨4倍。国内A股市场东北热电(国电电力前身)因大股东国家电力公司注入资产而股价飙升的故事也让人记忆犹新。在未来的电力行业中,这一幕必将重演。而A股市场上即将拉开发电资产大重组的序幕。
根据对资产重组的想象空间、公司管理水平、融资能力、上网电价等的综合考虑,我们重点关注国电电力、漳泽电力、华能国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