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制度对外资究竟有无吸引力?中国内地证券市场是否值得外商投资?针对国内某些市场人士的这些疑问,长期从事金融投资托管业务、与国际投资者有着广泛业务接触的渣打银行金融机构业务部中国区主管杜惠强先生日前肯定地指出,外资对投资中国内地证券市场,对QFII制度是很有兴趣的。 在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杜惠强先生首先表示,中国加入WTO之后,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QFII制度的推出,是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良好开端。他说,资本市场开放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事先想象不到的问题。如果一下子全部开放,风险是比较大的。采取引入QFII的方式,逐步开放资本市场,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外资逐步熟悉中国市场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中国逐步学习、吸收境外先进的做法,最终使中国内地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完全接轨。 他说,在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方面,中国内地已经有一个B股市场,但B股市场规模比较小,对于有雄厚资金实力的外资来说,进出市场都不方便。此外,中国内地还发行了N股和H股,也是外资投资中国内地企业的一种渠道。但A股对外资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投资A股,才是进入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实实在在的途径。A股市场规模比较大,更重要的是,A股市场中有许多很有潜力、业绩优秀的公司,是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因此,通过QFII的形式进入中国内地资本市场投资,得以分享中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对外资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杜惠强先生告诉记者,从渣打银行多年与国际投资者接触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外资对投资中国内地证券市场,对QFII制度是很有兴趣的,他们认为,这是到中国内地实实在在的投资。中国加入WTO之后,给外资提供了巨大的投资机会,现在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要不要投资的问题,而是何时投资、以什么样的方式投资的问题。 杜惠强先生指出,目前中国内地证券市场已有1000多家的上市公司,已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在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的创新方面,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还显得相当不足,有必要加紧学习、引进境外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增加金融产品、金融工具。他认为,QFII制度对中国内地证券市场的完善和发展是必要的。QFII制度不是完全的市场开放,是一种有限制的开放,这样既达到开放的目的,又避免了全面开放可能带来的风险,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在谈到引入QFII是否会对国内证券市场造成冲击时,杜惠强先生认为,中国内地证券市场目前已具备了相当大的规模,除不能流通的国有股外,仅流通股的市值就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即使今后QFII的投资额度充分放开,它在市值中所占的比重也还是个小数;此外,外资也不会一下子全面进入,而是会采取逐步、平稳进入的方式。因此,引入QFII不会对国内的证券市场造成实质性的冲击。 杜惠强认为,QFII对市场的影响,主要还体现在对投资者心理的影响上,因为引入QFII对市场毕竟是件实质性的利好政策,会增加资金的供应量,市场今后肯定会逐步活跃起来。 杜先生表示,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外资担心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境外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有所顾虑。但监管部门近年来对上市公司的治理,以及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及条例,则大大增强了境外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另一方面境外投资者担心,QFII制度会不会对他们限制太多,比如资产规模、经营年限等。从以往一些国家和地区证券市场的做法来看,限制太严格,势必减弱外资进入的积极性,降低QFII制度的实施效果。但他同时也表示,证监会、人民银行和外汇局在出台细则之前已对其它证券市场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征询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如细则中引进国际化的托管人模式,将QFII名下的资金和股票资产由托管人代为保管;允许境内的外资银行申请作为托管人。这些举措无疑表明监管部门充分保护境外投资者利益的考虑。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监管部门对规定的进入额度会越来越宽。 杜惠强先生最后告诉记者,渣打银行多年来一直充当着托管银行的角色。在亚太地区的13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个市场都已提供了托管服务,经由渣打银行托管的资产总额超过了1000亿美元,在亚太地区托管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长期以来,渣打银行一直致力于促进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发展,当好外资进入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桥梁"的角色。前几年,渣打银行在向国际投资者介绍中国内地资本市场时,主要还是介绍B股市场。近一两年,我们开始向外资介绍A股市场发展情况。在目前监管部门允许的业务范围内,从1992年至今,渣打银行一直作为深圳B股现金清算银行,与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沪深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等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渣打把境外的信息带进来,把中国的情况介绍给外资。中国内地确立QFII制度后,渣打银行的"桥梁"角色会越来越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