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股市是一个需要利好支撑着的股市,没有了利好的支持,我们的股市也许一天都难以维持下去。正因如此,我们的管理层吃完饭后每天最大的工作就是寻找利好、挖掘利好、发布利好。而且这利好的档次也越来越高,象“八万亿储蓄进股市”这样的“中资利好”发布出来了还不算,如今又打起了外资的主意来,7月1日,《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这两个规则刚刚实行,日前,又从媒体上推出了QFII,表明了证券市场的管理者对“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呼唤。
可以说,目前市场上的兴起的“QFII热”热得惊人。不仅有周小川说:我国已具备推行QFII的基本条件;不仅有屠光绍说:QFII对提高上市公司素质有积极作用;不仅有朱从玖说:引进QFII是当务之急;就是那些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广大的投资者们也都把脖子伸得如长颈鹿似的,对外资的到来翘首以待。中国证券市场的上空,QFII的热浪滚滚。
然而,笔者仔细地翻阅了关于QFII的相关报道,让笔者深感遗憾的是,面对国内市场上的“QFII热”,那境外的机构似乎并未摩拳擦掌地热烈拥护,甚至连一点儿礼节性的反应都没有。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从前那剃头匠的担子一头热来。要说那剃头匠的担子一头热,那其实是为了生活的需要,不担着一个烧着旺火的热炉子烧点热水,这头也就无法剃了,剃不了头也就收不到钱,这生活也就失去了来源。而如今这股市里的QFII的一头热,则给人一种虚张声势的感觉,象是管理层端给国内股民们的又一个画饼而已。
也许从管理层的角度来说,推出QFII是出于真心真意的。毕竟国内居民的钱是越来越难“哄”了。象那“八万亿储蓄”动员了又动员,可就是龟缩在银行里不出来,结果这“八万亿储蓄”不见减少,只见增加。又如,这今年的股市行情吧,为了股指能走得好看一点,管理层接二连三地推出了大量的利好来刺激股市,可股民就是不往高处冲。如今也只有这外资可以试一试了,至于哄不哄得住,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客观地说,国内股市里的二级市场对于外资来说,是很难构成吸引力的。不可否认,中国股市对于外国的机构投资者来说,确实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这种吸引力并非是二级市场,而是二级市场以外的东西。比如,廉价的非流通股;比如,新股的承销发行;比如,客户的佣金收入等。而从二级市场的炒作与投资来说,中国股市所存在的诸多问题、高股价、高市盈率、高泡沫,这些连国内的股民都难以哄住的问题,相信也是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大忌。想想那B股的价格较之于A股来说要低得多,那外资尚且要扬长而去;如今面对股价比B股要高出许多的A股来说,那外资真能呼之即来吗?更何况QFII实行的是"有条件的货币兑换"呢?这更加影响外资进入的热情,因此,希望外资来当解放军帮咱股民解套的想法无疑是幼稚的。
而且,从利益分配的角度而言,引外资入市,其实也是引狼入室。从资金的逐利性来看,外资进入中国股市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赚钱,外资要想赚钱,当然就必须有境内的投资者来亏钱才行。于是,在这场“零和负数”的游戏中,外资机构扮演的自然是狼的角色,而作为“中国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能否在与“外国狼”的较量中得以生还,只怕是前途未卜;而作为股市羔羊的中小散户投资者,只能是充当外国狼的美餐了。而这一点,可以从去年B股市场的对内开放中得到有力的证明。虽然管理层实行QFII的核心之一是“防止短期炒作,欢迎中长期投资”,但在中国的上市公司缺少投资回报的情况下,中长期投资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如何“防止短期炒作”也没有任何的可操作性,只能是说说罢了。因此,一旦外资真的介入到二级市场中来了,那实际上也就是“狼来了”,作为投资者理应保持一份警惕才是。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QFII仅仅只是剃头匠的担子一头热倒也是一件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