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涨势尚未完结
http://business.sohu.com/
|
[ 王定红 ] 机构:[ 鹏鑫期货 ]
|
郑州小麦经过长时间的低位盘整之后,终于在我国出现洪涝灾害,以及国际国内小麦减产的背景下,于麦熟季节发动了一波"夏季攻势"的多头行情。最近,期价有些滞涨,那么是否意味着这波多头行情的结束呢?笔者认为,小麦涨势尚未结束,分析如下:
一、基本面分析
1、国际国内小麦减产
自1997年世界小麦产量达到6.1亿吨的历史峰值以后,国际小麦因出口不畅而出现了库存大增。供需平衡的失调,直接导致了世界小麦价格的低迷。然而,最近几年,国际小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连续减产。据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世界小麦今年的产量只有5.78亿吨,比上一年减少3770万吨。世界小麦减产较为严重的国家主要有中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粮食问题始终是世界的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保护粮食生产,提高本国粮食产品在世界上的竞争力是各国政府努力的目标。今年5月,美国出台了《农业新法案》,对1996年克林顿政府颁布的农业法案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大幅提高包括小麦、玉米、稻米在内的农产品的贴补,未来10年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增加到1800亿美元,增幅达到80%。尽管站在世贸框架下世界农产品贸易的角度来看,美国的农业保护政策是有违自由贸易原则的,美国农业新法案的出台也遭到了其他农产品出口国的强烈反对;但站在美国本身的立场,从保障本国农产品的供应和保持国际竞争地位上来看,仍是无可厚非的。我们应该看到在世界粮食价格不断下滑的情况下,世界上仍有8亿饥民因为不具备购买力而挨饿。
今年我国小麦产量由于受春旱夏涝、病虫害及退耕还草还林等因素的影响而下降,据国家农业部信息中心估计,本年度包括春小麦在内的小麦年度总产量只有8800万吨,较上年小麦产量减少5%-7%,而且小麦质量等级普遍下降。这是我国自1999年以来连续三年减产,并且是减幅较大的一年,小麦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尽管从目前来看,国际小麦进口贸易可以弥补我国的小麦减产,但从粮食安全的角度来看,我国一定要保持较高的自给率才不致于拖经济发展的后腿。
2、国内发生洪灾
适值我国小麦夏熟季节,我国的西部、西南部、华中和华南等地区爆发了大范围的洪涝灾害,这不仅降低了小麦的产量,而且还降低了小麦的质量。今年小麦普遍出现的问题是水分比较高、麦粒的饱满度不够。与此同时,灾民的家园重建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大大削弱了粮食生产能力,国家还要拨出大量的救济粮和救济款去拯救灾民。据统计,我国今年受洪涝灾害的地区占全国50%的国土面积,形势较为严峻。
3、乙醇用作汽车燃料为我国陈化粮找到了出路
近年来,我国小麦的生产和消费存在着一个结构上的矛盾,这集中反映在生产的小麦大多数是质量较差的普通小麦和饲料小麦,而消费领域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质量的优质小麦的需求大大提高。这一方面造成了质量较次的小麦的积压,而另一方面又造成了质量较高小麦的供应相对不足,依赖于进口。劣质小麦的清理和优质小麦发展成了当务之急。据中央电视台日前报道,我国部分省份开始试验使用汽油醇作汽车动力燃料,即在汽油中掺入一定量的乙醇做燃料。试验结果,汽油醇作动力在能耗方面与单纯用汽油作燃料没有什么差别,对汽车结构也不需什么改进,而且还有降低大气污染的效果。这一技术有望得到推广。乙醇可以通过粮食来制取,据乙醇生产部门称,已经严重陈化的既不能供人食用也不能作饲料用的陈化小麦仍然可以用来生产乙醇,并且每3吨小麦可以生产1吨乙醇。用小麦生产乙醇可以使每吨小麦增加300--500元效益,这不仅为我国长期积压的小麦找到了出路,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小麦的附加值。小麦用途的进一步发掘,对小麦价格的启动提供了保证。
4、国家储备库吸纳更新
今年国家和地方储备小麦要实施全年轮换1336万吨的计划,前期的轮换抛售陈化粮,造成小麦价格的低迷,也导致了小麦库存的减少。在国家储备库轮换陈粮腾出库容之后,新粮补库的要求比较迫切。今年的情况与往年不同,往年农民卖粮难,多是拒收或打白条,今年则基本上消除了这种情况,只要农民愿卖,各粮食收购单位一律照单全收。这一方面反映国家对粮食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今年的市场形势确实发生了变化。
全国小麦生产大省的小麦收购保护价格分别是:河南、山东中等白麦保护价为1100元/吨;陕西省小麦保护价按两个价区执行,关中地区中等花麦为1060元/吨,陕北、陕南地区为1000元/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硬质花麦、白麦由自治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按不低于1160元/吨的水平确定;山西省中等质量标准的白小麦,不分软硬质,收购保护价为1100元/吨,每提高一个等级每公斤增加0.04元,每降低一个等级每公斤减少0.06元;河北省三等白麦(不分软硬质)收购保护价为1100元/吨,三等混合麦(相当于原花麦)1060元/吨;三等红麦1000元/吨。总体来看,我国今年小麦的收购价比去年略有下降,下降幅度在30元/吨到50元/吨之间。收购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今年小麦的质量不如去年,河南一些地区的优质小麦的价格也下落较多,起因于品种的退化。
在小麦主销区小麦价格因地域、品种和品质的不同而差别很大,福州港口江苏产普通红小麦船板价格为890-1060元/吨,陈麦价格为860-900元/吨,普通白麦价格保持稳定在1080元/吨左右。厦门港口山东产普通白麦船板价在1140元/吨左右。深圳蛇口港济南17船板价在1340元/吨左右,河北8901船板价在1400元/吨,江西产普通白麦车板价则在1180元/吨左右。
目前,国内小麦现货市场行情走势平稳。在大量收购补库的情况下,市场上的小麦价格受到刺激而上升。
5、国际小麦价格因美元的贬值而走高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元对西方主要工业国的汇率大幅贬值,其中对日元的报价由年初的1美元兑135.15日元下降至目前的1美元兑118.32日元,下跌了12.5%;对德国马克的报价也由年初的1美元兑2.27下跌到现在的1美元兑1.95马克,下跌了14.1%。这样导致了以美元报价的国际小麦价格走高。CBOT小麦的报价自进入6月份以来,涨势如虹,连创新高。其中7月合约一反连续三年来低位交割的"惯例",大幅扬升。近三年来CBOT7月合约最后交易日的收盘价分别是:1999年,243.0美分/蒲式耳;2000年242.4美分/蒲式耳;2001年,277.0美分/蒲式耳;而2002年的7月合约在今年4月29日到达此合约的最低价264.4美分/蒲式耳后,现已升至316.0美分/蒲式耳,并且上涨势正劲。可以预见,今年CBOT7月小麦合约的最后交易日收市价会大大地高于前三年的收市平均价。该合约是现货月合约,它的价格高企反映了世界小麦现货的价格水平。
二、技术面分析
1、持仓量持续放大
近几年来,郑州小麦维持在单个合约持仓不超过5万手,市场总持仓量不超过15万手的低持仓水平上运作,小麦价格也长期低迷。今年5月以后,郑州小麦开始大范围扩仓,由以前的单个合约月的孤芳自赏发展成为多个合约月齐头并进,到目前为止单个合约月的持仓量超过了9万手,总持仓量达到30万手的规模,而且持仓分布按交割时间的长短而错落有致,从而有效避免了"孤军深入,后继无量"的宭况。各合约的发育良好,为市场的启动作了必要的准备。
2、远月合约由升水逐渐变为贴水
在小麦价格尚未上扬之前,各合约的价格按由近及远的顺序呈自然的升水排列,期价经过一个多月的运动之后,使得先前的远期合约逐渐升水排列的状态变为平水或贴水,其中,WT211合约价格已升至与WT303平水,WT303则反而变成对WT301贴水。WT209合约同其他合约的差价也在日益缩小,这是资金优先在近月合约上展开角逐的结果,这为后期合约价格的走高留出了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期合约将次第走高以填补近月合约不断攀升的价位,并掩护近月合约上的多头离场。
3、大园底的的形成
各合约的K线图显示,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圆底,这是一种基本的价格反转图形,6月10日以来的价格回调可认为是此图形确认后的一次重新蓄势,至此,远期合约蓄势调整已经达到20个交易日,时间准备比较充分。根据图表分析和结合基本面分析,预计小麦的这波上涨行情的目标价位至少在1280元/吨以上。
|
2002年7月16日10:04 |
机构相关文章 |
|
|
|
品种档案 |
|
最新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