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某些地方的国有银行正逐步撤出对一些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针对这种新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李杨上周六在中行银企论坛上作演讲时指出,四大国有银行今后还是要向中小企业做发放贷款业务,因为当市场环境好转时,大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度会降低,甚至会离银行而去。
外资银行的竞争特色
李杨说他们的课题小组曾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一年来的情况进行过系统研究,发现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竞争特色与中资银行有所不同。
首先是重资产业务轻负债业务——据统计,目前外资银行的外汇存款占整个金融业外汇存款的比例只有3%,但外汇贷款却占了17%,他们宁愿以较高成本在市场上筹措资金,而不会像中资银行那样以“存款立行”;
其次是重利润轻市场份额,他们是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与中资银行竞争;第三,在与中资银行打交道时,重控制轻合作。外资银行不太与四大国有银行合作,纷纷把目标瞄准各地的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
第四是重现代业务而轻传统业务。
建立有效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李杨表示,近几年来人们谈得比较多的是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问题,但却忽视了如何协助中小企业解决资本金的问题。
按银行规定,企业要贷款首先要有自有资本,然后才能按一定比例获得银行贷款,否则就是违规。可是金融机构却没有为中小企业提供集资的渠道,它们只好通过民间渠道来集资,而这又往往被监管部门认定为不合法,“这是很矛盾的事情”。
李杨认为,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金融机构既要为中小企业提供筹资的渠道,也要放款,政府也要给予政策支持。
他说,目前中国工商银行的业务中有60%多都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这是一个很好的市场发展趋势。
人物简介
李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四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和论文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