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亚环电即是它的“第一次路演”。在海外业务拓展和集团海外上市的分工落实后,来自老网通的田溯宁已经在集团找到了新的定位,收购亚环电不是老网通自加筹码,而是其诚意为集团明年上市准备的绝好概念之一——网通集团已经从一家中国北方的电信运营公司变成了跨国企业
“这是中国公司首次收购大型海外电信资产”,“本次收购显示了中国企业在政府放松管制后不同寻常的新的积极步伐。”《华尔街日报》如此评论说。
围绕亚洲环球电讯有限公司(亚环电,AGC)股权竞夺的种种传闻近日终于趋于明朗化。确切消息表明,中国网通(控股)已经成为该公司的铁定买家,如果不出大的意外,交易最终将在明年一季度完成。
中国网通(控股)即是“老网通”,它和吉通公司、中国北方10省电信公司共同组成了网通集团。
收购亚环电
11月18日(本周一),亚环电发布消息称,中国网通(控股)在征得被收购方两大主要债权人NEC和KDDI同意的情况下,已经于17日下午正式同亚环电签订资产收购协议。中国网通控股拟以约8000万美元的出价,收购亚环电账面价值约19亿美元的泛亚洲网络资产。
“同时,为了避免潜在风险,中国网通控股已经要求亚环电通过破产重组程序来完成该项收购。通过破产重组来摈弃主要债务,同时对其他债务进行大幅重组。”亚环电已经于上周日向曼哈顿美国破产法庭提出破产保护申请,而公司日前也已经将相关收购材料上报美国当地南区法院。“该项目完成需要经过较长的审批程序,预计将于2003年第一季度完成”。
拟建中的一家名为“亚洲网通”的公司,作为此次收购的运作平台随之浮出水面。操盘手则是中国网通(控股)旗下子公司网通香港。
据悉,“亚洲网通”亦即海外媒体所言“网通财团”,除了网通香港,将另有新桥投资和软银亚洲基金两家合作投资者出面搭建。
但是中国网通(控股)拒绝透露参与“亚洲网通”三方的具体股权比例。在本次收购的具体出资额度以及出资方式方面,该公司对《财经时报》给出的说法也与其来自海外的版本有较大出入。据海外媒体的消息称,“亚洲网通”将向亚环电注入1.2亿美元的新资,同时中国工商银行将为其提供1.5亿美元的额外贷款。有外电称,这1.5亿美元将作为未来亚环电的运营之用。
而中国网通(控股)的相关人士则称,1.2亿美元中,有8000万美元是该公司实际的拟出资额,用来收购亚环电账面价值中约19亿美元的资产,另外4000万美元则由另外两家公司在随后出资,“作为未来公司的运营之用”。在发给《财经时报》的“关于亚洲环球电信收购项目的说明”函里,该公司以“静默期”为由,关乎此类具体事宜以及出入之处一概没有涉及和解释。
中国网通(控股)现在的确还无法给外界一个明确答案。
据亚环电方面的人士透露,“亚洲网通”进入之后,它必须要分担一笔债务——尽管有知情人士透露,亚环电目前的股东环球电讯、微软和日本软银将在这笔交易中一无所获——这需要双方最后协定。
同时,“亚洲网通”还必须同总共持有价值4.08亿美元的债券持有人来商讨削债比例。因为就从亚环电接收的不同和约及其他未偿债务的金额还存在争议,外电称,此次交易的最终对价将只能在未来依例通过法庭辩论来解决。
而双方的具体交易金额目前也没有最终确定。有舆论分析说,保守估计会较今年9月和黄与新加坡科技携手收购亚环电母公司环球电讯的作价要高,当时和黄等以2.5亿美元收购环球电讯61.5%的股份,因光缆资产主要集中在市场供过于求的北美地区,环球电讯并没有太大的谈判能力。而泛亚洲网络则不面临如此严重的过度建设和竞争问题。
在亚环电提交给曼哈顿美国破产法庭的申请中,该公司所列资产为22.8亿美元,债务为26.1亿美元中国网通(控股)本次所购“19亿账面资产”,实际上是指其长1.79万公里的泛亚洲网络,并不包括美日一段的海底光缆和台湾业务。
但是收购一旦完成,网通(控股)总裁田溯宁称,将有助于公司以“十分合理”的成本构建亚洲网络,同时将与内地的公司骨干网衔接。“该交易让中国网通得以迅速进入高增长的亚洲电信市场,抢占高速增长的亚太电信市场及数据流量,初步完成‘走出去,成为区域性或全球性电信公司’的战略构想。”
现实与理想之间
但是,来自电信业界人士的说法提醒人们,事情可能并非如网通(控股)设想的这般美好。
北京天相投资有限公司的电信分析师蒋海,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用一个词形容网通(控股)的本次收购:激进。香港电信专业分析公司BDA北京分析员王萌同样对本报表示不可理解。
“不包括越洋海揽,事实上让本次收购的价值大打折扣,没有太大的意义。”王萌称。
据网通(控股)内部刊物《中国网通》6月号的“国际业务专题”所述,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网通已经迅速补齐了在国际接入方面的短板。拥有了较多的内地、港台网络资源,同时与新加坡C2C公司合作,建设了包括能到达日本、韩国等地的光缆系统。而据报道,中国网通也已经于2001年9月拿下了亚环电从中国香港到洛山矶的4条海底光缆。
“在国内电信市场保持很好的增长性的情况下,我看不到网通进行本次收购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在哪里。网通的国际业务开展也应该没有发展到感受出这种紧迫性的地步。”在王萌看来,泛亚洲网络资源并非稀缺,而是有相当闲置。
反倒是对网通的考验将随之而来。从经验的角度观看,网通是否具备拓展海外市场的能力值得怀疑。“中国的运营商普遍不具备这种能力,即便是从国际范围来看,能做成功的也只有沃达丰等少数几家。”王萌称。
网通4月改组完成的国际事业部内部对这一问题有过类似的讨论,“无疑,现实的国际电信市场是我们最好的教科书,跨国电信巨人迅速没落的事实明白地告诉我们,必须正视电信运营这一特殊行业。和其他诸如制造业不同,规模效应在电信行业表现得不那么强烈,相反大多数电信服务的生产链无法在不同国家实现共享,协同效应分担成本有限,尽管大多数国家都加入了全球电信服务协议,但在具体的市场准入政策和监管环境,服务发展阶段和市场需求方面又存在着巨大差异,很难在同一技术和服务平台上进行电信运营。”王说。
而一个最现实的考量就是如何让本次收购产生回报,此前参与竞标的另外一家公司相关人士称,这将是一个严峻挑战——网通收购的这部分资产,每年仅运营和维修费用就非常高。
“未来网通肯定也面临一个运营经验不足的问题。”蒋海评论说。
那么,网通最终能否盘活亚环电资产,从而证明自己一回呢?
田溯宁的新定位
不过,至少在现时,这已经是一个退而居其次的问题——收购亚环电一事已经超越了中国网通(控股)的层面。其象征意义更值得让人玩味。
这已经不是一个“自立山头”的故事了。“田溯宁的确有过一些打算,比如说抢在集团成立之前快速注册‘网通宽带’公司。但是在之后的几个月,他的想法已经发生变化。”一位悉知内情的人士告诉《财经时报》。
该人士意指田溯宁目前在网通集团的分工,田现在不仅留守自己的中国网通(控股),集团的海外业务拓展以及网通明年的海外上市项目,都将由田溯宁来负责。“田已经找到了一个比老网通更好的机会平台”。
以此为背景,位于北京的FROST—SULLIVAN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王煜全向《财经时报》透露,在此前的一段时间里,老网通的很多战略动作,其实都已经被冻结,其公司战略部门也有不少人已经离开。而此次老网通突然爆出如此动作,实际上是“集团授意,网通操作”。
田溯宁已经同集团高层情谊相合——这是一幕双赢的情景剧。动力来源则是,网通集团一直在谋划的明年海外上市。
上周五,在非正式场合,老网通还有人士称,集团现在已经对上市一事只字不提,上市至少要到2004年再看——老网通的员工对这种高层的微妙变化还一无所知。
“网通集团明年肯定是要上市。不管以什么途径,明年下半年,各家运营商的3G实验都会大力开展,网通一定要赶在此之前成功融资,要不然,这笔费用是无法独自承担的。”王煜全说。有消息称,中国电信的3G实验甚至已经结束。
为此,网通集团必须为自己找到更好的营销概念——有了各方面条件都比自己要好,但上市仍受挫折的中国电信的前车之鉴,网通集团在这方面显得更加饥渴。
而田溯宁正好具备集团其他高层所没有的优势。“田溯宁有过海外融资的经验,而他在资本市场的号召力,也是中国电信的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王煜全说。
从这层意义上,田溯宁也看到了一个更广阔、也更有吸引力的舞台——收购亚环电是其诚心诚意为集团海外上市拿来的第一个营销概念。
王煜全将这一动作形容为“战略构思非常好”。通过本次并购,网通不仅拿到了国际出入口,摆脱了中国电信在这方面的束缚,更重要的,网通集团改变了身份——它已经从一家中国北方的电信运营公司变成了跨国企业。
而亚洲网通的另外两家战略投资者,新桥投资和软银亚洲基金的存在,也方便了日后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伙伴。
事情至此,王煜全认为,网通集团的上市与内部整合已不可同步而语。“网通集团可能会先行上市,然后再进行整合。”
网通集团现在已经在开始整个集团“营销”。在涉及老网通的报道里,现在已经开始统一要求称之为“中国网通”——这是一个容易与网通集团混淆的概念。
在将来的海外营销方面,网通集团的手段也将大抵如此——只对外统称网通集团,三方整合情况将只字不提。
网通集团希望借此将老网通的所有卖点成功嫁接到自己身上。
王煜全估计,网通集团明年的上市可能采取如下方式进行,集团拿出部分省份资产成立一家海外公司先行上市,然后母公司向该上市公司分步注入资产,而集团整合也将在上市公司收购中完成。
现在的问题变成了,田溯宁给自己重新定位之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