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市场预期、等待了近半QFII在“十六”大召开时终于出台,而当天深、沪股市却出现了大幅暴跌的行情。如果把周五的大幅下跌理解为见利好出货,那么周一的进一步的下跌就怎么也难解释的通。引入合格的海外机构投资人,使中国的股票市场有可能吸引外资,表面上看这应是利好。而且从海外市场如台湾和韩国的成功经验看,其在引入海外投资人时,都对其市场有积极的作用,使市场有活跃的行情。但是,其中应该注意到,无论是台湾和还是韩国,其引入海外投资人时,其内部市场环境是于外资接轨的,其经济环境是以市场为基础,建立在完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但是国内的经济目前是由市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还有计划经济的影子,其中资本市场、证券市场还带有明显的所有制的特点,股权按所有制划分为国有股、法人股和外资股等等,而且其中有又有相当一大部分不能流通。所以不能简单地用海外市场的一些成功的经验来看国内市场,更不能认为在海外成功的方法和理论就能在国内市场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实际上,从2000年以来一系列政策,如市场化发行新股、大力发展机构投资人等没有取的应有的效果,已说明完全照搬海外市场的经验是不行的,国内证券市场在不断与国际规范市场拉近距离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市场本身的现状。
如果我们能正视国内市场不规范的现状,能承认我们的市场与人家的距离,那么,就应重新审视有些政策出台对市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对于QFII的推出,我们暂不讨论其条款的限定的门槛高低,是否易于外资进入A股市场。先考虑一下,外资会不会进入到A股市场?这一政策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意味着什么?就可以看到有无利好,对市场的影响有多大。
首先,外资进入中国证券市场是为了获取利润或者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上市公司的发展、经营产生影响。但就目前国能的A股市场看,其一、流通股股东的利益难以的到有效的保障,一股独大仍是上市公司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流通股的股东的权力与义务更本不对等,如在公司配股时,表决权完权控制在大股东的手中,而大股东在配股中又不出一分钱。出钱的流通股股东几乎没有影响表决结果的能力,无论配股价多高,无论配股的项目能产生好的收益,只要管理部门一通过,就可以顺利地实施“圈钱”计划。设想一下,在目前流通股的权益根本得不到有效保障的情况下,即便门槛在低,海外市场的投资人也不会轻易进入到A股市场之中。其二、我们必需正视目前A股价格普遍较高,市盈率较高的状态。如果外资进入中国股票市场是为了中、长线投资,那么就要寻求以较低的价格买入,现在,A股的股价明显高于同类的B股、H股以及红筹股,让外资放弃价格低敛的品种,而冒着可能存在的汇率风险、市场的政策风险进入到A股市场怎么会可能。所以,目前看,寄希望于于QDII政策出台后,能有外资进入到A股市场恐怕只能是一厢情愿。
其次,QFII政策的出台,对中国的证券市场中、长期发展又意味着什么?应该讲,这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资本市`对外开放的一步,它意味着中国的市场要逐步和国际接轨,中国证券市场的游戏规则要与海外市场相一致。而当前国内股市与海外市场最大的差别就是国有股、法人股不能全流通,市场中的股权不平等,市场处于割裂状态。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无疑将会给使刚刚被人为搁置下来的法人股问题被重新提起,这一困扰中国股市长期发展,被市场一度看成是最大的利空也不可能被无限期地推迟下去。所以,QFII政策,以及允许外资可以购买国内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法人股,实际是开放力度的加大,就目前的A股市场情况看,对流通股的股东来说,存在着一定的利空成份,并不象市场简单理解的利好。当然,我们仍希望管理层能更多地考虑到二级市场中的股民的利益,因为这部份投资人是中国股市发展的基石,为中国股市的发展,国企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而,只有他们才最应该以较低的价格来购买国有股、法人股,决不能使这部分人成为最为改革、推进国内市场与国际接轨中的牺牲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