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板市场的疯狂过山车不会永远持续。
三板为什么
长期以来一些专家呼吁,中国应建立包括主板、创业板、场外交易市场和柜台交易等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而在酝酿多年的创业板“难产”之际,一个场外交易市场已因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而悄然形成。随着未来三板内挂牌企业晋升主板市场和更多的主板企业退市后进入三板,三板将逐渐成为一个双向开放的市场,成为主板市场的一个补充,虽然管理层目前还没有给予它名正言顺的地位,但也许并不妨碍三板越来越实际地发挥这种作用。正如中国证券业协会秘书长马庆泉在水仙电器股份(相关,行情)(相关,行情)转让开盘仪式上所说,以PT股票在转让系统挂牌为标志,股份转让业务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股份转让系统又承担了探索建立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的历史任务。
“还是实事求是为好!”6月11日,代办北京鹫峰科技公司流通股份转让的国泰君安证券,以这当头棒喝式的话语为标题发布了一篇说明,对有关北京鹫峰科技挂牌首日暴涨806%的说法大泼冷水。中证协亲自泼水降温
6月5日,由原历史遗留问题股湛江供销重组而来的北京鹫峰科技在三板正式挂牌转让,这是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俗称“三板”)自去年七月推出以来的第10家挂牌公司。当天收盘集合竞价的结果为9·06元。有媒体称这个价格比面值增长了806%,鼓励投资者寻找炒作题材。结果国泰君安不得不提请当事人不要“渲染暴富”,“应该冷静地分析挂牌公司披露的信息,了解这部分投资者几年来持有此类公司股票的利弊得失,然后做出接近科学的结论”。
这已经不是泼到市场狂热者们头上的第一盆凉水了,就在6月5日收市后,眼看着三板市场9家挂牌公司的股份转让价格从5月以来连连涨停,负责组织券商开展代办股份转让服务的中国证券业协会也坐不住了,站起身来亲自泼下了第一盆凉水,要给狂热的三板市场降降温。
在这份以中证协秘书处的名义发给申银万国、国泰君安、国信等六家代办券商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风险揭示工作的通知》里,中证协肯定了价格上涨来自这些公司在信息披露上的进步,也不满部分媒体(包括网络)的推波助澜,要求代办券商“注意做好风险揭示工作,进一步开展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使三板市场的中小投资者“充分认识投资风险”。
6月5日这一桶凉水,立竿见影:6月7日开始,几乎所有9家公司的转让价格掉头向下,开始连续的跌停板。五月流火六月飞霜
券商自律性组织中国证券业协会的亲自出马,原因在于五月以来爆发了一次井喷行情,让三板市场热得发狂。
从今年4月中旬开始,在一些实质性和朦胧性利好的刺激下,三板市场的各挂牌品种陆陆续续开始上演持续涨停板的游戏,到了5月,更是演绎了一场井喷行情,在仅有的11个交易日中,各个品种几乎全部涨停,尽管每交易日的涨跌停板门槛低到只有5%,9个品种的平均涨幅却达到了34·29%。涨幅最大的华凯实业从4月底1·68元起,连拉9个涨停,涨了54·76%。同时,市场交易量也不断放大,6月3日的市场平均换手率达到7·6%,其中清远建北日换手率竟达23%,而当天沪深换手率仅有0·6%,火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一方面是主板市场万众期盼的“红五月”久等不来,股指一天天越发不景气,一方面是三板市场无声无息,上涨行情如火如荼,主板市场大量逐利游资云集三板市场,来自本地代办券商的消息也表明,继去年底以后,代办股份转让业务的投资者开户人数又出现一个高潮。三板市场本身只有40亿元的容量,池小水浅,藏不住蛟龙,大资金来去都会掀起大浪。
然而市场投机的狂热在证券业协会的风险忠告前显得相当的脆弱,从6月7日以来的数个交易日里,多数品种都经历了连续三个跌停板之后的停牌,成交量也一度急遽萎缩到不足原来的1/10。本周五,除了中兴实业和鹫峰科技开始涨停外,其余正常交易品种大都依然跌停或接近跌停。投机者的乐土?
2001年7月16日,三板正式运行,当天挂牌的大自然和长白股份仅分别成交1手和173手,并且从当天起就开始了涨停板之旅。三板市场从来就不是为了投机而设立,然而设计上的缺陷使之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不可避免地成了投机者的乐土。
三板市场其实是逼出来的。从理论上来讲,是让退市制度逼出来的,因为早在4月23日水仙股份正式退市之前,证券界的决策者们就放出话来,要建立一个代办股份转让的系统,为退市后的上市公司股份提供继续流通的场所,并且基本构思好了今天三板市场的运作模式;而从实际上来讲,是叫原STAQ、NET系统的法人股流通问题逼出来的:为了解决这两个交易股权交易系统历史遗留下来的11家公司的法人股流通问题,尤其是2000年中国证监会“29号文”所承诺的“2001年上半年是解决问题的最后期限”,因此这一原本为退市股票设计的市场最早用到了历史遗留问题股的身上。
由于“进行股份转让的公司不是上市公司,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防止过度炒作”,又由于退市是一种比“ST”和“PT”更为严厉的惩罚,因此设计者在交易方案中也几乎照搬了“PT”股票交易的苛刻条款:每周交易三次(一、三、五),全天委托收盘前形成一个集合成交价、涨跌幅限制在5%、每三个连续涨停或跌停要停牌一天。这种种限制原本是为了抑制投机和过度炒作,然而却由于集合竞价缺乏连续性、信息披露造成的不对称、资金的不对称使得三板品种股本小、容易被操纵的风险凸现,涨跌的决定权落在大资金手中,三板市场品种几乎完全克隆了“PT”股票的走势:不是连续涨停、就是连续跌停。在这种市场里,中小投资者无疑在同大资金和庄家玩“蒙着眼睛捉迷藏”的游戏,一旦委托之后,就不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市场行情在冰山与火焰之中的频繁轮换,无疑夹杂了太多的投机气氛。
事实上,透过“中证协亲自泼水降温”这件事情,也许可以体味到证券业和监管高层对于三板的未来发展寄托着更多的言外之意。
这也就是本报关注三板和三板挂牌流通企业的原因所在:不仅仅是因为过山车般疯狂的股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