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6家到33家,这是海南证券营业部在去年经历的一个数字变化。其中海口从33家减至30家,三亚3家维持不变。而不久的将来,这一数字还将进一步缩水。券商在海南撤并证券营业部的“减肥”运动已悄然拉开了序幕。
去年12月,国通证券海口营业部迁出海口,搬往佛山,成为第一家撤离海南的券商;国泰君安在海口设立的3家证券营业部已合并成2家;光大证券在海口的2家证券营业部,已有1家出售给汉唐证券;在海口拥有3家证券营业部的中国银河证券,目前也正在筹划撤走1家;港澳证券在海南共有4家证券营业部,随着中银国际的入主,港澳证券在海南的撤并工作相信也不会让人们等待太久;赛格证券海口营业部在去年底被关闭后,其业务已由申银万国接管。
就在各证券营业部撤并潮风起云涌的时刻,其他证券营业部也未坐观其变,而是在积极整合资源,大力降低成本,以期在更艰难的生存环境下,站稳脚跟,提升竞争力。申银万国证券海口营业部目前每个月的经营成本已降到50万元,正式员工仅10多人,只占其他营业部的一半;海通证券海口营业部也开始着手调整其交易结构,努力将目前84%的现场交易、16%的非现场交易的比例逐步调整为70%对30%,直至3年后达到1:1的比例。
对于券商在海南收缩战线,申银万国证券海口营业部总经理雷军说:“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他认为,海口的证券营业部要从现有的30家压缩到10至15家才合理。
海口市有常住人口60多万,开户股民20万,平均每3人中就有一位是股民,这一比例当仁不让地成为全国之最。但是平均摊到海口市30家证券营业部头上,则每家营业部的股民平均不到7000人,相对内地一些大中城市证券营业部数万开户股民来说,绝对数量要少得多。而营业部布点过于集中,更加剧了券商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
去年,海南全省33家证券营业部交易量排在前5名的没有一家赢利。报表上赢利的仅8家,而且大多是微利。拔得头筹的是申银万国证券海口营业部,去年才赚了400多万元。“我们主要得益于B股交易,我们的B股占据了海南25%的市场份额。”
有业内人士对券商在海南撤并证券营业部、出重拳降低成本的举措作出评论,认为在经历了去年股市的暴跌后,券商开始反思以往粗放式经营模式的弊端:经营成本居高不下、风险控制能力薄弱。而这正是导致其利润下降的重要内因。券商只有打破原有的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的经营观念,向资源合理配置、风险有效控制、竞争讲究策略的集约化经营之路转型,方能在证券市场上立足、发展、壮大。而券商在海南的“减肥”举措,预示着这一转型已经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