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走强的基础是政策面不断有利好措施出台,因此预期大盘反弹的高度关键就看政策面到底还有多少利好措施刺激推动股市上涨。根据这样的预测原则,今日媒体登载的一则信息应该会引起市场的关注:“个人股票质押贷款再惹关注”。
报道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符合条件的券商以自营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作质押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情况并不多,“变相的个人股票质押贷款却毫无疑问地一直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个人投资者有相当大的融资需求。
有专家指出,个人股票质押贷款的推出,有利于扩大内需和进一步支持证券市场的发展。这项政策也将吸引原来没有投资股票市场的老百姓入市。《民法》是允许包括股票在内的有价证券作为抵押品的,但银行在个人股票质押贷款的技术操作层面有待商榷。如果向个人投资者开辟合法的融资渠道,那么黑箱操作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有利于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维护金融秩序。
尽管目前推出个人股票质押贷款在某些方面尚未完全具备条件,但在多方权衡之下,确实是利大于弊。
笔者记不清什么时候“个人股票质押贷款被紧急叫停”,但记得去年底人行曾下令禁止商业银行向个人发放“没有指定用途的”住房抵押贷款,因为这些贷款的资金大多流入了高风险的股市。这一禁令构成一系列政策利空之一,对股市造成打击。
但是,今年以来随着管理层对股市的态度发生180度的大转变,不断的利好措施也推出来。然而大家注意地分析一下这些利好的本质就会发现,其实这连串的利好是在对去年的许多监管措施和政策措施的纠偏。
国有股减持叫停就是其中最大的纠偏,在连续两次试盘不成功以后,管理层不得不无限期地推迟这一可能导致股市崩盘的尝试。
批驳“赌场论”、“推倒重来论”是从舆论上的纠偏。2001年那次号称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第三次大辩论的激烈辩论,几乎就让中国股市“推倒重来”。今年以来那些曾经唱空的人士要么改变态度,要么噤若寒蝉。强调稳定和发展股市的基础上解决股市中存在的问题的言论和主张占据上风。
新股配售的悄然取消,现在又要恢复。
再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是人行态度的转变。近期央行行长戴相龙不断发表支持证券市场发展的言论,反复强调“要支持机构投资者和个人购买上市公司股票。”可见,市场在预测政策利好的时候还缺乏想象力,从管理层方面来看,对去年股市大跌中的一些不合适的措施加以“拨乱反正”,对股市来说就是重大利好,当然大部分正确的监管措施显然还会坚持,比如加强对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监管,加强对市场违规行为的查处等。但是仍然有一些本身就是利弊互见的措施,就有可能有所调整,比如说股票抵押贷款的政策是否全面恢复等。
最后有必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现在的许多所谓的政策利好还是停留在口头上和姿态上,并没有付诸实施,如新股配售还停留在意向上,今日的信息也只是“关注”,至于关注的结果是利好还是利空,也是未知数。也许唯一可信的是,只要股市没有完全走强,没有疯狂,政策面支持的态度就不会改变。
投资者还应记住“不见兔子不撒鹰”!
|